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2005年8月10日福建博物院萬人爭睹英雄風采 楊利偉在榕講述航天故事 新華網福建頻道 2005-08-11 08:39:39 -------------------------------------------------------------------------------- 《飛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展》昨天在福建博物院開幕。航天英雄楊利偉親臨開幕現場,為航天科技展剪彩。省領導陳家驊、吳新濤和北京市科協名譽主席顧方舟等出席了開幕式。 昨天上午8時40分,離開幕式還有50分鐘,福建博物院門外就擠滿了準備購票入場的市民。42歲的林寶根早上6點多就離開家,專程從閩侯趕來。 福州金橋學校的100名高一學生帶來了鮮花,準備找機會獻給楊利偉。學生們告訴記者:“我們代表同學們來看航天英雄,希望能和他合影,如果那樣就太神氣了!”昨天,博物院里最多的就是孩子,由于天氣炎熱,小朋友們滿頭大汗,但他們都不肯躲在陰涼的樹下,一個個手上拿著準備簽名的紙筆或照片,翹首盼望楊利偉的出現。 9時20分,一輛中巴開到現場,身著淡綠色軍裝的楊利偉一下車就向大家揮手,在場的觀眾紛紛涌向主席臺。簡短的開幕式后,楊利偉和省領導為航天科技展剪彩,展廳大門緩緩打開,一時間人如潮涌。據組委會統計,首日參展觀眾接近1萬人。 在展廳內,航天服等實物展品特別吸引觀眾,大家都在現場拍照留念。記者看到,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航天科技,小學生們還特別認真,有的還趴在地上抄寫展品的說明。一名小學生告訴記者,他準備回去后寫一篇作文,向福州日報《作文園地》投稿! 一些消息靈通的市民“打探”到,楊利偉在展館地下一層舉辦媒體見面會,紛紛前來請求簽名。由于人數太多,工作人員都有些著急了,但楊利偉一直非常和藹、耐心,盡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 “我感受到了福州人民對航天科技的熱情、對航天員的關愛,我非常感動,感謝大家!我會更加努力工作,用更好的成績回報大家的厚愛。祝福福州人民幸福安康,福建、福州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昨天傍晚,楊利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言語中流露出不舍,因為工作需要,楊利偉今天將離榕返京。 航天科技展將舉辦至9月10日。市民可撥打熱線83757602訂票,也可到五一中路126號利嘉音像商行(聯系電話87397978)以及福建博物院購票。從今天開始,福州所有永輝超市也將代售航天科技展門票,以方便市民購買、參觀。 昨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荊福生在溫泉賓館會見了楊利偉和北京市科協名譽主席顧方舟,對他們來福建參加航天科技展活動表示感謝。(記者陳宓呂玲)  楊利偉在榕講述航天故事----“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無怨無悔” 航天英雄楊利偉初次來到福州,從下飛機開始就成為榕城各大媒體的焦點人物。昨天上午,《飛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展》開幕式結束后,楊利偉一身軍裝,輕松地接受了省、市媒體記者的采訪。昨天下午,楊利偉在福州大戲院舉辦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報告會,吸引上千市民到場聽講。在“神舟五號”艙內漂浮 楊利偉首先講述了他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經歷,特別糾正了大家的一個誤解。“當時大家看到我的時候,我都是躺在艙里,好像在太空飛行的那段時間不能離開座椅,事實上不是這樣。”楊利偉說,他在“神舟五號”艙里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漂浮著的,但因為地球上的人不能每時每刻看到他的情況,而只有在經過地面觀測站的時候才能看到他。為了方便攝像機的拍攝,讓醫生查看他的身體狀況,每次“過站”的時候他特意在艙里躺好。所以一直有人誤解他在“神舟五號”里是躺著執行任務的。 他說,在“神舟五號”上,很多操作是不可能躺著或坐著完成的,每次離開地面觀測站后,他都利用難得的飛行機會,在艙內做科學實驗,以便返回地球后將豐富的體驗與科研人員和同行一起進行分析,也為“神舟六號”的發射作一些技術準備。“神舟六號”蓄勢待發 “神舟六號”發射前準備情況如何?楊利偉表示,“神舟六號”的飛船和火箭都已準備就緒,航天員也正在積極備戰。過一段時間,航天員還將去發射場執行任務,為“神舟六號”的發射作好準備。 談到“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的區別,楊利偉說,“神舟六號”將多人多天飛行,并進行大量科學實驗,航天員的工作量會增加,工作時間也要延長。根據要求,航天員將到軌道艙進行工作,這對飛船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有更高要求。由于目前航天員只在艙內執行任務,因此“神舟六號”航天員所穿的仍是艙內航天服。 