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顧炎武,江蘇昆山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生。初名絳,學名繼紳,字忠清。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門生王炎午的忠貞品格,他更名炎武,字寧人。順治七年,為避害曾化名蔣山?頡R蚣蟻纈幸煌ち趾嗜順仆ち窒壬?顧炎武從小讀書有個習慣,有一點心得就記下來,后來如果發現錯誤,又隨時修改;發現跟古人議論重復的,就刪掉。這樣日積月累,再加上他從調查訪問得到的材料,編成一...
熱心網友
顧炎武,江蘇昆山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生。初名絳,學名繼紳,字忠清。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門生王炎午的忠貞品格,他更名炎武,字寧人。順治七年,為避害曾化名蔣山?頡R蚣蟻纈幸煌ち趾嗜順仆ち窒壬?顧炎武從小讀書有個習慣,有一點心得就記下來,后來如果發現錯誤,又隨時修改;發現跟古人議論重復的,就刪掉。這樣日積月累,再加上他從調查訪問得到的材料,編成一本涉及政治、經濟、史地、文藝等內容極其廣泛的書,叫做《日知錄》。這書被公認為極有學術價值的著作。在《日知錄》里,他寫了一段精辟的話,他認為社會的道德風氣敗壞,就是亡天下,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個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應負起責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