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利率與匯率的變動,又將影響所有宏觀經濟變量如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經濟增長率等等。顯然,利率與匯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 對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利率與匯率的變動是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依據之一,利率與匯率的走勢分析是宏觀經濟形勢預測的主要手段。 ?。ǎ保├蕦ν顿Y的影響 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市場利率與社會總儲蓄和總投資有著密切的聯系。儲蓄(資金供給)和投資(資金需求)對利率的變動均有較大的彈性。從長期來看,儲蓄等于投資。因此,利率一方面影響現期的投資活動,同時又通過調節儲蓄而影響未來的投資規模。利率的這一作用后來被凱恩斯加以大力發揮而成為其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論的核心內容,凱恩斯認為,債券的市場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如果利率下跌,則債券價格上漲。利率與債券價格的這種關系,使得人們在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安排上可以在貨幣與債券之間進行選擇,以期獲利。如果預期利率將下跌(亦即債券價格將上漲)則人們愿意現在少存貨幣和多買債券,以便將來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獲利;反之,預期利率的上升使得人們愿意多存貨幣和少存債券,即把手里的債券賣出,轉換為貨幣,以避免將來債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從宏觀角度來看,利率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表現為對投資規模、投資結構等方面的影響上。 ①利率對投資規模的影響。利率對投資規模的影響是指利率作為投資的機會成本對社會總投資的影響。在投資收益不變的條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導致的投資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資收益較低的投資者退出投資領域,從而使投資需求減少。相反,利率下跌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下降,從而刺激投資,使社會總投資增加。正是由于利率具有這一作用,西方經濟理論界與貨幣管理當局都把利率視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和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自30年代大蕭條以來,控制利率水平在西方貨幣政策體系中曾一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各國為了恢復生產,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都不約而同地把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低利率政策因為有利于刺激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有利于經濟的迅速增長而被廣泛采用,并且在戰后的20多年里,對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美國實際年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都在4%左右。日本從低利率政策中獲得的好處更大,企業大量利用低利貸款,減少了利息負擔,降低了企業產品成本,增加了企業利潤,促進了企業投資,加速了工業發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對日本投資的迅速增長、工業的高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開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罚澳甏?,西方各國國際收支極度不平衡,并發生了普遍性的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國內經濟逐漸停滯,形成了可怕的"滯脹"局面。為了緩和經濟危機,西方各國相繼轉向推行高利率政策,以壓縮投資,抑制通貨膨脹,結果取得了極大的成效。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從1975年的24.2%下降到1982年的8.6%,再繼續下降到1988年的3.8%。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也從1974年的24.3%逐漸下降到1988年的0.5%。 由此可見,利率的變動對投資規模乃至整個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不但為西方經濟學理論一再強調,而且也從實踐中反復得到了證實。 ②利率對投資結構的影響。投資結構主要是指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社會生產各個方面的投資比例關系。 利率作為調節投資活動的杠桿,不但決定投資規模,而且利率水平與利率結構都會影響投資結構。 一般來說,利率水平對投資結構的作用、必須依賴于預期收益率與利率的對比上。資金容易流向預期收益率高的投資活動,而預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資,往往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進行。從短期來看,利率的變動,會引起投資結構的調整。利率越高,投資會越集中于期限短、收益高的項目。 利率對投資結構的影響更主要地體現在利率結構上?,F實經濟中利率的種類繁多,說明經濟生活中利率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按照不同的標準對利率體系進行分類就形成不同的利率結構。如按借貸主體劃分,利率包括銀行利率、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債券利率、市場利率等;按貸款行業劃分可分為工業貸款利率、商業貸款利率、農業貸款利率等;按歸還期限劃分可分為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等等。