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戰斗機包括殲機機,轟炸機,強擊機等.機型很多,不在一一列舉.我國以是航空大國,也將成為空軍強國.

熱心網友

中國的空軍飛機品種繁多,最先進的是蘇-30mkk,J-10等。主力飛機水平偏低!但我對中國空軍有欣心!!!

熱心網友

中國現在的主力戰機有:(1)殲-7FS90年代成都飛機制造公司研制成功了殲-7FS試驗機。殲7FS是96年8月由成飛公司、黎陽發動機公司、某航空附件研究所、某航空復合材料特種結構研究所、成都清江儀表廠、陜西凌云電器總公司、西北光學儀器廠、陜西千山電子儀器廠等9個單位自籌數千萬元,分擔風險進行研制的預研驗證機,型號總師陸英育。首機用成飛訓練用的139號殲7II機改造。97年2月提出總工藝方案,97年6月發圖。98年6月8日下午,在空軍第三試飛大隊大隊長錢學林的駕駛下,以發動機最大狀態起飛,經過22分鐘飛行后正常著陸。飛機和發動機各系統及儀表工作正常,成功地實現了首飛。2001年完成首飛試驗。 目前殲-7FS共造了2架,一架用于試飛,另一架用于靜力試驗。FS型最突出的改進,在于更換了新的帶下頜進氣道的機身前段,裝推力更大的渦噴-13IIS型發動機,加裝雷達冷卻系統(有效增加雷達工作性能和開機時間)和交流電系統,加裝視頻記錄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武器管理系統和GPS。從外形上看,殲-7FS與原有殲-7系列戰斗機最大的區別是,放棄原機頭進氣方式,改變為下頜式進氣,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A-7“海盜”攻擊機類似。這種改進有兩個優點:首先增加了機鼻的容積,便于安裝大功率的機載雷達,目前的FS原型機使用以色列EL/M2032型雷達,可使用國產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也可裝直徑約600到700mm的美國APG-68、俄羅斯“甲蟲”雷達等。其次,下頜式進氣的設計使得無需大幅改動機身結構,只需改動座艙前一段的機身,這使得FS型的這種改進設計非常適合于改進殲-7和米格-21的早期型號。但殲-7FS的技術水平仍顯落后,預計在國際市場的作為有限,倒是解放軍很可能有興趣。(2)殲-11 (蘇-27)中國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國國土遼闊,對戰斗機數量要求大,沒有那么多錢購買大量的進口貨。中國希望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自行研制,或者只購買少量的樣品,只有在緊迫的情況下才會成批大量引進外國戰斗機。因此中方與蘇聯/俄羅斯洽談引進蘇-27一開始就立足于引進其生產線。當然無論從學習、掌握的角度看,還是從應付緊迫局勢的角度看,首期購買一定數量的蘇-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終于達成關于引進首批蘇-27SK戰機的雙邊協議,這是自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引進行動,也是蘇-27首次對外出口。消息震動了西方,“中國威脅論”唱得有眉有眼。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斗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后貝加爾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于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斗機全部交付,并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后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國采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根據客戶的意見,蘇-27SMK飛機作了三方面的改進。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掛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裝在機身左側,不用時可以收放以減少飛行阻力。機翼下3號和4號掛架可各掛一個5000升副油箱。機翼內油箱容積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這樣SMK即使不進行空中加油,在帶副油箱飛行、用完投掉的情況下,航程可達4390千米,這個距離相當于從北京可直飛新加坡。如只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5200千米。最長留空時間約7小時。二、SMK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最大外掛重量從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墒褂枚喾N空對地導彈。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無線電指令制導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輻射導彈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59K型等。也可以掛KAB-500KR激光制導炸彈和多種非制導炸彈、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進空空導彈的能力。仍裝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發炮彈。三、導航和電子設備改用最新改進型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換裝西方電子設備,如法國儀表著陸系統、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隨后軍方與航空制造部門之間展開了仿制蘇-27的爭論??