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現(xiàn)在8個半月,前陣子剛發(fā)過燒,現(xiàn)在又感冒了老流清水鼻涕沒有發(fā)燒。婆婆現(xiàn)在給她曬太陽鼻涕好象少點了,但會不會是熱感冒,那還可以曬太陽嗎?怎么辦啊?
熱心網(wǎng)友
寶寶流清水鼻涕可能是著涼了,太陽可以照曬不誤,但要注意陽光強烈的時候不要直曬,另外根據(jù)氣溫適時增減衣服,多讓寶寶飲水,一次少喝點,上午下午多喝幾次,現(xiàn)在有橙子了,也可以擠點橙汁兌在水里,增加點維生素C,注意寶寶出汗時及時把汗擦掉,不要在風口,避免再次受風,感冒時吹風會頭痛的,還加重感冒癥狀。祝寶寶早日康復!
熱心網(wǎng)友
去醫(yī)院
熱心網(wǎng)友
有可能上次感冒沒有治愈反復也有可能是重感。流清涕應該是寒,傷風。如果不發(fā)燒不咳,就吃感冒藥和抗病毒藥,抗生素不必吃。可以找按摩大夫上門治療。按摩+吃藥效果要好一些。可以出門,但要注意不要接觸患病的大人或孩子,帶足衣物,不要讓孩子出汗再吹風。不要讓別人隨意摸孩子的手和臉,沒有辦法被摸后,回家要注意消毒清洗干凈家中有感冒的人,不要接觸孩子,不要帶孩子去擁擠空氣不流通的超市。即使上醫(yī)院,也要注意抱孩子盡量躲避重感冒的孩子。一個大人抱孩子到人少的地方,一個大人去排隊劃價交費,以免交叉感染其他疾病。------------[轉貼]感冒病因癥狀感冒是因風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疾病,亦稱傷風、冒風。臨床以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涕,噴嚏,畏寒為主要癥狀。一般病程短,可引起流行。感冒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兩種病癥。前者是由多種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咽喉癢、頭痛、畏寒等;后者是流感病毒侵犯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惡寒、高熱、惡心嘔吐、全身骨節(jié)酸痛,而上呼吸道癥狀較輕。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春冬兩季為多。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類型多,又容易變異,故國內(nèi)外至今未有特效藥物,一般采取對癥治療。中醫(yī)將感冒稱作“傷風”和“時行感冒”,認為是感受了時邪,并有寒熱之分別,用藥也有區(qū)分。寒性感冒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無汗、頭痛、鼻流清涕、發(fā)低熱、咳痰稀白起泡、小便清、舌苔薄白。熱性感冒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怕冷、發(fā)熱、咽喉紅腫、痰涕稠、小便黃厚。自療注意事項(1)感冒常因病毒引起。對付病毒、調整機體抵抗力,應以中草藥為主;對病毒的控制則以西藥為好。故自療時可以兩者結合使用。(2)感冒時的飲食以清淡為宜。胃口差的可以少量多餐。(3)忌食生冷、寒涼性食品,如西瓜、黃瓜、蟶子、河蚌、螺螄等。水果也只宜在飯后少量食用。(4)大蒜、洋蔥含豐富的維生素,又具有抗毒殺菌作用,不妨多吃一些。(5)少吸煙或不吸煙,多喝茶。(6)畏寒、顫抖、無汗時,要注意保暖。出汗時,避免直接吹風冒寒。(7)感冒期禁忌房事。民間流行的“按摩鼻翼法”、“香袋療法”對預防感冒十分有效,讀者不妨一試。自治療法1。成藥自療法(1)克感敏,每次1片,每日3次。(2)速效傷風膠囊,每次1片,每日3次。(3)午時茶,每次1-2袋,每日2-3次,開水沖泡服用。服藥后最好蓋被取汗片刻。