利率結構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投資結構的變動。 例如,利率的期限結構會影響投資的期限結構,如果長期利率過高,則會抑制期限較長的投資,相對增加人們對短期投資的需求;相反,如果短期利率過高,長期利率相對較低,則會刺激長期投資,使一部分投資需求由短期轉為長期。再比如,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利率被政府所控制,政府對不同的行業規定不同的利率,這種利率的行業結構也會影響到投資的結構。因此,通過調整利率的行業結構來貫徹政府的產業政策便成為一種通行的作法。 我國在建國初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了明顯的差別利率政策,總的原則是,私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公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商業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工業企業的貸款利率。以此扶持公營經濟的發展,限制私營企業的投機活動,以確立公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給工業貸款利率以優惠,目的是在物資短缺、商品供應嚴重不足的背景下,鼓勵工業迅速發展,限制商業投機,在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抑制畸形的需求,從而使市場形勢迅速好轉。實行行業差別利率政策,使得在一個不長的時期內,工業生產得以迅速增長,限制了私營企業,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并且,在后來的經濟建設中,對列入國家計劃內的能源、交通、通信和一部分原材料工業等13個行業,以及對鹽業、農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實行差別利率,以保證對這些部門的投資。 利率調節經濟的功能從總量的方面說,是抑制對資源的總需求,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資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使用。這種調節從結構方面說,主要是采用差別利率,實行利率的優惠與懲罰制度,可以用較低的優惠利率支持重要行業、企業和短線產品的生產,也可以以較高的利率和加收利息的辦法抑制對一些行業、企業和長線產品的投資。這樣能夠調節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如果在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實行差別利率,還能促使資金在地區、行業、企業間的轉移。但是,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大小還往往取決于一國的經濟環境與經濟條件。 ③利率調節作用的發揮??偟膩碚f,利率變動主要是通過貸款人和借款人對利率變動的反應來影響投資的,但利率作用的發揮又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尤其受制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變動與社會資本狀況。 由于投資的實際收益取決于利潤與利息的量的對比,因此,投資量的多少不僅取決于利潤率與利率的高低,還取決于二者的相對水平。很可能是:盡管利率下降了,但由于利潤率也下降了,因而投資并不會增加;或者雖然利率上升了,但因為利潤率也上升了,所以投資也并沒有減少。 社會資本狀況也會影響到利率作用的發揮,如果存在著大量過剩資本,利率降低就會引起投資增加;但如果資本不足,盡管利率降低了,投資也難以立即增加。 利率的作用還取決于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場越是發達,利率作為價格信號就越能反映市場資本供求,同時作為調節經濟的杠桿,利率的變動就越容易通過金融市場作用于整個經濟。 由此可見,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實際效果決定于一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經濟高漲時,盡管利率上升也很難抑制投資增加;當經濟萎縮時,盡管當局壓低利率,也刺激不了投資的增加。再者,一國經濟越發達,利率的作用就越明顯;反之,在越不發達的國家中,利率被扭曲得越嚴重,對經濟也就失去調節作用。 (2)匯率對投資的影響 現代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都越來越多地介入和依賴國際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從而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國家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貨幣關系,而匯率是這些關系的核心內容。匯率又稱匯價或外匯行市,是以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能反作用于經濟。 匯率對投資的調節作用是通過影響進出口、物價、資本流動等實現的。 ?、賲R率通過進出口影響投資。一般地說,匯率貶值,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其影響過程大體是:在一國貨幣對內購買力不變,而對外匯率貶值時,該國出口商品所得的外匯收入,按新匯率折算要比按原匯率折算獲得更多的本國貨幣,出口商可以從匯率貶值中得到額外利潤,出口需求增大,進而刺激投資的增加。對于進口而言,由于進口商品按新匯率所需支付的本國貨幣,要比按原匯率計算多,從而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起到了抑制進口的作用。這樣,國內需求必須通過國內投資來滿足,這也從另一方面刺激了國內投資的增加。相反,一國匯率升值,則會增加進口,抑制出口,引起國內投資的減少。 不過,匯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程度還需考慮到進出口需求彈性,即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影響的程度。如果進出口需求對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動反應靈敏,即需求彈性大,那么,一國匯率貶值和相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數量;而由于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可以有效抑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減少進口數量,這樣,才會有利于國內投資的增加。 