誠信才是股市發展的根本.股市為什么又跌了?那就是長期以來一直困繞的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可這個問題真的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嗎?現在的方案很多,可受害的是誰?只有流通股股東. 政府不是一直在說"三公"嗎,同股\同權\同利嗎,現在的情況是這樣嗎,我看不是:同股同權嗎?國家以評估的資產作價,1:1變成面值1元的股票.也就是說國家取得1元面值的股票只用了1元或低于1元的價值.而流能股東卻用了幾倍甚至于十倍的價值,這就是國家所說的"同股同權"(國家的權利等于股民的利益.)"同股同利":國家總是在強調不能讓國有資產流實,股民朋友們看一看,國資委干部們算一算,中國股市十多年來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規模,有幾家的國家資產流失給流能股民了.我看是找不出來的.至少我是沒有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的.只聽說流通股東的錢是越來越少,國家從股市中撈了不少的錢.現在國家可能覺得這樣還不解渴,于是想出了要全流通,這樣賬面的數字又可以變成更多了錢了.可現在的股民不干了,國家一看硬來是不行的了,想出一個主意,國家拿大頭,給點補償給流通股民,算是對以前損失的一點安慰性的補償.這就算是"同股同利"了.這讓我想起一前的一幅關于美因對華政策的漫畫"一個美國佬一手拿著大棒子,一手拿著胡蘿卜"真有點諷刺意會. 憑心而論.真的想解決股權問題一點不難:1.縮股,但縮股比例難定,公平說應按公司上市時的發行價與非流通股的入股價的比率來縮股,但國資委的干部們是絕對不敢的,現在1:0.5的比例都不敢,所以這是夢. 2.另一種方式.不縮股,補齊差價.方法也簡單,按上市時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取得時的差價,由非流能股東向流通股東用現金補齊.這樣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利"的問題.即使這樣國家的資產比原投入的價值來比依然是增值了.這種方法對原本結構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中國股市要真正的發展狀大,這才是真正的出路.常見國家宣傳要廠家\商家\公司講誠性,我想國資委的干部們是不是也要講點誠性,哪怕是裝一裝樣子也好,股民的要求是很低很低的,僅此而亦........
熱心網友
就是變法繼續為圈錢鋪路架橋。
熱心網友
你得意見很好,只是當權者是個糊涂蛋,已經被那些偽經濟學家搞暈胡了,恐怕很難采納你的意見。
熱心網友
首先國家應該對現階段和未來的股市功能做出明確的定義才能夠談及股改的意義.對于一個資本市場來說,所有的資本地位都應該是平等的,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如果有類似"**資產不能流失"的霸王條款,那么這次股改想改好也難,股市難以逃脫提款機和賭博場的命運.
熱心網友
唉!現政府是與民爭利的政府
熱心網友
請參考土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