本方適合寒性感冒。(4)銀翹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4次。(5)羚翹解毒丸,每次1粒,每日2次。(6)感冒退熱沖劑,每次1-2袋,每日4次。以上(4)-(6)方適合熱性感冒流感。 2。驗方自療法(1)紫蘇葉15-30克、生姜4片、紅糖適量。每日1貼,分2次煎服。(2)荊芥12克、防風10克、生姜3片、甘草6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3)柴胡10克、防風6克、陳皮5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3片。每日1貼,分2次煎服。以上(1)-(3)方適合寒性感冒。藥不宜久煎,先將藥加水浸漲后煎10分鐘即可。 (4)板蘭根30克、羌活10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5)柴胡30克、葛根30克、土大黃30克、生石膏50克(先煎)。每日1貼,分2次煎服。(6)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金銀花30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以上(5)-(6)方適合熱性感冒和流感。發(fā)熱高時每日可服2帖。 3。飲食自療法(1)糯米50克、蔥白7根、生姜末6克。將糯米燒成粥,起鍋前投入蔥姜悶蓋片刻。食粥后宜蓋被靜躺。(2)紅葡萄酒30克、雞蛋1只攪碎。將酒放鍋內(nèi)燒開,投入蛋糊攪動至熟食用。每日1次。(3)老茶葉10克、生姜3片。煮汁服用,每日2次。(4)白蘿卜250克、蔥白頭7枚,煎汁代茶飲用。(5)生姜15克、蔥白15克、梨120克,三味同煎湯。另取雞蛋2個打入碗內(nèi)攪勻,用煎好的藥汁趁沸時沖入。趁熱頓服,覆被取汗。(6)大蒜頭15克、醋15毫升。將大蒜頭去皮,搗爛如泥,加醋成醋蒜泥。取適量米粉絲(或面條),按患者口味烹調后,加醋蒜泥拌1次食用。食后酣睡發(fā)汗。(7)將大蒜搗爛取汁,加水10倍,用以滴鼻;或是口含2片生大蒜也可。本方適用于感冒的預防。當身體的內(nèi)部產(chǎn)生發(fā)凈的感覺時,這是感冒的前兆,應采取適當?shù)念A防措施。(8)生姜,黑糖適量。用生姜和黑糖煮茶喝下,覆被發(fā)汗即可。本方適用于感冒的預防。黑糖有活血作用,姜屬熱性,具有發(fā)汗作用。(9)大蒜、姜若干。溫一點大蒜液汁來喝,或是將切碎的大蒜和切碎的姜泡熱開水或拌面吃,冒出汗后即愈。本方適用感冒初期不發(fā)汗時,因為此時尚屬表癥,而大蒜、生姜辛溫,散寒解毒,故行之有效。(10)蔥白6根、老姜30克、豆豉12克。蔥白切片,放入研缽搗碎,老姜切片,和豆豉一起入鍋,加一杯水熬至只剩半杯的深度,瀝出殘渣,趁熱喝下,多穿衣服或覆蓋棉被,取汗。蔥白、老姜、豆豉都有使身體暖和及促進排汗的功能,所以適用于感冒初期鼻塞、頭痛,不出汗時。(11)蔥白7-8根,豆豉1撮。將蔥白搗碎,加豆豉注水煮滾,乘熱進飲一大杯后,覆被而眠,即能出汗,解風邪,通體舒暢。本方適用于感冒初期,寒邪在表者。(12)蔥白、姜各25克。水煎溫服。本方適用于感冒初期不出汗時,治療期間避免當風。(13)大蒜3頭,蔥白10根。將大蒜和蔥白切碎,加入煮熟的粥中,再熬1次,趁熱吃完, 多穿衣服或蓋上棉被,以保持身體的溫暖。本方適于感冒初起,尤其對感冒伴有頭痛者,效果更佳。(14)蔥白15克、老姜15克、茶葉9克。蔥白切碎,老姜切片,同茶葉一起入鍋,加一杯半水,煮好去渣,將湯汁倒入杯中趁熱服用。服藥期間注意不要受到風的吹襲。方中的茶葉,對治療頭痛很有效用,近來的感冒藥中,大多含有茶葉的成分。(15)生姜50克、赤砂糖50克、茶葉2。5克。以上三味藥物混合,水煎服,服后吃熱粥睡覺。 本方適用于感冒初期頭痛劇烈者,三味同用,可起到健胃兼散寒的作用。(16)生姜6-7片、淡豆豉20克,上藥混合,煮湯一碗,乘熱飲之,飲后覆被小睡。