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搞龍蝦養殖,可是不知道怎么養殖,還有在云南這個地方能養活嗎?它的成本要多少。蝦苗怎么賣、謝謝各位!

熱心網友

喜歡臭水溝?  小龍蝦善于“隨遇而安”,江、河、湖泊、水庫、稻田、池塘都可以成為小龍蝦的安身之所。春天水溫上升,小龍蝦常在淺水處活動,盛夏高溫時,它便潛伏在深水中,冬季和脫殼、繁殖的時候,小龍蝦則在洞穴中度過,防止其他動物的進攻。  小龍蝦不僅攝食能力強,而且有貪食、爭食的習性。在生殖密度大或者饑餓的情況下,小龍蝦之間會發生自相殘殺的“慘劇”,剛脫殼的小龍蝦和幼蝦常常成為“強壯”龍蝦的“盤中餐”。  每年6-8月份,是小龍蝦體形最為“豐滿”的時候,這時候的小龍蝦殼硬肉厚,也是人們捕撈和享用它的最佳時機。  今年夏天,小龍蝦雖然大有橫掃大江南北之勢,但食客們心中總有一點不安,關于小龍蝦對骯臟生活環境有偏好的傳言大大影響了一部分人的食欲,互聯網上甚至傳言,小龍蝦被污水處理廠用做清理污水的“重金屬清潔劑”,萬一這些“清潔劑”被擺上餐桌,后果將不堪設想。  成永旭教授是甲殼動物繁殖和營養生理方面的專家,他認為,傳言說越臟的地方小龍蝦長得越好,是沒有根據的。相反,小龍蝦對生長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環境太臟,反而會影響它的生長。  小龍蝦的攝食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強,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低。小龍蝦屬于雜食動物,主要吃動物類,小魚、蝦,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藻類等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重金屬、油污并不是小龍蝦的攝食對象,傳言中所說為了加快小龍蝦的生長速度,人為向小龍蝦生長的水域投放金屬油、生活垃圾的方法并不可行。  成教授還介紹說,人工養殖小龍蝦可以利用稻田、湖泊等自然資源,在選擇養殖地點時,需要挑選水源充足,周圍環境沒有受到污染的地方,稻田養殖中還要注意及時換水和防治病蟲害,并不是越臟越好。養殖小龍蝦的水域最好種植一些淺水植物,這樣可以提供小龍蝦棲息和脫殼的隱蔽場所,而脫殼是小龍蝦長大的重要階段,另外,淺水植物還可以改善水環境。  主要從事水產藥物、精細化工等領域技術研究的北大泰普公司技術人員介紹說,養殖小龍蝦時,可以在水域中先投入動物糞便等有機物,作用是培養浮游生物作為小龍蝦的餌料,但這些東西并不是小龍蝦的食物。  天津創業環保公司下屬污水處理廠李建華副廠長向記者證實,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用小龍蝦做″清潔劑″的技術聞所未聞。污水處理技術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利用微生物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創業環保公司運營管理人員也表示,他們經常從高校學習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但從未聽說過國內有使用小龍蝦處理污水的技術,這方面的試驗也沒有聽說過,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屬,主要是通過沉淀的方法清除。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明旭認為,用小龍蝦作為污水處理的工具是不太可能的,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太臟了,小龍蝦不一定能存活。  有害生物?  由于小龍蝦有在水面上下打洞穴居的習性,而且洞穴向下傾斜,深度在30厘米左右,小龍蝦的大量繁衍,可能對湖泊、水庫、江、河堤壩安全造成威脅。蔡生力教授認為,小龍蝦現在還屬于一種有害的動物,1998年長江中下游遭受洪災時,很多堤壩的險情都與小龍蝦的破壞有關。  我國專家曾對洞庭湖地區的小龍蝦的生活史和生活習性進行調查,調查發現,由于一些逃逸的小龍蝦個體在堤壩上挖洞生存,小龍蝦已經嚴重影響到湖區的防洪堤壩設施。  另外,作為一種入侵生物,小龍蝦能在臨時性水體中生存下來,并且食性十分廣泛,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它們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水稻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還直接危害到人工繁殖的幼蚌。專家們試圖尋找方法,控制小龍蝦的過度入侵和擴散,保護洞庭湖的生態環境。  成永旭教授認為,近年人們對小龍蝦的食用需求量增大,很多人意識到捕撈小龍蝦的經濟效益,捕撈量不斷增加,自然減少了小龍蝦的數量,從一定意義上說,對保護生態起到一定的作用。  引發惡疾?  