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熱心網友
第一、了解自己的投資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外匯投資者有不同的投資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有些人的外匯主要用于投資升值,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另一些人雖然也進行外匯投資,但厭惡風險,將保本作為投資的底線;還有一些人持有外匯可能在未來有諸如留學、境外旅游、境外考試等用途,不但風險承受能力有限,連投資期限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充分了解自己的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是投資前必做的功課。 第二、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投資策略。在了解了自己的投資需求后,就可在此基礎上制定投資策略。投資升值需求強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可將部分資金用于外匯買賣或投資于風險較大、回報率較高的外匯理財產品,并配合一些保本型的投資以控制風險;風險承受能力較差或是以保值為主要目的投資者,則可將大部分資金投資于一些保本型的理財產品。 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可進行適當的分散投資,將個人資產投資到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或是不同的幣種,從而有效地分散投資風險。各種理財產品或外匯幣種的比重則可根據不同的偏好來決定。當然,對于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分散投資可能不太現實。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種最佳的理財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充分了解理財產品的結構。要在最合適的時機,選擇最合適的理財產品,不僅需要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還要對各種理財產品的結構特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盡管名字五花八門,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區別只是結構不同而已。有些理財產品與某幣種匯率掛鉤,匯率上漲越多,收益就越高,有些產品則相反;有些產品與美元利率正向掛鉤,利率上揚則投資收益增加,也有些產品與美元利率反向掛鉤,利率下跌則收益增加。 了解了產品特性以后,再結合自己對市場走勢的判斷,選擇理財產品就會顯得簡單多了。比如,判斷某一貨幣將持續走強,就既可以通過外匯寶買入該貨幣,也可以投資與該貨幣匯率掛鉤的理財產品,以提高存款收益;在利率緩步上揚的市場中,可以考慮投資于收益遞增型或是利率區間型的理財產品;而在利率穩定或逐步下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于利率反向掛鉤型產品,則可為投資者帶來較高的收益。。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首先,要定勢,定勢就是根據整個大勢,整個社會的金融環境。比如說如果股市低迷,反復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不要選主動的、專門買股票的基金,因為它是買股票的,大勢不好就不可能賺錢,反而會造成風險;如果股市往上走買一點股票型的基金會分享一些收益。 第二要擇時,要選擇一個好的時間去買基金,比如說加息了?,F在從我們的判斷,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加息的周期,七年的降息,現在是往上走了,要不斷的加息。在現在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貨幣市場基金,它的風險非常小,但是回報相當高,到現在為止一般是3%左右的回報,基金是免稅的,拿到3%還不交稅,這個相差太大了。現在越是長期的債券基金風險越是大,但是貨幣基金不一樣,一加息隨時可以調整組合。 最后,選擇一個好的基金還需要投資組合,就是把你的錢50%或者80%去買貨幣基金,還有50%或者20%投入股票里面,一部分投債券,隨時可以變成股票。當股票上去后,這種基金馬上跟上去了,不會踏空。所以做一個小小的組合,股市漲還是跌沒關系,可以保持本還有利。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首先,要定勢,定勢就是根據整個大勢,整個社會的金融環境。比如說如果股市低迷,反復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不要選主動的、專門買股票的基金,因為它是買股票的,大勢不好就不可能賺錢,反而會造成風險;如果股市往上走買一點股票型的基金會分享一些收益。 第二要擇時,要選擇一個好的時間去買基金,比如說加息了。現在從我們的判斷,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加息的周期,七年的降息,現在是往上走了,要不斷的加息。在現在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貨幣市場基金,它的風險非常小,但是回報相當高,到現在為止一般是3%左右的回報,基金是免稅的,拿到3%還不交稅,這個相差太大了?,F在越是長期的債券基金風險越是大,但是貨幣基金不一樣,一加息隨時可以調整組合。 最后,選擇一個好的基金還需要投資組合,就是把你的錢50%或者80%去買貨幣基金,還有50%或者20%投入股票里面,一部分投債券,隨時可以變成股票。當股票上去后,這種基金馬上跟上去了,不會踏空。所以做一個小小的組合,股市漲還是跌沒關系,可以保持本還有利。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F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