生姜能散寒邪,淡豆豉能解感冒,二者合用,對解除感冒初期的頭痛非常有效。(17)生姜50克、紅糖、蔥白若干。將生姜切細,加紅糖、蔥白,以開水沖泡,或煮沸,乘熱飲后,蓋被臥床,出汗即愈。本方適用于因淋雨等而感冒,伴有寒冷腹痛癥狀者。(18)蔥白1根。把生蔥的蔥白部分切斷,將切口處放于鼻前用力呼吸,或取蔥白中帶有刺激性粘液的薄膜,貼在鼻孔下,呼吸通暢后取下即可。本方適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生蔥一類都含有刺激的氣味,這種氣味,就是治療鼻塞癥狀的特效藥。(19)大蔥1根、紅辣椒油1匙,感冒初起,可食湯面作為發(fā)散劑,面要煮得爛熟,湯要多, 再加大蔥煮熟,放入紅辣椒油1匙即可食用。(20)蔥白6-7根、姜片、胡椒末適量。蔥白切成細粒,用油煎加水開湯少許,入面中,另拌姜片、胡椒末,效果更佳。(21)大蒜、姜片、大蔥、胡椒粉適量,面打成薄片,用大蒜、姜片、大蔥三味,加水煮熟, 食時再加胡椒粉,食后流涕自愈。(22)姜3片、干白菜根1塊、紅糖50克。加水共煎湯,每日飲3次。(23)生姜片25克、草魚(青魚)肉150克、米酒100毫升,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魚肉片、姜片及米灑共燉約30分鐘,加鹽調味趁熱服用。臥床蓋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風寒。本方用治傷風感冒,畏寒發(fā)冷,頭痛體倦,鼻寒不通等癥,具有解表散寒、疏風止痛之功效。(24)蔥白4段、鴨蛋清2個、飴糖50克。先將蔥白及飴糖用兩茶杯水煮沸,倒入盛鴨蛋清的碗中,攪勻,分2次熱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本方用于治感冒咳嗽、音啞、咽喉腫痛等癥,具有養(yǎng)陰清熱的作用。 4。外治自療法在肚臍、涌泉(在足底前1/3凹陷中)兩穴位上撒少許速效傷風膠囊內(nèi)的粉末,外蓋麝香止痛膏1張。每日調換。如能在膏藥外加溫效果更快。 5。其他自療法(1) 堿液滴鼻法:用濃度6%的小蘇打溶液滴鼻,每2小時1次。如果不會配液,也可直接用手指蘸小蘇打粉吸入鼻腔。(2) 酸液滴鼻法:用5%食醋溶液滴鼻,每2小時1次,也可用醋稍加熱后熏蒸口鼻,每日3次。(3) 電吹風熱噴法:在口鼻部蓋一層熱濕毛巾,用電吹風熱檔對準毛巾吹,每次20分鐘,1 日多次。毛巾盡量燙一點,并保持濕度,但切忌燙傷。壺式霧化法:將荊芥10克、防風10克、藿香10克、銀花10克、川芎10克、柴胡12克、薄荷5克一同放在水壺中加水煎,待湯沸壺嘴噴氣時,患者將口鼻停留在氣霧中并吸入。每次15分鐘,每日多次,慎勿燙傷。(4) 按摩鼻翼法:雙手擦熱,手指并擾,緊貼面部,以中指指腹為先導,分別從鼻翼兩旁開始,沿鼻柱兩側向上推擦,經(jīng)目內(nèi)眥、眉頭、前額,然后左右分開經(jīng)太陽穴、耳前、面頦,返回鼻翼。反復多次,以面部產(chǎn)生熱感為佳。(5) 香袋療法:將蒼術15克、白芷10克、柴胡15克、細辛10克、肉桂6克、吳萸6克、川芎10克、冰片3克共研成粉,每次取15克裝入小布袋內(nèi),掛于頸下,離鼻約20公分左右。5-7天調換。避免誤診感冒大多由病毒引發(fā)。患者自行服用霉素之類抗菌藥并不對癥。因此,如無特殊情況可不必服用這類抗菌素。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紅熱、乙型腦炎等,初期癥狀類似于感冒,要注意觀察鑒別,以防延誤。得病發(fā)熱,在一定限度內(nèi)是機體的一種生理性防御反應,能促進抗病能力的提高。貿(mào)然使用退熱針藥,在短時間內(nèi)體溫驟降,機體難以適應,反而會降低抗病力,使病程遷延。當然,體溫很高,則作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