近期有媒體報道,國內一位著名喜劇演員因為吃小龍蝦患上肺吸蟲病,香噴噴的小龍蝦突然變得面目可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常正山解釋說,小龍蝦傳染肺吸蟲病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目前上海市還沒有發現與食用小龍蝦直接有關的肺吸蟲病病例。  肺吸蟲的傳播需要經過幾個環節。首先,受感染的貓科、犬科動物將含有肺吸蟲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蟲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在川卷螺、擬釘螺等第一宿主體內發育成尾蚴,被排入水中的尾蚴進入小龍蝦、大閘蟹、溪蟹等第二宿主體內,變成囊蚴,感染肺吸蟲囊蚴的小龍蝦如果在烹飪的過程中沒有被徹底地殺死,人食用這樣的小龍蝦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蟲病。  常正山說,如果沒有中間宿主,肺吸蟲就沒有條件傳播,據調查,上海周邊的水域是安全的。但是,上海市場上的小龍蝦不僅僅來自上海周邊,一部分小龍蝦來自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省,這些地區是肺吸蟲病的流行區。他表示,由于這樣的原因,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應該對小龍蝦的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但檢測量如此龐大,現實情況中的確不容易操作。常正山研究員建議,食用小龍蝦不宜太多。  成永旭教授介紹,其他的水產品中也有可能存在肺吸蟲,在加工水產品時應該確保徹底煮熟。他認為,衛生管理部門對所有的水產品都進行檢查是有一定難度的,目前,有關部門主要檢查和限制一些已經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種類,比如毛蚶,河豚。  上海市衛生監督所食品衛生監督科辦公室主任顧振華透露,7月底8月初,衛生監督所對上海市經營小龍蝦的餐飲單位進行了抽樣調查,上海市場上出售的小龍蝦在環境污染物、農藥等項目的檢查中都沒有超過國家標準,食用的小龍蝦沒有被檢測出衛生問題,這次抽查的結果將擇日公布。  上海水產大學食品學院王錫昌教授主要研究食品營養與衛生學,他認為,和其他水產品一樣,如果按照正常的烹飪方法烹制小龍蝦,確保小龍蝦熟透,徹底殺死寄生蟲,一般不會引起疾病,但最好不要貪吃。另外,由于小龍蝦蛋白質含量高,蛋白質腐爛后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小龍蝦做好后一定要一次吃完。  專家認為,水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養殖的環境,在污染嚴重的水域里,蝦的內臟、頭部有可能殘留重金屬。但成永旭教授認為,隨著小龍蝦需求量的增加,人工養殖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這樣會使小龍蝦的質量更有保證。成教授還建議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小龍蝦養殖業,比如在種植茭白的水域養殖小龍蝦,調整經濟結構。  歐美國家是淡水螯蝦的主要消費國,由于淡水螯蝦肉質細膩,價格便宜,早已成為歐美國家日常飲食中的主要材料。法國菜中,經常有以淡水螯蝦做原料的菜肴。瑞典更是淡水螯蝦的狂熱消費國,每年瑞典舉行為期三周的螯蝦節,全國上下不僅吃螯蝦,而且人們在餐具、衣服上繪制淡水螯蝦的圖案,情景十分隆重。僅在瑞典市場,每年消費的淡水螯蝦就達1。5到2噸。  王錫昌教授介紹,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占總體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而且,小龍蝦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宜于人體吸收。蝦肉內鋅、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他食品,它的肌纖維細嫩,易于消化吸收。  除了蝦肉以外,平常被人丟棄的蝦皮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小龍蝦的蝦頭和蝦殼含有20%的甲殼質,經過加工,甲殼質中可以提取甲殼素。據北大泰普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甲殼素可以用于食品、化工、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可以制作成保健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以及抗癌的功效。另外,小龍蝦還可以入藥,能化痰止咳,促進手術后的傷口生肌愈合。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浙江一帶以蝦殼為原料提取甲殼素的產業漸成規模,甲殼素制成的保健品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