如果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較小,則匯率降低對進出口數量從而對投資的影響就較小。 ②匯率通過物價影響投資。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的同時,也對物價發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貶值要引起進口商品國內價格的上漲,使國內生產的消費品和原材料需求上升,這會刺激國內投資;反之,匯率升值,則會起到抑制進口商品的物價的作用,使國內投資相對減少。從出口商品看,匯率貶值有利于擴大出口,使出口商品在國內市場的供給小于需求,從而抬高國內市場價格,也同樣會刺激投資的增加;而匯率升值使部分商品由出口轉為內銷,增大了國內市場供給,使商品價格降低,抑制了投資擴大。 ③匯率通過資本流出入影響投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一國的投資活動往往不能從國內儲蓄得到滿足,而必須依賴于國際資本的投入。匯率變動對長期資本的流動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利潤和風險為轉移。在利潤有保證和風險較小的情況下不致出現大的波動,從而對長期投資影響不大。但短期資本流動常常要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在匯率貶值條件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愿持有以貶值國貨幣計價的各種金融資產,因而會發生資本外逃的現象。 。
熱心網友
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利率與匯率的變動,又將影響所有宏觀經濟變量如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經濟增長率等等。顯然,利率與匯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 對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利率與匯率的變動是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依據之一,利率與匯率的走勢分析是宏觀經濟形勢預測的主要手段。
熱心網友
匯率通過資本流出入影響投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一國的投資活動往往不能從國內儲蓄得到滿足,而必須依賴于國際資本的投入。匯率變動對長期資本的流動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利潤和風險為轉移。在利潤有保證和風險較小的情況下不致出現大的波動,從而對長期投資影響不大。但短期資本流動常常要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在匯率貶值條件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愿持有以貶值國貨幣計價的各種金融資產,因而會發生資本外逃的現象。
熱心網友
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利率與匯率的變動,又將影響所有宏觀經濟變量如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經濟增長率等等。顯然,利率與匯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 對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利率與匯率的變動是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依據之一,利率與匯率的走勢分析是宏觀經濟形勢預測的主要手段。 (1)利率對投資的影響 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市場利率與社會總儲蓄和總投資有著密切的聯系。儲蓄(資金供給)和投資(資金需求)對利率的變動均有較大的彈性。從長期來看,儲蓄等于投資。因此,利率一方面影響現期的投資活動,同時又通過調節儲蓄而影響未來的投資規模。利率的這一作用后來被凱恩斯加以大力發揮而成為其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論的核心內容,凱恩斯認為,債券的市場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如果利率下跌,則債券價格上漲。利率與債券價格的這種關系,使得人們在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安排上可以在貨幣與債券之間進行選擇,以期獲利。如果預期利率將下跌(亦即債券價格將上漲)則人們愿意現在少存貨幣和多買債券,以便將來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獲利;反之,預期利率的上升使得人們愿意多存貨幣和少存債券,即把手里的債券賣出,轉換為貨幣,以避免將來債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從宏觀角度來看,利率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表現為對投資規模、投資結構等方面的影響上。 ①利率對投資規模的影響。利率對投資規模的影響是指利率作為投資的機會成本對社會總投資的影響。在投資收益不變的條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導致的投資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資收益較低的投資者退出投資領域,從而使投資需求減少。相反,利率下跌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下降,從而刺激投資,使社會總投資增加。正是由于利率具有這一作用,西方經濟理論界與貨幣管理當局都把利率視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和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自30年代大蕭條以來,控制利率水平在西方貨幣政策體系中曾一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各國為了恢復生產,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都不約而同地把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低利率政策因為有利于刺激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有利于經濟的迅速增長而被廣泛采用,并且在戰后的20多年里,對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美國實際年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都在4%左右。