哲娬J為用蘇-27替換殲-6、殲-7機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辦法,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戰斗機短期內無法裝備服役。但對于航空工業部門,研制自己的戰斗機意味著保持國家航空科研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關系到自己的飯碗。因此航空工業普遍希望將蘇-27上獲得的先進技術用于改進國產戰斗機,如用AL-31F發動機裝備殲-10戰機,用R-27、R-73空空導彈裝備殲-7、殲-8。因此航空工業部門認為仿制蘇-27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的項目。此外,航空行業內部還存在著畏難心理,部分人員甚至抱著殲-8II不放,認為無需仿制蘇-27。之后中央作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決心,既要獨立研制新一代戰斗機,又要盡快將蘇-27國產化。國產化的蘇-27將命名為殲-11。 (3)蘇30MKK蘇-30MK的作用類似于F-15E,突出了對空對地雙重用途的能力。蘇-30MKK使得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擁有了比空軍更為先進的對地攻擊手段。據稱該機裝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統,計算能力更為出色,具備了使用主動雷達制導反艦導彈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寶石”和“俱樂部”反艦導彈。此外還可使用Kh-29L、KAB 1500等導彈。 蘇-30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30毫米GSH-301航炮,裝在機翼邊條右側前翼,帶彈150發。12個外掛架,翼下8個,機身下4個,總載彈量8000千克。可攜帶8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導彈,兩枚紅外制導R-27T中距空空導彈,或6枚主動雷達制導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帶紅外制導的R-73近距空空導彈。對地可使用6枚電視制導或激光制導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電視制導KAB-500KP制導炸彈,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導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彈,8個KMT-Y集束炸彈,或6組S-13和S-8火箭發射器(帶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彈)。執行反艦任務時蘇-30可攜帶反艦導彈。傳聞近期我軍試射了R-77主動雷達制導導彈。 蘇-30M(MK)在蘇-30的基礎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達導彈的能力。在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中增加了CIIC-161主動雷達干擾系統。該機還裝備X-29T電視制導導彈和KAB-500制導炸彈。飛機翼下還可攜帶兩位射程為115千米,帶電視指令制導系統的X-59戰術導彈,由機身下部APK-9制導吊艙控制。我軍主要使用其電視型,據說其雷達制導型可靠性不佳。這些火控系統和武器使得蘇-30M(MK)在對地作戰時威力大增。其戰斗機編隊指揮通信系統改為更先進的BRJIH011M。機載信息綜合系統還包括光電探測系統,包括紅外探測器和激光測距儀,以及抗干擾攻擊導航控制系統。 在動力裝置方面,蘇-30MK第一批批生產型使用AF-31F發動機(2*7600/12500千牛)。該發動機由烏法發動機股份公司生產。此后生產的批生產型換裝AF-31FII矢量推力發動機。AF-31FII在性能上與AF-31F發動機差不多,但噴口可向外轉動30攝氏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變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術使得蘇-30MK的機動性有很大提高。(4)殲8IIMF-8IIM型飛機是中國一航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多用途、超音速、全天候戰斗機。按照用戶需求, F-8IIM型飛機配備了功能齊全、性能優異的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能對空中多個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跟蹤,可制導中程攔射導彈和發射后不管導彈,實現單目標或雙目標攻擊;并具有精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可制導空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飛機配備有:兩臺W13B渦輪噴氣發動機;兩臺容量各為15KVA的交流發電機; 綜合火控系統,并具有全球定位/慣性(GPS/INS)組合導航功能和敵我識別功能; 綜合電子對抗系統; 自動駕駛儀,具有航向和姿態穩定、改平、低高度拉起及增穩功能。 W13B渦輪噴氣發動機幾何尺寸與性能數據 機長:21。389m 最大使用M數:2。2 翼展:9。344m 正常起飛重量:15288kg 機高:5。410m 最大起飛重量:18879kg 機翼面積:42。2m2 正常載油量:4200kg 飛機空重:10371kg 發動機靜推力:2X68。67KN 升限:18km 爬升率:(H=1km,M=0。9) 224m/s (H=5km,M=0。9)160m/s 定常盤旋過載:(H=1km,M=0。9) 6。9g (H=5km,M=0。9) 4。7g 水平加速時間:(H=1km,M=0。7~1。0) 21s (H=5km,M=O。6~1。25) 55s 最大航程:1900km 作戰半徑:800km 離地速度:(加力狀態) 330km/h 接地速度 300km/h 著陸滑跑距離:(放阻力傘、剎車) 900m先進的火控系統以平顯火控系統為核心的綜合火控系統通過MIL-STD-1553B數據總線和MIL-STD-1760a武器總線等進行信息傳遞,能可靠地完成自主/輔助導航,空中攔截和格斗,空對地攻擊,集中控制與綜合顯示,系統綜合管理等基本任務。