熱心網友

我很會做小龍蝦的。

熱心網友

龍蝦養殖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 坐著搖椅 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 把我當成 手心里的寶我想這也是最快樂的事... 用最快樂的方法養龍蝦吧

熱心網友

哦,這些都有人知道,服[img] [/img]

熱心網友

一、淡水龍蝦的基本習性   淡水龍蝦,學名克氏螯蝦,又稱龍蝦、大龍蝦、大紅蝦。該蝦原產于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該蝦屬溫熱帶淡水蝦類,適應力強,繁殖率高,食性雜,生長快,抗病,耐高溫,耐低氧,離水數小時也不會死亡。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并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出口量也日漸增加,銷售和收購價格不斷上升,養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淡水龍蝦廣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溝及稻田等水域,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種水草均是適口餌料,在這些水域中生長良好。幼蝦生活在淺水區或池邊,喜穴居,有時躲藏在石礫水草的隱蔽處,通常蝦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較多沼澤地蘆草叢生的灘岸地帶,蝦穴一般圓形,向下傾斜,深達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龍蝦棲息地點常有季節性移動現象,春天水溫上升,蝦多在淺水處活動;盛夏不溫較高時就向深水處移動;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龍蝦蛻皮、生長和繁殖也在洞穴中進行,以防被傷害,并且該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雨水季節,淡水龍蝦也經常會爬上陸地活動。該蝦并具有較強的耐饑餓能力,一般能耐餓3~5天;秋冬季節一般20~30天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攝食的最適溫度為25~30℃;水溫低于15℃以下活動減弱;水溫低于10℃或超過35℃攝食明顯減少;水溫在8℃以下時,進入越冬期,停止攝食。淡水龍蝦雄蝦的壽命一般為20個月,雌蝦的壽命為24個月。   淡水龍蝦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間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時間不一,過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過遲則卵子過熟而老化。交配的適宜水溫為22~25℃,交配季節最好不要捕撈,讓其抱卵孵化,繁衍后代。淡水龍蝦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產卵3~4次,一般體長7~10厘米、體重15~30克的親蝦,其懷卵量為220~270粒,而個體大小不同,其懷卵量差距很大。正常情況下,交配產卵后的抱卵蝦需有1~2月的孵化過程(即胚胎發育),需消耗很大的體力,因而要加強對抱卵蝦的營養和培育。抱卵蝦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2~27℃,孵化時間6~10周。蝦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過濾進水,然后施有機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供蝦苗攝食。一般蝦苗培育時放養幼體密度為15~20萬,如用“豆漿”法培育,則放養密度可為16~18萬。   二、龍蝦養殖技術   一般養殖日本沼蝦的池塘均可養殖龍蝦,普通的池塘也可進行養殖,其放苗后的養殖技術與日本沼蝦的相近,包括前期準備工作、飼料投放和水質管理等,但需注意其打穴的習性,并且防逃措施也需要加強。龍蝦的忍耐能力較強,養殖其產量較高,目前市場的需求量也較大,養殖的經濟效益可觀。現以最常見的淺水型稻田養殖為例介紹如下,其它養殖方式可參照。   三、稻田養殖淡水龍蝦   稻田養淡水龍蝦一般每畝的產量可達400~500公斤,產量高時可達600公斤。稻田養蝦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僅節省了除草的勞動力,還能消滅危害人、畜的蚊蠅。并且蝦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動、覓食,不僅能幫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氣,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時通過新陳代謝排出大量糞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選擇   稻田養淡水龍蝦要選擇水源充足、不受旱災、洪災影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有些山溪或泉水的水質雖然比較貧瘠,水溫比較低,但如能有較長流程或穿過不養蝦的稻田,再流入養殖蝦稻田,其水溫將會增高,也適宜養蝦。   2、稻田的改造   為了便于生產管理和日常投餌,一般以排水渠間區域為一個養殖區塊。距四周邊埂內側0。6米處挖深0。5~0。6米、寬1。0~1。2米的環流緩沖溝,并把土全部翻到邊埂上,使邊埂達到0。8~1。0米高、頂寬0。6~0。8米。邊埂要夯實,內坡要平整, 同時在埂頂內側用塑料薄膜圍起封閉式防護墻。圍欄地上高度為0。4~0。5米,地下埋入0。1~0。2米。上、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   為了便于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藥或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蝦溝可在插秧后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分別以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1。0米見方深0。8~1。0米。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置攔柵,避免逃蝦。   3、蝦種放養   放養時間: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應力爭一個“早”字。早放既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后所培養的大量天然餌料資源。常規放養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份或來年的3月底。   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也可待來年4~5月份放養幼蝦種,每畝稻田按1。2~1。5萬尾投放。注意抱卵親蝦要直接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一般的養殖和放養殖模式有以下兩種:   (1) 夏季放養:以放養當年人工繁殖的稚蝦為主。放養時間為7~9月份。每畝養蝦溝放養稚蝦1。5~2萬尾。   (2) 冬季放養:通常在12月份進行,每畝蝦溝放養3厘米左右的蝦種1~1。5萬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兩季蝦養殖,7~10月養一季青蝦,12月至翌年5~6月養一季淡水龍蝦。   4、飼養管理   (1)投餌:稻田養蝦也要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后期在傍晚6點多投喂。投喂餌料品種多為小雜魚、螺螄肉、河蚌肉、蚯蚓、動物內臟、蠶蛹、配喂玉米、小麥、大麥粉。還可投喂適量植物性飼料,如水葫蘆、水蕪萍、水浮萍等。日投喂飼料量為蝦體重的3~5%。平時要堅持勤檢查蝦的吃食情況,當天投喂的餌料在2~3小時內被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如在第二天還有剩余,則投餌量要適當減少。   (2)清除敵害:稻田養蝦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于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并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后,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3)田溝管理:蝦放養后,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蝦放養初期,田水宜淺,但因蝦的不斷長大和水稻的抽穗、揚花、灌漿均需大量水,所以可將田水逐漸加深到12~15厘米,以確保兩者(蝦和稻)需水量。同時,還在注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一般每3~5天加注新水一次;盛夏季節,每1~2天加注一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3次巡田,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注意天氣變化情況,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5、捕撈   稻田養蝦捕撈的時間一般在水稻即將黃熟時,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后,將田和溝灌滿水,再精養1~2個月后捕撈。不論什么時候捕撈,在準備收獲排水前,均先將田溝疏通,使蝦隨田水慢慢流入周圍大溝,再排放大溝的水,蝦便隨水流往下游,可使用網具,在排水口捕撈收獲。如一次未收干凈,可再灌新水,重復進行捕撈,直到捕完。收獲季節,一般氣溫較高,可利用早、晚進行,避免損傷蝦。在收蝦前,應備好裝蝦容器,以便將成蝦運輸上市或另外轉池暫養待售。 。

