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兩袖清風”典出何處 人們經(jīng)常用“兩袖清風”一詞來比喻為官廉潔。關于這一成語的出處,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謙的《入京》詩:“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癌閻話短長。”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芬辉娭芯鸵殉霈F(xiàn)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jiān)察御史、南臺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于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睆拇艘院?,“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鐘(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云:“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薄 ≌浴吨R窗》 。
熱心網(wǎng)友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統(tǒng)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山西河南的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chǎn)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
熱心網(wǎng)友
明清以來,人們經(jīng)常用“兩袖清風”一詞來比喻為官廉潔。關于這一成語的出典,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謙的《入京》詩。于謙(1398—1457),官至兵部尚書,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據(jù)明代都穆(1459—1525)所撰的《都公譚纂·卷上》記載,于謙巡撫山西、河南期間,每次從任上回京,所帶之物除了簡單行李之外,再無其他。當時有人曾勸他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帶些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回去送給京里的上司權貴,以便求得庇護和重用,卻被于謙婉言謝絕了,并為此事做了一首題為《入京》的詩,充分表明了自己清白為官的心聲。詩中寫到:“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其實,于謙的這首詩并不是“兩袖清風”的最早出處,而只是“兩袖清風”這一成語的一個較早用例而已。據(jù)查證,“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在比于謙早大約二百年的元朝文學家魏初的作品中就已出現(xiàn)了。魏初,著有《青崖集》五卷。魏初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jiān)察御史、南臺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他在《送楊季?!罚ㄒ姟肚嘌录ぞ矶罚┮辉娭性疲骸敖挥H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边@兩句詩的大體意思是:自己為官多年,至交親朋都零落而去,自己也慢慢衰老而兩鬢斑白。除了還有兩袖清風之外,自己身無長物,只好用一束小詩來為朋友送行了。 但是據(jù)考證,魏初的這首詩仍不是“兩袖清風”的最早出處。“兩袖清風”一詞的最初用法是用來形容人喝茶或飲酒后清爽舒暢的感覺,亦作“清風兩袖”、“兩腋清風”、“清風兩腋”。例如:唐代詩人盧仝在《走筆謝孟諫儀寄新茶》一詩中曾云:“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空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有的版本末句作“三四五六碗云去,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袖清風生”。)此后,北宋詞人毛滂在《西江月·侑茶詞》一詞中亦云:“勸君不醉且無歸……留連能得幾多時?兩腋清風喚起。”南宋詩論家葛立方在《歸愚集·送伴回至平江舟中與元覽試茶》一詩中亦有句云:“清風兩腋添詩興,紅日三竿戰(zhàn)睡魔?!痹年惢凇洞雾崊墙乐小芬辉娭幸灿羞@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 由此可見,“兩袖清風”或“兩腋清風”、“清風兩腋”早在唐宋時期的詩詞中就早已出現(xiàn),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罷了?!皟尚淝屣L”這一成語到了明代吳應箕的筆下,便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吳應箕在《樓山堂集·忠烈楊睫傳》中這么說:“入計時,止于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睆拇艘院?,“兩袖清風”或“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yōu)楣偾辶囊馑?。比如:明代另一位清官況鐘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云:“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