威力強大的武器配備前機身下方配有23-3型雙管火炮一門,備彈200發。全機7個外掛點可配掛以下主戰武器:紅外格斗彈;中距攔射彈;發射后不管彈;空對艦導彈;火箭彈;各種航空炸彈,包括激光制導炸彈等。新型雷達多功能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F-8IIM型飛機配備了先進的多功能X波段、全波形機載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該雷達空空探測距離(б=3m2)為;上視大于75km,下視大于45km;空海探測距離(б=50m2)為:海1方式大于100km,海2方式大于80km;單目標跟蹤距離不小于探測距離的80%;邊搜索邊跟蹤功能可同時探測跟蹤不少于10個目標,配合火控系統完成多目標攻擊。該雷達可制導多種導彈及其它精確制導武器。雷達的設計可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眨諣顟B1)速度搜索(VS) 2)邊搜索邊測距(RWS)3)邊搜索邊跟蹤(TWS) 4)單目標跟蹤(STT)5)空戰格斗(ACM) i)平顯視場(HA)ii)垂直搜索(VA) iii)瞄準線(BS)iV)可偏移搜索(SA)空/地狀態1)真波束地圖測繪(RBM) 2)地圖擴展(EXP)3)地圖凍結(FRZ) 4)多普勒波束銳化(DBS)5)地面動目標指示(GMTI) 6)空地測距(AGR)空/海狀態1)海1(SEA1) 2)海2(SEA2)3)海面單目標跟蹤(SSTT)輔助導航1)信標(BCN) 2)氣象(WX)具有簡單氣象功能,以視頻形式顯示給飛行員。機內自檢測1)加電BIT 2)周期BIT3)啟動BIT敵我識別功能雷達與敵我識別詢問應答機兼容工作,在空空、空面的搜索與跟蹤狀態均能迸行敵我識別。制導功能可以制導多種導彈以及其它精密制導武器。先進的綜合航空電子設備F-8IIM飛機配備有先進的通訊導航和電子對抗系統。全方位威脅告警\對敵雷達(包括PD雷達)實施后向有源雜波干擾。\投放稍后條干擾彈和紅外曳光彈記錄威脅雷達的數據,敵我識別,無線電通訊,數傳/導航可靠的動力裝置F-8IIM飛機的兩臺WP13B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為飛機提供強勁動力,飛機推重比達到0。94,為快速執行任務提供保證,為空戰格斗提供高機動性能。發動機靜推力(地面臺架):最大狀態≥47。1KN加力狀態≥68。6KN發動機重量(單臺):1280kg座艙布局:座艙采用“一平兩下”設計,即以平視顯示器和兩個多功能顯示器為主顯示,機械膜盒儀表為備份顯示的綜合顯示方案,向飛行員提供各種飛行與作戰信息,保證在平視狀態下,利用雙桿操縱即可完成作戰任務。人-機-環一體化設計的座艙布局合理、視野開闊、舒適方便?!×己玫木S護性能全機開口率21%前機身開口率32%設備艙快速開啟,電子設備有自檢能力,標準交流電源插座,再次起飛周期短,防錯接頭,綜合后勤保障,空地勤技術,培訓文件,地面支持設備 ,工具和零備件,技術支持,外場服務,改進與發展,在F-8IIM飛機的基本狀態的基礎上,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對飛機進行改進設計,增掛多種武器使其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5)梟龍/FC-1意即Fighter China No。1。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所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研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首飛后,中方正式命名為梟龍/FC-1,巴方命名為:“Thunder/JF-17”。FC-1的外形幾經演變,近年趨向成熟。其進氣口內傾,翼面類似與F-16,采用寬邊條,并向后延伸形成后邊條兼作尾撐;帶前后緣襟翼的40度后掠梯形翼,平尾、垂尾經過切尖修形;機翼前緣的延伸板也被加大。這種外型設計,很明顯能提高飛機的中低空纏斗性能,同時減少機身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三個起落架的結構形式也全部改變,以騰出更大的翼下空間掛載武器。下面對比一下FC-1與F-16。決定飛機水平盤旋性能的主要條件是飛機推重比、由氣動外型決定的飛機阻力系數和升力系數。FC-1的氣動外型雖然相當優越,但與F-16A無大差別,目前無法推斷其優劣。但FC-1的機體結構重量過重,凈重竟達到6800kg(殲-7Ⅱ僅5145kg),F-16為6607kg,凈重輕3%。但后者的加力推力11340kg,比FC-1大30%。F-16A尺寸略大于FC-1,FC-1明顯大于殲-7M,而FC-1的結構在三者中最重,表明該機主要采用傳統材料和技術。另一方面,該機加裝了更多的機載電子設備,也是增重的原因。因此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M有較大的提高,但仍略落后于F-16A。目前FC-1采用機械液壓式操縱系統,配備簡單自動駕駛儀。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成飛為FC-1設計了新一代的雙冗余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但橫向控制仍采用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座艙采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穿蓋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FC-1的電子系統也有較大改善?;窘Y構由1553B數據總線聯結,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脈沖多普勒雷達、慣導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平顯、多功能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制的前視紅外器、激光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器系統方面目前尚欠缺確切的消息,但根據中方的技術實力和現有裝備可以作些推斷:固定配備應為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火炮,備彈220發。