日本從低利率政策中獲得的好處更大,企業大量利用低利貸款,減少了利息負擔,降低了企業產品成本,增加了企業利潤,促進了企業投資,加速了工業發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對日本投資的迅速增長、工業的高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開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罚澳甏?,西方各國國際收支極度不平衡,并發生了普遍性的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國內經濟逐漸停滯,形成了可怕的"滯脹"局面。為了緩和經濟危機,西方各國相繼轉向推行高利率政策,以壓縮投資,抑制通貨膨脹,結果取得了極大的成效。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從1975年的24.2%下降到1982年的8.6%,再繼續下降到1988年的3.8%。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也從1974年的24.3%逐漸下降到1988年的0.5%。 由此可見,利率的變動對投資規模乃至整個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不但為西方經濟學理論一再強調,而且也從實踐中反復得到了證實。 ?、诶蕦ν顿Y結構的影響。投資結構主要是指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社會生產各個方面的投資比例關系。 利率作為調節投資活動的杠桿,不但決定投資規模,而且利率水平與利率結構都會影響投資結構。 一般來說,利率水平對投資結構的作用、必須依賴于預期收益率與利率的對比上。資金容易流向預期收益率高的投資活動,而預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資,往往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進行。從短期來看,利率的變動,會引起投資結構的調整。利率越高,投資會越集中于期限短、收益高的項目。 利率對投資結構的影響更主要地體現在利率結構上?,F實經濟中利率的種類繁多,說明經濟生活中利率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按照不同的標準對利率體系進行分類就形成不同的利率結構。如按借貸主體劃分,利率包括銀行利率、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債券利率、市場利率等;按貸款行業劃分可分為工業貸款利率、商業貸款利率、農業貸款利率等;按歸還期限劃分可分為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等等。利率結構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投資結構的變動。 例如,利率的期限結構會影響投資的期限結構,如果長期利率過高,則會抑制期限較長的投資,相對增加人們對短期投資的需求;相反,如果短期利率過高,長期利率相對較低,則會刺激長期投資,使一部分投資需求由短期轉為長期。再比如,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利率被政府所控制,政府對不同的行業規定不同的利率,這種利率的行業結構也會影響到投資的結構。因此,通過調整利率的行業結構來貫徹政府的產業政策便成為一種通行的作法。 我國在建國初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了明顯的差別利率政策,總的原則是,私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公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商業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工業企業的貸款利率。以此扶持公營經濟的發展,限制私營企業的投機活動,以確立公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給工業貸款利率以優惠,目的是在物資短缺、商品供應嚴重不足的背景下,鼓勵工業迅速發展,限制商業投機,在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抑制畸形的需求,從而使市場形勢迅速好轉。實行行業差別利率政策,使得在一個不長的時期內,工業生產得以迅速增長,限制了私營企業,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并且,在后來的經濟建設中,對列入國家計劃內的能源、交通、通信和一部分原材料工業等13個行業,以及對鹽業、農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實行差別利率,以保證對這些部門的投資。 利率調節經濟的功能從總量的方面說,是抑制對資源的總需求,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資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使用。這種調節從結構方面說,主要是采用差別利率,實行利率的優惠與懲罰制度,可以用較低的優惠利率支持重要行業、企業和短線產品的生產,也可以以較高的利率和加收利息的辦法抑制對一些行業、企業和長線產品的投資。這樣能夠調節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如果在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實行差別利率,還能促使資金在地區、行業、企業間的轉移。但是,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大小還往往取決于一國的經濟環境與經濟條件。 ?、劾收{節作用的發揮??偟膩碚f,利率變動主要是通過貸款人和借款人對利率變動的反應來影響投資的,但利率作用的發揮又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尤其受制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變動與社會資本狀況。 