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中,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有很多,而我在一些會計論壇中看到,"定額法"和"標準成本法"出現率是比較多的兩個.那我想問,針對生產型企業,用哪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合適?為什么?謝謝你的回答!!

熱心網友

“定額法”和“標準成本法”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成本計算方法。必須與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結合應用。定額法實質上是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計算中的體現。它先以現行定額乘計劃單價得出定額成本,再加上差異,以求出實際成本。標準成本法與定額法有一定的類似之處,也是一種目標成本。所不同的是,它以“標準成本”(即一種事先預定的成本)為真實成本,而把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視作非正常因素直接沖減當期損益。故我國不鼓勵采用這種方法。它在上世紀50年代以后為西方國家普遍采用。(這對會計的素質是個考驗,呵呵)回到你的問題上,生產型企業,應根據生產工藝和生產類型(即量大還是量?。x擇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為主的成本計算基本方法,輔以分類法、定額法等輔助方法。至于三種基本方法各適用什么工藝和類型,那又是一個大題了。

熱心網友

那要看你公司的規模和業務特點。這些方法都是各有利弊的。選最適合,最能完整反映業務內容,最利于內部控制的,才是最好的。生產企業標準成本法比較常用,但會計工作量相對較大,如果你是小企業,沒必要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