公開資料稱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FC-1可能的空戰配備包括;SD-10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PL-9C近距格斗空空導彈。空地武器包括:YJ-7A/C半主動激光制導/紅外成像導引空地戰術導彈,KS250/500激光制導炸彈,火箭發射器,反跑道集束炸彈子母彈。還可能攜帶反艦導彈。FC-1還應可使用國產電子干擾吊艙、偵察吊艙和前視紅外跟蹤/激光照射吊艙。(6)J-8ⅢJ-8Ⅲ在氣動布局作了較大的改動,成了三翼面的戰機。J-8Ⅲ飛控系統是三軸數字式四余度全權限電傳系統,硬件是由631所與618所共同研發,飛控計算機采用容錯計算機技術,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統架構計算機,為驗證該系統及發展主動飛控技術,J-8ⅡACT在1996年12月29日進行首飛。其它的主機載計算機系統也都是32位RISC系統架構。J-8ⅡACT采隨控布局,裝備火/飛/推綜合控制系統,具備直接力控制能力,能作一些高難度機動,像是S型轉彎、躍升、半滾倒轉、斤斗、半斤斗倒轉、尾沖、水平8字、垂直8字等,中低空操作性能十分優異。 由於J-8Ⅱ盲目追求高速,以致犧牲中低空氣動性能,表現在低展弦比主翼,軸徑比大(機身太長),J-8Ⅲ都作了改動,主翼成為中展弦比,機身縮短一米多。并且大量使用新工藝、新材料,機體壽命增為6000小時。在隱身方面,在1995年試驗的雷達吸收涂料,約可以降低雷達反射截面75%,但由於剝落問題未過關,目前未知這問題是否解決?在機載電子系統方面,雷達是俄羅斯引進的甲蟲,對F-16的探測距離是85~90千米,還裝有613所的頭盔瞄準具,內建有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研制新的KG8605A機載主動干擾機,并整合干擾絲/熱焰彈形成主被動自衛系統,對此還是十分滿意的。甲蟲的子系統將逐步國產化,613所負責火控系統,綜合航電系統由上海615所負責。 至於動力方面,一開始有說是使用93年與俄羅斯合作的RD-93,但由於使用RD-93修改工作量大,最後選用黎陽的WP-13FⅡ,與WP-13AⅡ比,其推力增加約15%,最大推力為78千牛(8000公斤力),推重比約達7左右。渦輪引擎其高空高速性能比渦扇引擎好,唯一的缺點是耗油影響航程,這也是引進Su-27的主要原因,不過在航程與酬載方面均有大的改進,外載量約5000公斤。J-8Ⅲ大概是在1998年初定型,如果一切搞定,猜解放軍目前約有20~30架。沒想到J-8Ⅲ會如此早便準備投入戰場。 但是世間的事情總是變幻莫測,就在殲-8ⅡM半死不活的沉寂了兩年之后,殲-8ⅢACT型又轟轟烈烈的登上了珠海航展的舞臺。它出現的意義在于,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高機動戰斗機的試驗型,至少包含了未來中國先進戰斗機的部分技術。 (7)殲-10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采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斗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美國《防務周刊》曾報道說,中國殲-10戰機的發動機具有很大的推力,不僅可以使飛機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確保飛機在空中格斗狀態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同時,足夠的推力也使飛機的起飛滑行距離大大縮短。根據蘇霍伊設計局蘇-27、蘇-30的總設計師分析,殲-10飛機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機載設備,總體來說是中國自己研制的戰機,達到了相當的先進程度。(8)空警-2000性能:“空警2000”與俄羅斯A-50和美國E-3相近,中國國產預警機剛一亮相,人們最為關注的便是它的性能。按華文媒體的說法,中國國產預警機的性能“超過美俄”。預警機采用俄制伊爾-76為載機,但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顯控臺、軟件、砷化鎵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高速數據處理電腦、數據總線和接口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其雷達天線并不像美俄預警機一樣是旋轉的,相反是固定不動的。這印證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領先一代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于它只需以電子掃描進行俯仰和方位探測,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落后的機械掃描旋轉天線。等!!!!!!!!!!由上可見中國現在好的戰機還是以俄制為主,雖說這幾年中國自己也研發了好幾款自己的飛機(殲七,殲八,飛豹,FCI等)大多用的還是國外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只有一小部分是用的是自己的,但是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我們也在不斷的改進有望在今后幾年使我們自己的空軍全部用上自己的飛機。就象一句古話講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但中國走的路我還是同意的這對今后的空軍發展是好的,光靠國外的技術不是長久之計它只能救一時不能救一世還是要走自己研發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發展自己使自己變的更強大我想中國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中華兒女自強不息。。