由于投資的實際收益取決于利潤與利息的量的對比,因此,投資量的多少不僅取決于利潤率與利率的高低,還取決于二者的相對水平。很可能是:盡管利率下降了,但由于利潤率也下降了,因而投資并不會增加;或者雖然利率上升了,但因為利潤率也上升了,所以投資也并沒有減少。 社會資本狀況也會影響到利率作用的發揮,如果存在著大量過剩資本,利率降低就會引起投資增加;但如果資本不足,盡管利率降低了,投資也難以立即增加。 利率的作用還取決于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場越是發達,利率作為價格信號就越能反映市場資本供求,同時作為調節經濟的杠桿,利率的變動就越容易通過金融市場作用于整個經濟。 由此可見,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實際效果決定于一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經濟高漲時,盡管利率上升也很難抑制投資增加;當經濟萎縮時,盡管當局壓低利率,也刺激不了投資的增加。再者,一國經濟越發達,利率的作用就越明顯;反之,在越不發達的國家中,利率被扭曲得越嚴重,對經濟也就失去調節作用。 (2)匯率對投資的影響 現代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都越來越多地介入和依賴國際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從而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國家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貨幣關系,而匯率是這些關系的核心內容。匯率又稱匯價或外匯行市,是以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能反作用于經濟。 匯率對投資的調節作用是通過影響進出口、物價、資本流動等實現的。 ?、賲R率通過進出口影響投資。一般地說,匯率貶值,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其影響過程大體是:在一國貨幣對內購買力不變,而對外匯率貶值時,該國出口商品所得的外匯收入,按新匯率折算要比按原匯率折算獲得更多的本國貨幣,出口商可以從匯率貶值中得到額外利潤,出口需求增大,進而刺激投資的增加。對于進口而言,由于進口商品按新匯率所需支付的本國貨幣,要比按原匯率計算多,從而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起到了抑制進口的作用。這樣,國內需求必須通過國內投資來滿足,這也從另一方面刺激了國內投資的增加。相反,一國匯率升值,則會增加進口,抑制出口,引起國內投資的減少。 不過,匯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程度還需考慮到進出口需求彈性,即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影響的程度。如果進出口需求對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動反應靈敏,即需求彈性大,那么,一國匯率貶值和相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數量;而由于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可以有效抑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減少進口數量,這樣,才會有利于國內投資的增加。 如果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較小,則匯率降低對進出口數量從而對投資的影響就較小。 ?、趨R率通過物價影響投資。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的同時,也對物價發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貶值要引起進口商品國內價格的上漲,使國內生產的消費品和原材料需求上升,這會刺激國內投資;反之,匯率升值,則會起到抑制進口商品的物價的作用,使國內投資相對減少。從出口商品看,匯率貶值有利于擴大出口,使出口商品在國內市場的供給小于需求,從而抬高國內市場價格,也同樣會刺激投資的增加;而匯率升值使部分商品由出口轉為內銷,增大了國內市場供給,使商品價格降低,抑制了投資擴大。 ?、蹍R率通過資本流出入影響投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一國的投資活動往往不能從國內儲蓄得到滿足,而必須依賴于國際資本的投入。匯率變動對長期資本的流動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利潤和風險為轉移。在利潤有保證和風險較小的情況下不致出現大的波動,從而對長期投資影響不大。但短期資本流動常常要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在匯率貶值條件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愿持有以貶值國貨幣計價的各種金融資產,因而會發生資本外逃的現象。 。
熱心網友
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利率與匯率的變動,又將影響所有宏觀經濟變量如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經濟增長率等等。顯然,利率與匯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 對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利率與匯率的變動是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依據之一,利率與匯率的走勢分析是宏觀經濟形勢預測的主要手段。 (1)利率對投資的影響 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市場利率與社會總儲蓄和總投資有著密切的聯系。儲蓄(資金供給)和投資(資金需求)對利率的變動均有較大的彈性。從長期來看,儲蓄等于投資。因此,利率一方面影響現期的投資活動,同時又通過調節儲蓄而影響未來的投資規模。利率的這一作用后來被凱恩斯加以大力發揮而成為其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論的核心內容,凱恩斯認為,債券的市場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如果利率下跌,則債券價格上漲。利率與債券價格的這種關系,使得人們在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安排上可以在貨幣與債券之間進行選擇,以期獲利。