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九五之尊”久成習(xí)語,惟何所取義今人多已茫然。   由于拙著《寓言的密碼》要出一個加注釋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須注之列。我想這是漢文化的傳統(tǒng)知識,不便由我自作解人,最好找權(quán)威的解釋,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 具書,結(jié)果除了《辭海》和《中國成語大辭典》,居然大部分工具書都不收此條。   《中國成語大辭典》有“九五之尊”條,釋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術(shù)數(shù)家以為是人君的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頁)   《辭海》有“九五”條,釋文如下:“《易經(jīng)》中卦爻位名。九,陽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于天,故飛龍在天……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號原有。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第871頁)   這兩條對不求甚解的外國人有用,可以做“漢語托福”考試的標準答案,但對已經(jīng)知道“九五之尊”指皇帝的中國人基本上沒用,兩者都只說了“是什么”,卻沒說“為什么”。   我又上網(wǎng)去查,希望找到“易學(xué)家”的權(quán)威解釋,不料“易學(xué)家”們也語焉不詳,說九道五,多望文生義。即此可見那些易學(xué)家都是在蒙事。不得已,我這個于易學(xué)一竅不通者只好強作解人地簡釋如下———如果解釋得太復(fù)雜,讀者會煩死,而這種知識根本就沒用。但中國古代的蒙事者對這些沒用的知識是非常精通的,可以說得頭頭是道,被騙者固愚,騙人者可不愚。然而現(xiàn)代蒙事者卻遠遜前輩,他們自己已經(jīng)愚得離譜,被這種愚人愚弄的人,我就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八經(jīng)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皆三爻,六十四復(fù)卦皆六爻(由八經(jīng)卦分別組合,上下相疊)。用《周易》占卜時,不僅要確定卜得哪一卦,還要確定卜得該卦哪一爻,故卦吉而爻兇,或卦兇而爻吉,在易占中是常事,這就為卜卦者尤其是釋卦者留下了極大的解釋空間,無論后驗的事實如何,都可以說成“無占不驗”。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騙術(shù)。   既然在易占中,確定具體爻位如此重要,因此每一爻都必須命名,命名以兩個數(shù)字表示。通例是,前數(shù)明爻之陰陽:陽曰九,陰曰六;后數(shù)定爻之序位,由下至上曰: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故九二、九三、六四、六五者,前數(shù)標爻之陰陽,后數(shù)示爻之序位。惟最下之首爻與最上之末爻反是,曰初九、初六、上九、上六,乃序位在前,陰陽在后。故“九五”者,謂第五位之陽爻也。然而只要某卦之第五爻為陽爻,該爻就叫“九五”,但“九五之尊”僅指“飛龍在天”的乾卦第五爻。   或問:既然“上九”最高,“九五”次之,那么以帝王之尊,為何不稱“上九之尊”,而謂之“九五之尊”?蓋吾國思想,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過猶不及”(《論語》),“虛則剞,中則正,滿則覆”(《荀子》),“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呂氏春秋》),“盛之有衰,生之有死”(《晏子春秋》),“昌必有衰,興必有廢”(《論衡》)。以《易》言之,則是“復(fù)極必剝”、“泰極必否”。故《易·乾》“上九”之爻辭曰“亢龍有悔”,《易·文言》曰:“亢龍有悔,窮之災(zāi)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用俗話來說,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九五”本非示尊之意,而是示退之意。“天子”者,天之子也。天最高,可居上九之位,即使貴為天子,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可見“九五之尊”本是不通之論,是奴才對帝王的諂媚。 。

熱心網(wǎng)友

當源自孔子對乾卦中的爻辭“九五”的解釋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五”,在上卦居中,又是陽爻在奇數(shù)的陽位得正;所以是最理想的地位,“爻辭”也最吉祥。 龍得到天時地利,飛騰在天,具有無限的活動空間,又如日正中天,居高臨下,普照天地,潛力無窮。以人事比擬,則是剛健中正的偉大人物,已具有統(tǒng)治者的地位。古時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雖不是源于這一爻辭,但卻是依據(jù)易理,“九”是陽數(shù)的最高位,“五”是陽數(shù)的最中位,含有“至尊中正”的意思。因而,這一爻以飛龍在天,普降甘霖,象征偉大人物的恩澤,普及萬民。 孔子解釋道:“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大意是說,聲調(diào)相同,產(chǎn)生共鳴;氣息相同,相互吸引;水往低濕處流,火往干燥處燒;云跟從龍,風(fēng)跟從虎。圣人的作為,使萬物自然而然的感應(yīng),真情得以顯露;因而,以天為本,向上發(fā)展,以地為本,向下扎根,這就是萬物各依其類別,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則。 孔子的這段解釋,是非常有名的文章。以物與物相互感應(yīng),引申到“圣人作,而萬物覩”。得到“各從其類”的結(jié)論,以解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古代帝王,被稱作“九五至尊”,以龍象征,比擬成圣人,就是源自“圣人作,而萬物覩”這一解釋。司馬遷在的“伯夷列傳”中,借用“圣人作,而萬物覩”這句話,引申發(fā)揮,解釋成人生禍福,全憑機遇,伯夷因孔子的贊美,顏淵因追隨孔子,得以名聲顯揚,這雖然是司馬遷因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fā),但也可以說是“各從其類”的另一種解釋。

熱心網(wǎng)友

偶是這樣理解地,古人喜歡玩一種類似現(xiàn)在CS的游戲,九五是游戲中的武器,就象四五四六。。。。。。。。。。。。。。。。。。。。。。。。。。。。哈哈!!九五之尊當然是游戲之王的意思拉!!

熱心網(wǎng)友

一種簡單的說法為:中國古代把數(shù)字分為陽數(shù)和陰數(shù),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陽數(shù)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quán)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另一種說法認為“九五”一詞來源于《易經(jīng)》。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易經(jīng)》版本據(jù)說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稱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shù),第五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為了帝王之相。這里的“九”本不是具體的數(shù)字,而是判別數(shù)字陰陽屬性的符號。還有一種說法,天下分九州(雍贗薊豫梁青揚徐荊,我一般記做擁煙寄魚梁,青揚許井,哈哈,好記吧,恭喜你,默念三遍,天下便藏于你胸中了),天下有五座大山,不用細說也知道吧?!天子有天下,手握九州五岳,很是尊貴,故為九五之尊。

熱心網(wǎng)友

《周易·乾》之九五爻的爻辭為“飛龍在天”,代表著最顯赫尊崇的地位而不過極,所以皇帝稱為九五之尊。筆者按:乾卦的六個爻辭表示事物從初級階段發(fā)展到頂峰的過程。乾卦為純陽之卦,《周易》又以數(shù)字九作為陽爻的代表,所乾的六爻從下到上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中九五爻處于卦中至高地位,但不窮居高位,又可下應(yīng)九二,表示著事物最壯盛的狀態(tài)。如上升到上九爻,則物極必反,窮高則傾,故上九的爻辭為“亢龍有悔”(亢為高亢之意,悔為兇咎之意,龍飛躍于九五爻之上的極高地位,完全脫離基礎(chǔ),必招致禍殃)。封建皇帝之所以稱為九五之尊,表達著其既位居至高的統(tǒng)治地位、又能下察民情,從而達到其封建王朝長治久安的愿望。

熱心網(wǎng)友

《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