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穎考叔,穎谷封人,他以至孝打動了鄭莊公與其母武姜得以冰釋前嫌,母子關系重歸于好,他的純孝的確另我們后人為之景仰。真可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此后十年的又一事件卻改變拉我對他的看法, 那便是隱公十一年時,鄭莊公伐許時,在發兵器時他與公孫閼爭車,他為拉得到車而夾起車轅就跑,公孫閼怒沖沖的拿著戟在后面一直追到大路。此時的穎考叔所表現的完全是一種近乎無賴的作風,昔日的那種仁者風范蕩然無存。《左傳》在對人物的刻畫上是通過具體事件的敘述描寫來體現的,以事見人。這件事也為穎考叔后來被公孫閼射殺埋下了伏筆。為何會有這樣的一出鬧劇呢,究其原因除了應考叔骨子的那種功利思想作祟外,還有一點就是鄭莊公的過分寵幸了。這點在此后鄭莊公使他的軍隊每一百人出豬,二十五人出雞犬,祭奠神靈詛咒射殺穎考叔之人可以看出 ,可以說應考叔的死與莊公有著很大關系。這種寵愛使得穎考叔有恃無恐,結果丟拉小命。名與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讓多少世人為之癡迷追逐,甚至不惜送上性命。如果穎考叔能夠審時度勢,頭腦冷靜,或許就不會落得個非正常死亡的下場。但縱觀歷史長河,這樣看得開之人又有幾個?牽犬東門,華亭放鶴的故事還少么,可是一旦當名利擺在眼前,誰還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呢?福耶?禍耶?命耶? 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功利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常心是道,在慨嘆之余也許只有以次作為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