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不是路由器呀!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種...網絡。 路由器有兩大典...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路由器的發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傳統路由器成為制約因...

熱心網友

要解釋路由器的概念,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路由。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為Router,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簡單的講,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第一,網絡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局域網和廣域網接口,主要用于互連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絡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級、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墻等功能; 第三,網絡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兩個有關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稱之為靜態(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絡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絡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動態(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據網絡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絡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為了簡單地說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現在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網絡。如圖所示,A、B、C、D四個網絡通過路由器連接在一起。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在如圖所示網絡環境下路由器又是如何發揮其路由、數據轉發作用的。現假設網絡A中一個用戶A1要向C網絡中的C3用戶發送一個請求信號時,信號傳遞的步驟如下: 第1步:用戶A1將目的用戶C3的地址C3,連同數據信息以數據幀的形式通過集線器或交換機以廣播的形式發送給同一網絡中的所有節點,當路由器A5端口偵聽到這個地址后,分析得知所發目的節點不是本網段的,需要路由轉發,就把數據幀接收下來。 第2步:路由器A5端口接收到用戶A1的數據幀后,先從報頭中取出目的用戶C3的IP地址,并根據路由表計算出發往用戶C3的最佳路徑。因為從分析得知到C3的網絡ID號與路由器的C5網絡ID號相同,所以由路由器的A5端口直接發向路由器的C5端口應是信號傳遞的最佳途經。 第3步:路由器的C5端口再次取出目的用戶C3的IP地址,找出C3的IP地址中的主機ID號,如果在網絡中有交換機則可先發給交換機,由交換機根據MAC地址表找出具體的網絡節點位置;如果沒有交換機設備則根據其IP地址中的主機ID直接把數據幀發送給用戶C3,這樣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轉發過程也完成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不管網絡有多么復雜,路由器其實所作的工作就是這么幾步,所以整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本都差不多。當然在實際的網絡中還遠比上圖所示的要復雜許多,實際的步驟也不會像上述那么簡單,但總的過程是這樣的。 目前,生產路由器的廠商,國外主要有CISCO(思科)公司、北電網絡等,國內廠商包括華為等。 。

熱心網友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大詩人,陸游器嗎就應該是陸游發明的機器了!哈哈開個玩笑。

熱心網友

簡單易懂的:就是你有很多電腦,都想上網,還想聯網打游戲,還不想使用服務器或者主機,那就用一個路由器把他們接起來,然后接在ADSL貓等設備上面,就ok了。

熱心網友

要解釋路由器的概念,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路由。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為Router,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熱心網友

路由器(Router)是一種負責尋徑的網絡設備,它在互連網絡中從多條路徑中尋找通訊量最少的一條網絡路徑提供給用戶通信。路由器用于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絡。對用戶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徑,路由器利用路由表為數據傳輸選擇路徑,路由表包含網絡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間距離的清單,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數據包從當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確路徑。路由器使用最少時間算法或最優路徑算法來調整信息傳遞的路徑,如果某一網絡路徑發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選擇另一條路徑,以保證信息的正常傳輸。路由器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成為不同協議之間網絡互連的必要設備。路由器使用尋徑協議來獲得網絡信息,采用基于“尋徑矩陣”的尋徑算法和準則來選擇最優路徑。按照OSI參考模型,路由器是一個網絡層系統。路由器分為單協議路由器和多協議路由器。Internet由各種各樣的網絡構成,路由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整個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計其數。Intranet要并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務,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組件,并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較復雜。(一)路由器的尋址和路由選擇在互連網上交換信息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每個站都具有可達的唯一地址。像郵政編址類似,互連網地址也由幾部分組成。在互連網上,通常要求使用網絡地址、主機地址和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規定了地址之后,接下來便是如何選擇路徑到達報文的終點。路由選擇涉及規定路由選擇參數以及如何獲得這些參數。在互連網中使用的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該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組成。IP地址分為下述3類:A類地址使用7位來標識網絡,24位用來規定網絡上的主機;B類地址使用14位來標識網絡,16位用來標識主機;C類地址使用21位來標識網絡,8位用來標識主機。路由器在選擇路徑時常用的算法有兩種:一是距離向量;二是鏈路狀態。前一種由路由選擇信息協議(RIP)使用,后一種由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使用。現舉例來說明路由器如何工作。假設由一個路由器連接了三個子網,子網地址(掩碼)分別為1000、2000和3000,相互通信的兩個站的地址分別是1400和2034。假定編址為1400的站向2034發送報文。信源站首先將其網絡地址掩碼(1000)與終點網絡地址掩碼進行比較,因為兩者不同,源站認識到報文接收者不在同一LAN上,不能直接發送到接收者。于是該源站便從其路由選擇表中把它所連接的路由器1的地址和該報文置于一個信封內,并將信封發給路由器1。路由器1收到報文,丟掉信封,觀察報文的終點地址,將其與它具有的3個網絡地址掩碼(1000,2000和3000)比較。由于與2000相同,路由器便將報文直接發送給接收者。當然,這個例子是互連網絡中最簡單的一種,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二)路由器與網橋的差別路由器在網絡層提供連接服務,用路由器連接的網絡可以使用在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完全不同的協議。由于路由器操作的OSI層次比網橋高,所以,路由器提供的服務更為完善。路由器可根據傳輸費用、轉接時延、網絡擁塞或信源和終點間的距離來選擇最佳路徑。路由器的服務通常要由端用戶設備明確地請求,它處理的僅僅是由其它端用戶設備要求尋址的報文。路由器與網橋的另一個重要差別是,路由器了解整個網絡,維持互連網絡的拓撲,了解網絡的狀態,因而可使用最有效的路徑發送包。網橋和路由器之間功能上的差別經常很模糊。由于網橋變得越來越復雜,它們現在能處理一些以前由路由器處理的日常雜務,這樣使很多路由器失了業。執行路由功能的網橋有時也稱為網橋路由器(brouters)。

熱心網友

你問的可能是“路由器”吧! “路由器”也叫“路徑器”(港臺地區)。一條ADSL線路只能支持一臺電腦上網,但使用了寬帶路由器后,可以實現一條ADSL線路可以支持多臺電腦共享上網。 寬帶路由器使用NAT技術路由輸入輸出的數據包。所有外部用戶只能看見寬帶交換路由器的公網IP,但不能夠到達局域網計算機。局域網絡計算機通過寬帶交換路由器天然的防火墻得到保護。

熱心網友

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