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什么才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對上市時間、地點有何設想?從行長到董事長,姜建清又會怎樣轉型?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后,姜建清接受了本報專訪。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熱心網友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熱心網友

人材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熱心網友

人材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熱心網友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熱心網友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

熱心網友

人材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