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影史上最具份量、最被激賞的電影之一,勇奪當年度七項大獎的史詩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以一種大寫意的手法,記錄下一戰時期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故事,塑造出一個驍勇善戰沙漠梟雄的光輝形象。這部片子是我的至愛。請看過的人分析影片主角勞倫斯的人物性格。據說,真實的勞倫斯本人的性格和生命,比影片中還要繁復,矛盾。他說:“天才恒侵襲,凡人占據且擁有。”我知道很多人猜測我發貼發錯了地方。其實,我沒有。因為這是一部藝術片,不是一部商業片。我想在文學板塊中高手眾多,藏龍臥虎,或許有人看過它,也跟我一樣喜歡它。:)如果你沒有看,就趕快去看看吧,我等著你來答題拿分。
熱心網友
其實,這個敏感的英國人一直是自卑著的。開始,他雖然知道自己的出身,即使沒有姓氏,但自己的血統的高貴以及受到的良好的教育所帶來的完善的素質也成了暗中支撐著他自信、仁慈的基礎。但他的靈魂還是飄著的,英國軍官圈內比較排斥他的自由,而阿拉伯人一開始又不接受他,所以當阿里給他穿上阿拉伯貴族才有資格穿上的服飾時,他很快就把自己融入這個角色中去,并幾乎相信自己就是個阿拉伯人。他漂流許久的根似乎在沙漠里安了家。后來受到阿拉伯人的頂禮膜拜更是堅定了他的這種想法。后來即使四面的支援越來越少他也不曾為自己的想法所動搖。但意外地被土耳其人俘虜改變了這些。雖然那個愚蠢的指揮官與到手的兩萬鎊失之交臂,但他其實已經把勞倫斯給消滅了,原來的勞倫斯不存在了。僅僅一頓暴打就可以使勞倫斯意志崩潰嗎?不,那些的威力也許還不如土耳其軍官剝下他的衣服夸獎他白皮膚的一句話。相比前面勞倫斯對一個阿拉伯人夸口:只要給他一身臟衣服他就和阿拉伯人沒區別,這里的行為無疑說明了:即使你在沙漠安了家,你還是支嬌貴的英格蘭玫瑰花。勞倫斯的根又被硬生生的連根拔起,扔到水坑里去。其實這時候的勞倫斯已經死了。這時候他也許真的和費瑟王子說得一樣,想回到英國,做些紳士們會做的事情,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么也許經過療養,他的自信會恢復。但阿拉伯人不干,英國人也不干,勞倫斯已經身不由己,只能再度上戰場,目標大馬士革,一半是為了任務,另一半則是為了自己似有非有的理想以及多少有些強加于己的解放阿拉伯人的責任。正是這責任,將最后一點他的幸福給壓垮了。在戰場上的他已經不先當年之勇,雖然看上去比過去更猛,但從未見過他那樣嗜殺,他的自卑已經將仁慈吞沒,只有殺人、不停殺人才能讓他在癲狂中感覺自己的偉大。而他召開的所謂大阿拉伯議會的意料之中的失敗把最后的希望也撲滅了,所以片頭他飆車車禍與其說是事故,不如講是已經厭倦的他,讓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在天堂或者地獄中重逢。一個人,在浩瀚的歷史面前永遠是渺小的,即使你能拯救一個人,就像他救來那個士兵曾經讓他興奮認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隨后的突發事件,又讓他不得不親手槍決自己救來的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在那個人死后、在他的兩個小隨從相繼死后,以及在他自己受凌辱之后,他真的撐不住了。無論你是正義還是邪惡,在洪水一樣的歷史涌過來的時候,你只有背卷走的份。隔岸觀火?你不會真的以為自己是上帝吧?站在高高的天上冷眼看著發生的一切。勞倫斯曾經以為自己是,所以他瘋了。尼采認為上帝死了,他也瘋了。上帝呢?也許他本來就是個瘋子。看了這部片子,我也瘋了。。
熱心網友
以精神開始.以肉體結束.
熱心網友
勞倫斯是個判逆者,歷史對他的評價遠不及影片那么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