他還透露,預計2007年發射的“神舟七號”將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也就是說中國航天員將可以在太空中“行走”。而“神舟九號”將突破交匯對接技術,實現兩個航天器在空中的對接,然后就是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并慢慢發展為空間站。 “神舟六號”的航天員還沒有確定,但楊利偉說,無論是“神舟六號”的飛行任務還是以后的航天工作,他都非常愿意參加。訓練挑戰生理極限 對普通公眾來說,航天員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他們的訓練如何進行?這次,楊利偉滿足了榕城市民的好奇心。 據介紹,我國目前有14名航天員,都是1996年從1500名空軍殲擊機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到現在已經訓練了8年。“8年里,我們不僅學習了十幾個門類、30多個學科的基礎理論,平時還要進行超負荷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包括過載訓練、空間失重訓練等。”楊利偉說,航天員的訓練十分艱苦,夏天里半天的體能訓練就會減掉1.5公斤的體重,訓練時會出現鼻塞、臉部充血、眼部充血、臉被拉長、不自覺地流淚等癥狀,剛開始的時候許多航天員還得了骨膜炎。 進行過載訓練時,每個航天員手邊都有報警按鈕,如果實在受不了,按響按鈕就可以中止訓練,但在這8年里,從來沒有一個航天員自己按響按鈕!為了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突破,中國航天員靠著自己的頑強意志,一次次挑戰生理的極限! 同住一個大院卻不能回家 航天職業是特殊的,但航天員卻是普通人。談到自己的家庭,楊利偉言語中充滿了歉意:“由于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我對愛人、孩子、父母照顧得非常少,可以說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我的很多同行都是這樣,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中學,一次家長會都沒有去過。我們的妻子比一般人付出更多,不但要支持我們的工作,要承擔對父母贍養的義務和對兒女教育的責任,還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據介紹,航天員要接受全封閉式管理,周一到周五都不能回家,平時也不能在外就餐、住宿。雖然和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大院里,但航天員不能回家。“但是,軍人職業本身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所有航天員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為了實現國家載人航天事業的騰飛,一切以工作為重。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是無怨無悔的。”楊利偉說。 將培養下一代航天員 執行“神舟五號”飛天任務之前,楊利偉是個默默無聞的航天員,成功執行任務后,他成為了全國人民眼中的“航天英雄”,除了訓練外,還要參加一些科普活動。 “國家和人民給了我很高的榮譽,但這個榮譽并不是我個人的,而是全體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沒有幾十年的科研工作,沒有全國人民的支持,載人航天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作為‘神舟五號’任務的執行者,感到十分自豪、光榮。”談到未來,楊利偉說,目前他不僅在積極訓練,為“神舟六號”發射作準備,還在進行航天員的選拔等,今后也將從事培養下一代航天員的工作。他透露,“神舟六號”發射后,我國將招收女航天員進行訓練。有夢想才有將來 “航天技術都是從人類夢想中發展來,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夢想激勵著我們努力工作,隨著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更多飛天夢將成為現實。”在記者請楊利偉“對榕城青少年談談希望”的時候,他首先就談到了夢想。 楊利偉說,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首先打好知識基礎,其次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挫折,就拿航天員的訓練來說,為什么8年都能堅持下來?是出于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認識,出于堅定的人生信念。對于青少年來說,理想信念也是他們刻苦學習的動力。 稿件來源: 福州日報 。

熱心網友

這也并非他說了算.他是軍人.并且是個特殊身份的軍人.他的一舉一動是軍委說了算.他其實比我們平常人更沒有自由.我也是福州人.曾經也是軍官.我太了解這些了.我也想見到他呀.不過,我們這里的地理位置特殊.離臺灣近嘛,相信他知道這個地方,早晚會過來的.

熱心網友

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