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

熱心網友

熱島效應的產生原因大家解釋的很對,但是我對其效應——濕度低2-8%有不同的觀點。我看過了北京不同地區的年降雨量,發現北京城區降雨量明顯比四周多。這也是可以解釋的。由于城市溫度較高,造成周圍空氣在低空流向城市,在城市被抬升,空氣遇冷形成降雨。因而城市降雨將大于郊區。有興趣并郊區有親戚的朋友可以在自己城市降雨后,問問自己的親戚,那里的雨量怎么樣,應該也會得到理想的結果。由于城市降雨量大于郊區,溫度高于郊區,因而其濕度是高是低就很難定論了,這要看城市附近的氣候類型。像英國溫帶海洋氣候的倫敦(此地綠地面積也較大)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北京(水泥森林?),在分析上就有所不同。作為月降雨量品均的綠色倫敦,熱島效應降低了城市的濕度,而干旱的水泥森林的北京,雖然降雨高于郊區,但水泥森林不蓄水,降雨對濕度提高作用很小,溫度才是其決定濕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北京會變得比郊區更低。關于城市降雨量大于郊區,我查了一下:新華社今日上午專電 美國宇航局的一項新衛星觀測結果證實,熱島效應會導致城市地區降雨量顯著增加,這一結果再次提醒人們要重視城市化給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根據專家們對美宇航局“熱帶降雨測量”衛星觀測數據的分析,受熱島效應的影響,城市順風地帶的月平均降雨次數要比頂風區域多28%,在某些城市甚至高出51%。分析還發現,城市順風地帶的最高降雨量,平均比頂風區域高出48%至116%。分析結果還表明,在未來設計預測區域氣候變化的計算機模型時,需要更多地將城市化進程的影響考慮在內。研究人員說,研究城市化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對更好地規劃城市土地的利用、設計更有效的排水系統都具有重要意義。。

熱心網友

熱島效應指城市地區由于人口稠密,工業集中,造成溫度高于周圍地區的現象。在溫度空間分布圖上,城市好像是一個溫暖的島嶼,所以稱為熱島。熱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城市上空污染物質的保溫作用,增加了大氣的逆輻射;(2)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的建材發揮了地表熱交換及大氣動力學特性,更易大量吸收輻射熱,(3)城市大量高層建筑減低風速,使熱量平衡的水平輸送相對困難;(4)城市居民生產、生活形成豐富的人工熱源。城市熱島效應具有阻止大氣污染物擴散稀釋的不良作用,并可以造成城市風等局部地區氣象異常。熱島效應的強度與局部地區氣象條件(如云量、風速等)、季節、地形、建筑以及城市規模、性質有關。其溫度分布一般是工商業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區域溫度最高,隨著與市中心距離的增加,溫度又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