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是個長跑愛好者,現在血壓偏高,應如何進行體育鍛煉?

熱心網友

1.擔心血壓降得過低。受傳統高血壓防治觀念的影響,對目前提出的將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顧慮,擔心血壓會因此降得過低,對心、腦、腎供血不利,引起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誘發相應并發癥。這種認識是個誤區。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血壓在理想范圍內越低越好,只要平穩地將血壓降至目標水平以下,既可減輕癥狀,也可減輕各種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2.對有并發癥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

熱心網友

1.擔心血壓降得過低。受傳統高血壓防治觀念的影響,對目前提出的將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顧慮,擔心血壓會因此降得過低,對心、腦、腎供血不利,引起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誘發相應并發癥。這種認識是個誤區。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血壓在理想范圍內越低越好,只要平穩地將血壓降至目標水平以下,既可減輕癥狀,也可減輕各種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2.對有并發癥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不足。按現代高血壓控制標準,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發糖尿病、腎病時,目標血壓水平應降得過低,應在130/80mmHg以下,這樣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但目前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未能采取積極措施達到目標水平,因而心腦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對非藥物療法重視不夠。高血壓的防治應是以非藥物療法,如調整生活方式、低鹽、低脂、戒煙限酒及運動鍛煉等,作為防治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在理想或目標水平。但現實中許多患者過多依賴于藥物而對非藥物療法不夠重視,如邊吸煙邊降壓者大有人在,既影響降壓藥療效又使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存在,所以,高血壓患者必須重視非藥物治療。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習慣和增強運動鍛煉。 4.血壓降下來后不一定再用藥。許多患者服藥總是斷斷續續,使得血壓反復波動,結果心腦血管事件有增無減。造成用藥中斷的因素很多,其中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對高血壓病必須長期治療認識不足,因而形成一種誤識,即血壓一旦降了下來便以為可以停藥了,擔心用藥時間長會引起不良反應。這種誤識極為有害,應當消除,要明確血壓降至正?;蚶硐胨胶笕砸獔猿钟盟?,任何時候都不能隨意中斷用藥,有些患者需要終身用藥以保持血壓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歡作用快的降壓藥。高血壓病為慢性經過疾病,治療強調規律性和個體化、且不主張一下子將血壓降得過快、過低,應當是逐漸降至理想或目標水平。但許多患者由于治療心切,總想在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如果用藥幾天后血壓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換藥物。結果是藥物頻繁更換,一種藥尚未起效前就已換用了另一種藥物,總是“勞而無功”。血壓形成波動和不穩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歡作用較快的短效降壓藥,而對長效降壓藥持懷疑態度,即便使用長效降壓藥,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壓藥,以求所謂的保險及“先將血壓降下來再說?!边@些都是誤區。其實,多年的高血壓無需立即降至正常,應該緩慢,平穩降壓,并能在全日24小時平穩降壓,對此,長效的緩釋劑或控釋劑降壓藥可達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壓病人應盡量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 6.不用藥亦可降壓。這是近年來不少保健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表、降壓帽、鞋墊等的廣告中常用的一句話,事實并非如此。且不說這些器具的療效并不可靠,就絕大多數高血壓病人來說,降壓藥治療是最有效、有益的選擇,不用藥才是誤區和不明智的。 7.新藥、貴藥就是好藥。這也是一個極為普遍的誤識。目前新型降壓藥發展很快,品種很多,如何選用是有講究的。其關鍵在于遵醫囑辦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道聽途說,盲目追求新藥、貴藥,以為新藥、貴藥就一定意味著是“好藥”。在醫生指導患者用藥時,應注意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盡可能為患者推薦服用方便、效果好、價廉的藥物,使患者經濟上承受得起,反對那種唯利是圖的錯誤做法。 8.忽視血壓監測和記錄。