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訥河 素有“北國黑土明珠”之稱的黑龍江省訥河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幅員6,674平方公里。境內有4個國營農場,15個駐軍農場和國家大二企業紅光糖廠,1913年置縣,1992年撤縣設市,人口70萬。
熱心網友
訥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興安嶺南緣,嫩江中游東岸,因訥漠爾河橫貫境內而得名。幅員面積6,674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173個村,14個農林牧場,有漢、滿、回等25個民族,總人口73萬。域內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域遼闊,素有“黑土明珠”、“北國糧倉”之美譽。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百名產糧大縣、全國衛生城、“中國馬鈴薯之鄉”和“中國甜菜之鄉”,2002年以較強經濟實力和殷實的發展后勁躋身于黑龍江省“經濟十強縣”之列。 訥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興安嶺南緣,嫩江中游東岸,因訥漠爾河橫貫境內而得名。幅員面積6,674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173個村,14個農林牧場,有漢、滿、回等25個民族,總人口73萬。域內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域遼闊,素有“黑土明珠”、“北國糧倉”之美譽。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百名產糧大縣、全國衛生城、“中國馬鈴薯之鄉”和“中國甜菜之鄉”,2002年以較強經濟實力和殷實的發展后勁躋身于黑龍江省“經濟十強縣”之列。 早在1萬年前,訥河先民就在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狩獵、生息、繁衍。幾經歷史變遷,清朝康熙34年在此地設博爾多驛站,光緒年間設立布特哈總管衙門,宣統2年改設為訥河直隸廳,1913年置縣,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移駐訥河,1992年撤縣設市。時間更迭延長的只是歷史起點,不變的是訥河的青山綠水。寧靜秀美的“一江四河”如靈動的少女款款走入你的視線,頃刻間凝成一幅幅清新雅致的江南水墨畫。青山疊翠的紅馬山和洶涌奔騰的三江口更是渾然天成,福地洞天。獸奔鳥鳴的茂山自然動物保護區和綠海無邊的青色草原自然保護區是休閑避暑的最佳去處。鳥語花香的雨亭公園、風光旖旎的引嫩渠首風景秀美。莽鼐古墓群和清朝末代皇后婉蓉故鄉,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尼爾基工程更給人以“高壩出平湖”的慨嘆,500平方公里的庫區水面,碧波萬頃,煙波浩淼,宏偉的攔江大壩和壯麗的跨江大橋將成為東北平原地帶一大奇特景觀。目前,占地60公頃,融娛樂、餐飲、觀光為一體的尼爾基斯湖生態旅游度假區正在規劃籌建中。瀏覽現代文明建筑,尋訪遠古歷史遺跡,無不使人生發出“人在境中走,如在畫中游”的贊嘆。 訥河市地理位置優越。北枕興安龍脈,南接萬頃平疇,西望泱泱嫩水,東鄰五大連池,與內蒙古隔江相望。城鄉公路四通八達,111國道和齊加鐵路縱貫全境,距齊市機場160公里,可以開辟對俄羅斯等國家的貿易長廊,鋪設貫通南北的旅游熱線。自然資源豐富。境內阡陌流金,黑土豐饒,全市有120萬畝林地,33萬畝草原,12萬畝可利用水面,擁有耕地500萬畝,流經境內的嫩江是全國僅有的兩條潔凈河之一,發展生態農業、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得天獨厚。現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高嶺土、黃粘土、鉀石等17種非金屬礦產資源,黃粘土儲量和質量居世界首位,暢銷海內外。富含偏硅酸等物質的礦泉水儲量巨大,為不可多得的飲用珍品。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百余種,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農業一枝獨秀。在種植業上,大力發展特色、綠色種植,全市特色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到260萬畝,主要以茹娘、無殼白瓜、黑小豆等經濟作物為主。綠色作物種植面積達116萬畝,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6萬畝,AA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80萬畝。域內10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主要種植馬鈴薯、大豆、甜菜、水稻、蔬菜等綠色食品,尤其綠色蔬菜享譽國內外,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在養殖業上,以實現畜牧業“半壁江山”為目標,通過實施科教興牧工程、畜禽良種化工程、分帶養殖工程,使全市畜牧業得到快速發展。已形成黃肉牛養殖帶、蛋雞養殖帶、山綿羊養殖帶、生豬養殖帶、水產品養殖帶和綠色養殖園區,現基礎母牛居全省第二位。工業迅猛發展。工業體系齊全完備,規劃建設中的經濟園區政策優惠、環境優越。以大型龍頭企業為帶動的薯、豆、糖、畜禽四大動脈產業已具規模。全市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523家,年加工鮮薯能力達80萬噸。銀河集團被列為省級馬鈴薯產業化龍頭企業。訥河市已被列入全國和黑龍江省“大豆振興計劃”重點縣,“兩高”大豆及其產品覆蓋大江南北。依托北方糖業公司,每年種植的甜菜面積、甜菜產量及其紅光牌綿白糖產量均為全國之冠。以大興農牧企業集團、完達山乳業集團為“龍頭”,以各專業養殖村屯場戶為骨干,輻射全市的產業鏈已經形成。水晶粉絲、雪花淀粉等十余種產品獲國家金獎和國家綠色食品質量體系認證。十萬頭肉牛屠宰、2萬噸變性淀粉生產、大興集團大豆蛋白肽已被黑龍江省計委列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工程項目。商貿流通繁榮活躍。全方位、開放式、多功能、輻射周邊的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商貿網點達5,000余處。外貿窗口遍國內大中城市,被國家授予對外經濟貿易進出口經營權,成為訥河跨出省門、走出國門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