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 解縉(1369-1415年),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队罉反蟮洹?,明代官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始纂于永樂元年(1403年),永樂五年完成。計兩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主編為解縉、姚廣孝等。成祖朱棣賜書名為《永樂大典》,并親撰序言以紀其事?! 队罉反蟮洹氛臑閮扇f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錄六十卷,裝訂為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該書編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謄寫副本一部,從此《永樂大典》才具有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兩處。全書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收輯,并加以匯聚群分,甚為詳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逑特S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永樂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燒毀,部分被搶走,余者寥寥無幾。到1959年為止,收集到《永樂大典》原本兩百一十五冊,加上復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1986年中華書局將已征集到的現存的《永樂大典》近八百卷,縮印精裝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