如果預期利率將下跌(亦即債券價格將上漲)則人們愿意現在少存貨幣和多買債券,以便將來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獲利;反之,預期利率的上升使得人們愿意多存貨幣和少存債券,即把手里的債券賣出,轉換為貨幣,以避免將來債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從宏觀角度來看,利率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表現為對投資規模、投資結構等方面的影響上。 ?、倮蕦ν顿Y規模的影響。利率對投資規模的影響是指利率作為投資的機會成本對社會總投資的影響。在投資收益不變的條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導致的投資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資收益較低的投資者退出投資領域,從而使投資需求減少。相反,利率下跌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下降,從而刺激投資,使社會總投資增加。正是由于利率具有這一作用,西方經濟理論界與貨幣管理當局都把利率視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和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自30年代大蕭條以來,控制利率水平在西方貨幣政策體系中曾一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各國為了恢復生產,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都不約而同地把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低利率政策因為有利于刺激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有利于經濟的迅速增長而被廣泛采用,并且在戰后的20多年里,對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美國實際年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都在4%左右。日本從低利率政策中獲得的好處更大,企業大量利用低利貸款,減少了利息負擔,降低了企業產品成本,增加了企業利潤,促進了企業投資,加速了工業發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對日本投資的迅速增長、工業的高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開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70年代起,西方各國國際收支極度不平衡,并發生了普遍性的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國內經濟逐漸停滯,形成了可怕的"滯脹"局面。為了緩和經濟危機,西方各國相繼轉向推行高利率政策,以壓縮投資,抑制通貨膨脹,結果取得了極大的成效。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從1975年的24.2%下降到1982年的8.6%,再繼續下降到1988年的3.8%。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也從1974年的24.3%逐漸下降到1988年的0.5%。 由此可見,利率的變動對投資規模乃至整個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不但為西方經濟學理論一再強調,而且也從實踐中反復得到了證實。 ?、诶蕦ν顿Y結構的影響。投資結構主要是指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社會生產各個方面的投資比例關系。 利率作為調節投資活動的杠桿,不但決定投資規模,而且利率水平與利率結構都會影響投資結構。 一般來說,利率水平對投資結構的作用、必須依賴于預期收益率與利率的對比上。資金容易流向預期收益率高的投資活動,而預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資,往往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進行。從短期來看,利率的變動,會引起投資結構的調整。利率越高,投資會越集中于期限短、收益高的項目。 利率對投資結構的影響更主要地體現在利率結構上?,F實經濟中利率的種類繁多,說明經濟生活中利率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按照不同的標準對利率體系進行分類就形成不同的利率結構。如按借貸主體劃分,利率包括銀行利率、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債券利率、市場利率等;按貸款行業劃分可分為工業貸款利率、商業貸款利率、農業貸款利率等;按歸還期限劃分可分為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等等。利率結構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投資結構的變動。 例如,利率的期限結構會影響投資的期限結構,如果長期利率過高,則會抑制期限較長的投資,相對增加人們對短期投資的需求;相反,如果短期利率過高,長期利率相對較低,則會刺激長期投資,使一部分投資需求由短期轉為長期。再比如,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利率被政府所控制,政府對不同的行業規定不同的利率,這種利率的行業結構也會影響到投資的結構。因此,通過調整利率的行業結構來貫徹政府的產業政策便成為一種通行的作法。 我國在建國初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了明顯的差別利率政策,總的原則是,私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公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商業企業的貸款利率大于工業企業的貸款利率。以此扶持公營經濟的發展,限制私營企業的投機活動,以確立公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給工業貸款利率以優惠,目的是在物資短缺、商品供應嚴重不足的背景下,鼓勵工業迅速發展,限制商業投機,在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抑制畸形的需求,從而使市場形勢迅速好轉。