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快五歲了,特別愛出汗,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請問盜汗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療呢,我試了好多方法,也看過醫生,都不知道怎么辦,他食欲也不是太好,幫幫我...
熱心網友
下面這個方法可以試試,我兒子的大汗就是這樣治好的。[配方]黃芪250克[用法]用干凈的鐵鍋(無油)燒熱將黃芪炒1分鐘左右。取三分之一,放入大鍋加水煮沸后轉文火煮1小時。待水溫適合,直接泡浴,無需加水。如水較少,可用毛巾擦拭全身,注意不要受風著涼。沐浴10-15分鐘后,用干毛巾擦干全身即可。[用量]連用三天即可
熱心網友
很多寶寶睡覺時,既使不熱也會出汗,多見于額頭。媽媽們對此非常擔心。引起孩子多汗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于小兒生長發育快,新陳代射旺盛,體內產生的熱量和廢物相對比成人多,同時因小兒的腎臟發育尚末完善,故排泄廢物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對小兒來說,除通過大小便排泄外,出汗也是一個重要的排泄途徑,尤其需要通過汗液的蒸發來散發體內的熱量。如果小兒平時吃得好,睡得香,白天精神活潑,那么夜間睡覺出汗就屬于正常現象,媽媽們不用過多擔心。另外某些疾病也會引起小兒睡覺時出汗:如佝僂病,因此必須區分是正常的出汗還是疾病引起的出汗。患佝僂病的小兒,除夜間出汗外,還可有頭發稀少、出牙遲、O型或X型腿、走路遲以及肋骨有串珠隆起等發育不良現象,這些患兒應多曬太陽,吃鈣片和魚肝油,必要時肌肉注射維生素D3。補充:造成幼兒多汗原因中醫的理論認為,汗為人體五液之一,為心所主,由陽氣蒸化津液,發泄于皮膚表面而來的,而心又主血,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說法,出汗過多,氣隨汗出易成傷津耗氣,甚至有損于心血。小兒多汗癥是指小兒在安靜的狀態下,全身或局部出汗多為主要癥狀的病癥。汗癥有盜汗與自汗的分別,夜間入睡后出汗醒來汗止者為盜汗;白天安靜狀態下,或稍做活動即出較多者為自汗,好發于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小兒汗癥的原因很多,如飲食不調、調護失宜、腸胃道病癥的影響,均可導致臟腑積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以中醫基本辯證法來分,可分為虛實兩種,治法是完全不同的,所謂虛者補之,實則瀉之,而不能一味以補藥來治之。俗話說“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也就是小兒為純陽之體,容易出汗(新陳代謝快,汗腺比較發達)。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別,若因天氣炎熱、衣被過暖、吃奶過急,或是劇烈運動、驚嚇恐懼等,均可導致汗出,這種情況不需治療,只要適當減少衣物即可。常見癥狀及治療小兒多汗常見的癥狀有兩種第一種孩子發虛汗的表現為:面色蒼白、怕冷,有時安靜地坐著也會出汗,且出汗不只于頭部,而是自頸至肚臍,運動時更厲害。此外,也容易疲勞、怕風、食欲不佳。可用玉屏風散加減、菊花、牡蠣、浮小麥、太子參等改善其癥狀。第二種屬于“睡則汗出醒則汗止”,也就是睡覺時容易出汗,醒來時就不會出汗了。中醫叫做陰虛盜汗。癥狀有面部偏紅、嘴唇紅,通常于下午開始掌心或足心會漸漸發熱,睡覺不安穩、翻來覆去且易做夢,容易哭鬧、生氣,有時大便較為干燥不好解等。中醫可用生脈飲加減、生地、石斛、蘆根、茯苓……來治療改善其癥狀。另一種則是小兒飲食失調,特別是在現代這種美食文化的時代里,燒、烤、巧克力、速食充斥,有些不是小兒很能吸收的,過于攝取也可以造成小兒多汗。這種小兒口中易有異味,舌苔較為黃厚,大便干燥甚至有時容易解出羊屎便,且出汗部位“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也就是以頭額心胸部位出汗較多,性情急躁好動、唇紅口干、睡臥不安、手足心熱,這種情況屬于脾胃蘊熱的實證,可服用一些消食化積、清熱的中藥、如深長 黃散、地骨皮、浮小麥、知母、糯稻根……中醫調整幼兒體質小兒汗癥以虛實論治,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治療汗癥不可見汗止汗,應全面觀察小兒的體質、癥狀、發癥以及治療情況。小兒汗癥大部分的病程較久,所以一定要注重調整小兒體質,很多雖然屬于虛癥,但是實癥也不在少數,更有一些虛實夾雜的,也就是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治療小兒多汗癥常用的藥膳或食療包括:參棗湯:太子參15克、紅棗30枚,加入清水約五碗至六碗煮湯,吃棗飲湯。邊服一至二周。蓮桂湯蓮子(去皮、芯)、桂圓肉各15克,加入清水五碗煮湯,喝湯吃蓮子和桂圓肉。連服二周。參芪魚湯黨參15克、黃芪15克、魚肉切塊約50克,煮湯加調味料后食魚喝湯。每周二至三天,可連服二周。桂芍參棗湯桂枝6克、白芍9克、黨參9克煎后取汁,再將白米50克和大棗30枚倒入汁中煮粥,可連服數周。玉糯芡實粥玉米粉30克、糯米40克,芡實15克,同煮成粥加糖后食用,連服五天為一療程,可常吃。腐芪雞湯炒豆腐皮幾張約30克,洗凈,黃芪一兩,小公雞一只,同煮湯,加調味料做湯常服用;也可將炒豆腐皮一張,洗凈,以溫水泡發后切條,用油炒,再加調味料食用。此方有養胃斂汗作用。收汗湯浮小麥、麻黃根各9克、鳳凰衣9克,水煎服,用于各種汗癥。配合調理改善健康除了以藥膳或食療改善幼兒多汗癥外,平時日常生活也應注意一些事項,包括:1、汗兒宜平日多做體能訓練,適當地曬曬太陽、戶外活動,都能增強體質。2、積極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調理。3、汗兒應該勤換衣物,并保持皮膚清潔與干燥,汗后應避免直接吹風。4、家長堅持和中醫師配合來調理小兒虛弱體質,以達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熱心網友
汗液是由分布在皮膚的汗腺產生并排出的,受交感神經控制,出汗的多少與汗腺的發育情況和交感神經敏感性有關。嬰幼兒的汗腺和神經系統發育都還不完善,同時,新陳代謝較旺盛,皮膚微血管分布多,含水量大,這些生理特點是嬰幼兒夜間出汗的主要原因。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機體沒有能力將多余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熱量聚積在寶寶體內,寶寶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寶寶入睡后,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余的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也有少數孩子夜間出汗是由于疾病所致,其中比較常見的是佝僂病。患這種病的孩子由于營養不足、缺少陽光照射等原因,體內缺乏維生素D,血鈣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促使汗腺分泌增多。此外,患兒還有睡眠不安、煩躁及不同程度的骨骼改變等。另外,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小兒夜間出汗,下半夜出汗又稱盜汗,是身體能量因感染消耗過大、天亮前血糖濃度降低引起的虛汗,如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盜汗。除盜汗癥狀外,還有發熱、消瘦、咳嗽等癥狀,化驗血液,血沉加快。對于疑為病理性出汗的孩子,應注意觀察其癥狀,及時到醫院檢查,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您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看是否缺少鐵、鈣及維生素D。 。
熱心網友
出汗,是大人、小孩的正常生理特征。難道你希望你的兒子不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