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的孩子橈骨半脫位在復位后該注意些什么?為什么在復位后她還是不愿意動那只傷手,而且一碰她的那只手她就哭?

熱心網友

 牽拉肘的醫學稱呼應該是“橈骨小頭半脫位”,是5歲以下幼兒肘部最常見的外傷,多是由于家長沒有正確攙住幼兒的上肢,用力牽拉手部而引起的。例如家長拉著幼兒手臂上樓梯;幼兒要跌倒時,猛然拉住他的手部;家長牽拉幼兒的雙手玩耍;給幼兒穿衣把手從袖口抽出,以及給幼兒做按摩時用力過猛等。 1。牽拉肘都是由于不當的牽拉造成,因此除此之外的損傷不可輕易誤認為是牽拉肘而嘗試自行復位。特別是由于寶寶跌傷后導致的手臂不能活動一般都不是牽拉肘,此時如果嘗試手法復位那么很可能會出現危險(例如使骨折錯位加大),此時必須去醫院讓醫生拍片檢查。  2。當牽拉肘復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或其他治療,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近期再度牽拉,否則很容易轉變成習慣性的脫位,也就是很輕微的動作就會導致再次的脫位,到8—9歲后待橈骨頭基本發育后就很少再發生脫位了。  3。家長只有正確攙住幼兒的上肢才能避免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抓住孩子的肘關節或上臂部位,而盡量避免直接牽拉幼兒的手。開始時可能不太習慣,經過一階段就會逐漸適應了。1歲的幼兒,家長應該把兩手放在他的腋窩下訓練其走路,避免牽著手臂練習。。

熱心網友

復位以后也需要多多注意一下,需要一個過程,更何況是那么小的孩子,在他心里有可能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