在降壓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者因各種原因長期不監測自身血壓變化,這也是一種誤區。這是因為目前的降壓原則中十分強調個體化用藥。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個體化”,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要做許多實際工作的,其中一項便是堅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對血壓的監測并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地聯合用藥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時有利于醫生更為準確指導患者用藥。所以,高血壓病患者應學會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也可用電子血壓計進行監測,作好記錄,定期與主治醫師聯系,以使降壓達標率得到提高和用藥實現“個體化”。據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容凱主任醫師介紹: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上,除藥物治療外,還有非藥物療法,其中包括減肥、少鹽飲食、不飲酒、運動等,高血壓病的運動療法一般僅限于中青年人高血壓病初期。對于高血壓病中晚期及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來說,應以藥物防治為主,運動治療為輔。且運動方式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體情況量力而行。容大夫認為:健康人和高血壓病人的鍛煉方法應有所不同。高血壓病患者不宜追求高指標的運動量。過量運動的危害十分嚴重,如劇烈運動時血管收縮導致高血壓急劇上升,腦血管破裂出血,發生腦血管意外;過度運動會加重心臟負擔,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甚至出現心肌梗塞。因此,容大夫指出,登高層樓鍛煉不宜于高血壓病患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鄭德裕教授認為:由于高血壓病可造成心、腦、腎等主要臟器的損害,所以患者應首先按醫囑服藥控制好血壓,同時選擇空氣好、環境好,較為安全的地方作為鍛煉場所,并選擇輕體力活動作為鍛煉方式,如散步、快走、慢跑等。爬樓梯的方式顯然不符合空氣好、安全、運動量小等要求,因此不適合高血壓病患者。 醫生們提到一個這方面的病例,可能對大家具有警示作用:一位中年婦女,在研究所擔負著繁重的科研課題,無暇鍛煉身體。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她將上下班、乘電梯改為了爬樓梯,每天上下往返二十層,有一天,同事們發現她倒在了樓梯上。對她的死因眾說紛紜,最后經醫生解剖證實,原來這位中年知識分子患有多年的高血壓病,由于采用爬樓作為鍛煉方式,導致了腦血管破裂突發腦溢血死亡。 因此,鄭教授強調指出:老年人、有癥狀或血壓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壓病患者要慎重選擇運動方式,以免出現腦血管意外、心絞痛、心肌梗塞、外傷等情況。高血壓是我國多發病之一,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其發展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該病可以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X卒中)、高血壓腎病,還可以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等。因此,患高血壓的病人應堅持看病服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不注重自我保養,再高明的醫術也很難收到良好的療效。下面介紹10種高血壓病人自我保養的方法。 1、情緒要穩定 血壓的調節與情緒波動關系非常密切。大喜、大悲、大氣都可引起血壓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已患高血壓的病人,應養成自制的習慣,保持情緒的相對穩定。 2、大便要通暢 人體在排大便時腹壓升高可以影響血壓。排便困難的人, 則更明顯。因此,患有高血壓的人,在排便困難時可服用一些緩瀉劑。平時應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還應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3、飲食要三低二高 低動物脂肪、低糖、低鈉(鹽);高蛋白、高纖維素(蔬菜)。 4、控制體重 肥胖是高血壓病人的大敵。體重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血管外周阻力增加都是導致高血壓惡化的重要因素。 5、房事要節制 在血壓波動較明顯的時期應禁止同房。 6、高血壓病病人應掌握自我感覺 在血壓波動較明顯的時候,往往出現頭暈、頭痛、困倦、乏力或失眠等臨床癥狀。一旦發生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7、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停留 8、避免高空作業。 9、起、坐、站、臥要平穩,避免突然改變體位。 10、定時監測血壓,但不要天天測血壓或一天測幾次血壓 測量血壓次數過多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地精神負擔。在無明顯不適情況下。一周測1~2次即可。

熱心網友

我也是,我不知道怎么辦了啊,我天天都打籃球的,我一到體檢時,我就好緊張,我的血壓就會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