熱心網友

蘇/俄制:Su-27 Su-30MKK 拉-11 米格-15美制:P-51自研:J5 ?。剩丁 。剩贰 。剩浮 。剩埂 。剩保啊  。?1(蘇27國產型) J12 J13 J14 FC-1 FBC-1

熱心網友

殲―5系列: 殲―5(DF101)、殲―5甲(DF106)、殲教―5系列 殲―6早期型號: DF102、殲―6甲(DF103)、殲―6乙(DF105)、殲―6Ⅰ、殲―6II 殲―6后期型號: 殲―6Ⅲ、殲―6Ⅲ改、殲―6Ⅳ、殲―6新甲 特種型號: 殲教―6系列、殲―6(改裝高偵)、殲―6(改裝低偵)、殲偵―6、殲―6靶、殲―6改滑跳技術試驗機 殲―7系列早期型號: 原型機、殲―7、殲―7改、殲―7Ⅰ(殲―7A)、殲―7A(出口型) 殲―7Ⅱ(B)系列: 殲―7Ⅱ(殲―7B)、殲―7ⅡA、殲―7ⅡH(殲―7H)、殲―7ⅡN、殲―7ⅡK、殲―7B(出口型) M系列: 殲―7M(出口型)、殲―7ⅡM(殲―7M國內型)、殲―7MP(出口型)、殲―7MB(出口型)、殲―7N(出口型)、殲―7P(出口型)、殲―7PG(出口型) Ⅲ系列: 殲―7Ⅲ(殲―7C)、殲―7ⅢA(殲―7D) Ⅳ系列: 殲―7Ⅳ(殲―7E)、殲―7EB、殲―7MG(出口型)、殲―7MG(國內型) F系列: 殲―7FS、殲―7FS2、殲―7MF(方案) 特種系列: 殲教―7系列、殲―7ⅡS(試驗機)、殲―7靶 殲―8系列 早期型號:原型機、殲―8、殲―8Ⅰ(殲―8A)、殲―8E、殲偵―8 Ⅱ系列:殲―8Ⅱ(殲―8B)、殲―8ⅡM、殲―8D、殲轟―8(下馬方案)、殲―8ⅡG改艦載技術驗證機、殲―8ⅡACT、殲―8B升級方案 Ⅲ系列:殲―8Ⅲ/8C(測試墜毀) 殲―9(方案下馬) 殲―10(測試服役) 殲—10系列殲—10A、殲—10B殲―11(Su-27國產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蘇—30MKK殲―5,殲―6以及殲―7的早期型號都退役了,。