實行行業差別利率政策,使得在一個不長的時期內,工業生產得以迅速增長,限制了私營企業,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并且,在后來的經濟建設中,對列入國家計劃內的能源、交通、通信和一部分原材料工業等13個行業,以及對鹽業、農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實行差別利率,以保證對這些部門的投資。 利率調節經濟的功能從總量的方面說,是抑制對資源的總需求,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資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使用。這種調節從結構方面說,主要是采用差別利率,實行利率的優惠與懲罰制度,可以用較低的優惠利率支持重要行業、企業和短線產品的生產,也可以以較高的利率和加收利息的辦法抑制對一些行業、企業和長線產品的投資。這樣能夠調節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如果在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實行差別利率,還能促使資金在地區、行業、企業間的轉移。但是,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大小還往往取決于一國的經濟環境與經濟條件。 ?、劾收{節作用的發揮。總的來說,利率變動主要是通過貸款人和借款人對利率變動的反應來影響投資的,但利率作用的發揮又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尤其受制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變動與社會資本狀況。 由于投資的實際收益取決于利潤與利息的量的對比,因此,投資量的多少不僅取決于利潤率與利率的高低,還取決于二者的相對水平。很可能是:盡管利率下降了,但由于利潤率也下降了,因而投資并不會增加;或者雖然利率上升了,但因為利潤率也上升了,所以投資也并沒有減少。 社會資本狀況也會影響到利率作用的發揮,如果存在著大量過剩資本,利率降低就會引起投資增加;但如果資本不足,盡管利率降低了,投資也難以立即增加。 利率的作用還取決于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場越是發達,利率作為價格信號就越能反映市場資本供求,同時作為調節經濟的杠桿,利率的變動就越容易通過金融市場作用于整個經濟。 由此可見,利率的調節作用的實際效果決定于一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經濟高漲時,盡管利率上升也很難抑制投資增加;當經濟萎縮時,盡管當局壓低利率,也刺激不了投資的增加。再者,一國經濟越發達,利率的作用就越明顯;反之,在越不發達的國家中,利率被扭曲得越嚴重,對經濟也就失去調節作用。 ?。ǎ玻﹨R率對投資的影響 現代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都越來越多地介入和依賴國際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從而不可避免地與其他國家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貨幣關系,而匯率是這些關系的核心內容。匯率又稱匯價或外匯行市,是以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能反作用于經濟。 匯率對投資的調節作用是通過影響進出口、物價、資本流動等實現的。 ?、賲R率通過進出口影響投資。一般地說,匯率貶值,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其影響過程大體是:在一國貨幣對內購買力不變,而對外匯率貶值時,該國出口商品所得的外匯收入,按新匯率折算要比按原匯率折算獲得更多的本國貨幣,出口商可以從匯率貶值中得到額外利潤,出口需求增大,進而刺激投資的增加。對于進口而言,由于進口商品按新匯率所需支付的本國貨幣,要比按原匯率計算多,從而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起到了抑制進口的作用。這樣,國內需求必須通過國內投資來滿足,這也從另一方面刺激了國內投資的增加。相反,一國匯率升值,則會增加進口,抑制出口,引起國內投資的減少。 不過,匯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程度還需考慮到進出口需求彈性,即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影響的程度。如果進出口需求對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動反應靈敏,即需求彈性大,那么,一國匯率貶值和相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數量;而由于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可以有效抑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減少進口數量,這樣,才會有利于國內投資的增加。 如果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較小,則匯率降低對進出口數量從而對投資的影響就較小。 ②匯率通過物價影響投資。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的同時,也對物價發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貶值要引起進口商品國內價格的上漲,使國內生產的消費品和原材料需求上升,這會刺激國內投資;反之,匯率升值,則會起到抑制進口商品的物價的作用,使國內投資相對減少。從出口商品看,匯率貶值有利于擴大出口,使出口商品在國內市場的供給小于需求,從而抬高國內市場價格,也同樣會刺激投資的增加;而匯率升值使部分商品由出口轉為內銷,增大了國內市場供給,使商品價格降低,抑制了投資擴大。 ?、蹍R率通過資本流出入影響投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一國的投資活動往往不能從國內儲蓄得到滿足,而必須依賴于國際資本的投入。匯率變動對長期資本的流動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利潤和風險為轉移。在利潤有保證和風險較小的情況下不致出現大的波動,從而對長期投資影響不大。但短期資本流動常常要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在匯率貶值條件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愿持有以貶值國貨幣計價的各種金融資產,因而會發生資本外逃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