熱心網友

小龍蝦學名克原氏螯蝦,也可以叫做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小龍蝦屬于節肢動物大家族,與龍蝦、大螯蝦、蟹、河蝦及對蝦一起屬于甲殼綱動物。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蔡生力教授介紹,小龍蝦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小龍蝦原產于北美洲,是美國淡水蝦類養殖的重要品種。1918年,日本從美國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小龍蝦在日本得到大面積的繁衍和擴散。二戰期間,小龍蝦從日本傳入我國,開始在江蘇省南京市以及郊縣繁衍,經過長時間的擴展,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存空間不斷擴展,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各省市。   2002年出版的《淡水蝦類養殖技術》一書中記錄,世界各國養殖和加工小龍蝦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蘇聯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淡水螯蝦的養殖,對大湖泊實施蝦苗人工放流,1960年工廠化育苗實驗成功。澳大利亞是近20年來淡水螯蝦養殖發展最快的國家,目前年產量在5000噸以上。美國是淡水螯蝦養殖最有成效的國家,1985年到1986年,螯蝦產量達到2。7萬噸,除了食用外,主要用于釣魚餌料。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成永旭教授介紹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養殖小龍蝦,主要采取的養殖模式是,首先在田里種植水稻,等水稻成熟后放水淹沒水稻,然后往稻田里投放小龍蝦苗,小龍蝦以被淹的水稻為生長的養料。據成教授介紹,國內小龍蝦養殖還處于試養階段,一些地方進行了池塘、稻田、沼澤地試養,但產量很小,市場上供應的的小龍蝦多數來自天然捕撈。   我國小龍蝦主要分布在江蘇、湖北、江西、安徽等長江中下游地區,生長在江、河、湖泊等水體中,數量在6萬噸以上。江蘇是淡水龍蝦加工出口的重點省份,全省有加工企業60多家,每年加工龍蝦出口6000噸左右,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大約90%。   近年,小龍蝦在北京、南京、上海、蘇州無錫等城市大受歡迎,年消耗量在2-3萬噸,小龍蝦的消費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