熱心網友

你聽說過的型號都有

熱心網友

我國目前戰斗機總數在3600架左右,不包括運輸機和其他輔助機型。其中J-7、J-6占65%左右,2000年后我國的戰斗機進行了逐步換代。殲擊機 殲―5系列: 殲―5(DF101)、殲―5甲(DF106)、殲教―5系列 殲―6早期型號: DF102、殲―6甲(DF103)、殲―6乙(DF105)、殲―6Ⅰ、殲―6II 殲―6后期型號: 殲―6Ⅲ、殲―6Ⅲ改、殲―6Ⅳ、殲―6新甲 特種型號: 殲教―6系列、殲―6(改裝高偵)、殲―6(改裝低偵)、殲偵―6、殲―6靶、殲―6改滑跳技術試驗機 殲―7系列早期型號: 原型機、殲―7、殲―7改、殲―7Ⅰ(殲―7A)、殲―7A(出口型) 殲―7Ⅱ(B)系列: 殲―7Ⅱ(殲―7B)、殲―7ⅡA、殲―7ⅡH(殲―7H)、殲―7ⅡN、殲―7ⅡK、殲―7B(出口型) M系列: 殲―7M(出口型)、殲―7ⅡM(殲―7M國內型)、殲―7MP(出口型)、殲―7MB(出口型)、殲―7N(出口型)、殲―7P(出口型)、殲―7PG(出口型) Ⅲ系列: 殲―7Ⅲ(殲―7C)、殲―7ⅢA(殲―7D) Ⅳ系列: 殲―7Ⅳ(殲―7E)、殲―7EB、殲―7MG(出口型)、殲―7MG(國內型) F系列: 殲―7FS、殲―7FS2、殲―7MF(方案) 特種系列: 殲教―7系列、殲―7ⅡS(試驗機)、殲―7靶 殲―8系列 早期型號:原型機、殲―8、殲―8Ⅰ(殲―8A)、殲―8E、殲偵―8 Ⅱ系列:殲―8Ⅱ(殲―8B)、殲―8ⅡM、殲―8D、殲轟―8(下馬方案)、殲―8ⅡG改艦載技術驗證機、殲―8ⅡACT、殲―8B升級方案 Ⅲ系列:殲―8Ⅲ/8C(測試墜毀) 殲―9(方案下馬) 殲―10(測試服役) 殲—10系列殲—10A、殲—10B殲―11(Su-27國產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蘇—30MKK殲―12(預研,4代重型隱殲) 殲―13(預研,4代輕型隱殲) DF104/107(方案下馬) DF109(方案下馬) DF113(方案下馬) 舊編號殲―9(方案下馬) 舊編號殲―10垂直起降殲擊機(方案下馬) 舊編號殲―11輕型殲擊機(方案下馬) 舊編號殲―12輕型殲擊機(方案下馬)原型機、改進原型機 舊編號殲―13(方案下馬,類似幻影F1) 強擊機 強―5系列 早期型號: 原型機、改進原型機、預生產型、強―5、強―5甲、強―5乙 第2代: 強―5Ⅰ、強―5ⅠA、強―5Ⅱ、強―5Ⅲ、強―5C、強―5ⅢA 第3代: 強―5K、強―5M(出口型)、強―5Ⅳ/D、強―5ACT、強電―5 第4代: 強―5Ⅴ/E、強―5Ⅵ/F、強―5Ⅶ/G 強―6(方案,已下馬) 殲強―7(少量入役的大型隱身攻擊機,亞音速,雙座雙發雙垂尾,內部彈艙。消息披露于1996年9月,大陸破獲臺特”王冠軍“案之招供細節) 殲擊轟炸機 殲轟―7系列 第1代: 原型機、海軍預生產型、海軍生產型、FBC―1(出口型) 第2代: 殲轟―7A海軍型、空軍型(研制中)、電子戰型(方案)、偵察型(方案)、教練型(備選方案)、艦載型(下馬方案)、FBC―1M(出口型方案) 。

熱心網友

j5 j6 j7 j8 j9 j10 j11 j12 j13 j14 fc1

熱心網友

殲-6,殲-7 殲-8系列,蘇-27,蘇30系列,殲-10 ,FC-1,FBC-1,FBC-2

熱心網友

殲-6,殲-7 殲-8系列,蘇-27,蘇30系列,殲-10

熱心網友

殲-6,殲-7,殲-8,殲-10,殲-11,蘇-27,蘇-30.fbc-1,fc-1.

熱心網友

退役的就不說了,說現役的作戰飛機(包括空戰、對地攻擊、轟炸):J7系列(包括J7E、J7G)、J8系列(包括早期的J8,J8II,J8IIM),JH7系列(包括JH7也即FBC1,和JH7A)、J10(這個還沒正式露面)、Su27家族系列(Su27、Su27UB、Su30、Su30MKK、國產J11)、Q5(Q5M)、H6(H6D)、SH5,這些都是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有:Mi8、Mi17(Mi171)、Ka27(28)、S60(“黑鷹”)、“小羚羊”、Z8(“超黃蜂”)、Z9(“海豚”)、Z11(“松鼠”),還有沒露面的Z10。

熱心網友

現役的中國空軍戰斗機:殲-6,殲-7 殲-8系列,殲-11(蘇-27)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