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作為辯論題目,應該如何把握,我方是正方即行成于思

熱心網友

倒,這也辯論。真是沒事兒干了?!靶谐捎谒?,毀于隋。業精于勤,荒于嬉。”這是韓非子的名句。意思是說:德行、修養的確立,成于勤思索,勤檢討,毀于隨大流兒。事業、學業的成就,精于勤勉,荒廢于嬉戲。那肯定是“行成于思”了,行:德行,修養,思想,世界觀也。思:思索,檢討。這是說:好的德行、好的修養、好的思想、好的世界觀,是由于經常思索,不時地檢討自己才能形成的。如果反過來,“思成于行”,豈不是說:經常思索,不時地檢討自己,是由于好的德行、好的修養、好的思想、好的世界觀才能形成的。這不僅僅是語法不對,邏輯上也不對?!靶小笔敲~,而“思”則是動詞。別搞顛倒了。主張“思成于行”的人都把“思”理解為名詞“思想”了,其實它是動詞:“思索,檢討”的意思。同時又把“行”理解為“行動、實踐”了,其實它是:“德行、修養”的意思??磥矸捶竭€真得好好學學古文呀!居然鬧出這等笑話。

熱心網友

是雞先生了蛋,還是蛋先生了雞,你自己想吧。辯論者,通過辯來提高口才而已,你自己不思想,又如何提高水平?

熱心網友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熱心網友

行成于思,沒錯。但是,思成于行更是真理。從行動中得到結論叫做思成于行,運用過去的經驗去做事情叫做行成于思。一個人在他呱呱墜地時不知道怎樣去思考,確有了自己的行動方式——哭。而后才會對大人的行為做出反應。確切地講應該叫做條件反射吧。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積累經驗。這就是思成于行。而后在行動中不斷的運用以前的經驗、并不斷的檢驗其正確性,從而不斷的否定過去又積累新經驗,樹立新觀念。

熱心網友

先有雞,先有蛋???

熱心網友

行,思,思,行,要我說,沒有哪一個都不行。

熱心網友

按實踐檢驗真理來說應該是思成于行

熱心網友

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熱心網友

當然是思成于行!老鳥學弟說:行:德行,修養,思想,世界觀也。思:思索,檢討。試問:為何“行”為“思想,世界觀”?竊以為筆誤矣。其原意為“思:思想,思索,世界觀,檢討”。然思想如何而來?思索、檢討為何而為?“行”也。當可知“思成于行”也!吾不欲為正反,以為“思與行相互促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