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刷卡消費、網上購物、自動取款、代繳費、轉賬……小巧的銀行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簡直妙不可言。但是,因持卡人個人資料泄露而導致的銀行卡錢財損失事件也屢屢發生—— 今年8月6日,西安市公交六公司的數十名職工存在銀行里的近40萬元的工資不翼而飛。 盡管此案很快就被公安機關偵破,但人們已對銀行卡的安全性產生了疑問。難道存在銀行里的錢也能丟? 據權威統計資料顯示,至2004年底,我國共發行各類銀行卡7。6億張。這意味著,在我國,平均每兩個人的手里,就有一張銀行卡。但是,就在人們更多地享受著銀行卡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同時,銀行卡的安全問題也隨之出現,大量的欺詐犯罪行為開始入侵傳統的磁條銀行卡。卡并未丟失,錢怎么會不翼而飛?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何在享受銀行卡帶給我們的便利的同時保證財產安全,就成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銀行:銀行卡的資料和信息一定要保密 據陜西省農行營業部銀行卡部的一位姓孟的工作人員介紹,銀行卡是憑卡和密碼支取的,所以持卡人應妥善保管銀行借記卡和密碼,并及時更換借記卡密碼,防止泄露。根據《中國農業銀行金穗借記卡章程》規定,凡密碼相符的金穗借記卡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或本人授權的合法交易,因密碼泄露造成的經濟損失,持卡人自行負責。 孟先生提醒持卡人:首先領卡后要及時更改初始密碼,不要使用6個相同數字及1-6順序排列的數字組合作為個人密碼,也不要使用諸如您的生日或手機號碼等易為他人猜測的數字組合作為個人密碼,以免輕易被人破譯,引起資金風險。另外經常更換不同的密碼也可以增加它的安全性。身份證和銀行卡應當盡量不要放在一起,以免同時丟失造成損失。二是注意保護個人基本資料。例如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等切勿隨意告訴他人,避免卡號被盜刷,有何疑問皆可立即聯絡您的發卡銀行確認交易記錄。三是在一般場所消費時,切記不要讓你的銀行卡離開你的視線,并留意店家刷卡的次數。在ATM取款機前交易時應用身體遮擋操作手勢,注意周圍環境。不要在網吧利用銀行卡消費系統進行網上消費和在公用電話上進行電話銀行消費,如果使用,也應采取措施消除輸入的內容,以防他人回查有關資料。 孟先生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持卡人應牢記自己銀行卡的卡號,因為一旦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丟失,若是銀行的非營業時間,就可立即打電話或上網掛失。 律師:盡快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陜西王炳森律師事務所的甘軍律師認為,借記卡作為我國推行“電子貨幣”,進行自助銀行建設的重要信用憑證,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而由此產生的各種法律爭端也逐漸露出水面。銀行卡上的存款被盜,看似是一個民事糾紛,其實這其中包含的是一個刑事案件。責任無非在銀行、持卡人和第三方即不法分子之間。首先,銀行在開發銀行卡產品時,應盡安全義務,應該加強安全用卡的管理。其次,銀行在受理銀行卡業務時,應該盡到審查義務。持卡人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個人信息,不要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注意保管在ATM取款機取款和刷卡消費時的回單,以備在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 今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經研究后正式做出規定:“因銀行儲蓄卡密碼被泄露,他人偽造銀行儲蓄卡騙取存款人銀行存款,存款人依其與銀行訂立的儲蓄合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針對最高法院的新規定甘軍認為,在密碼泄露的舉證責任上應更加明確,在銀行卡的管理和如何保證安全使用銀行卡方面,我國的立法沒跟上。目前針對持卡人和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并沒有專門的銀行卡管理法規,一般是用《民法通則》和相關法規來調整有關銀行卡的法律關系,應當盡快完善有關銀行卡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 專家: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維護社會誠信 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寶通認為,銀行是信用機構,信用是銀行的存在基礎,是銀行的生命線。老百姓是因為信任銀行所以把錢存在銀行,出現的銀行卡內現金被盜事件極大損害了銀行的信譽和形象。個人和企業對銀行的信用度降低,必然要引起銀行業各項業務合法性的危機,從而動搖銀行業信用管理的基礎。這種對銀行業質樸的信任感一旦被破壞,底線崩潰后造成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一方面,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應該建立一套更加嚴格、科學、安全的信用體系。另一方面是公安機關應加大對這種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監管,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而我們的廣大持卡人也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按照銀行對銀行借記卡的相關規定正確地使用銀行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社會誠信的建立任重道遠,社會誠信的維護更需要政府各部門、各企業和我們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熱心網友
A、 銀行卡和身份證分開放置 B、 不宜把銀行卡與帶磁物品放在一起 C、 不宜彎折銀行卡
熱心網友
A、 銀行卡和身份證分開放置 B、 不宜把銀行卡與帶磁物品放在一起 C、 不宜彎折銀行卡
熱心網友
切記不要和手機等有磁性的物品放到一起,其他到沒有什么,只要不折斷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隨向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