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企業債和可轉債的收益率怎么算?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媒體和交易所的網站查詢某只債券在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的到期收益率,它的計算公式較為復雜,除了考慮到本金投資的因素還充分考慮到獲得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人們往往將其稱為復利利益率,對于大資金運作的專業機構,用這種收益率計算方式較為科學。但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運用復利收益率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下面介紹一種簡單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償還期限)×100%由于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余期限)×100%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例如,投資者于2001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7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持有到2002年1月1日到期,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100+100×10%-102)/(102×1)×100%=7。8%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102-100+100×10%×4)/(100×4)×100%=10。5%出讓人如果從發行時就買入該債,那么持有期收益率=(102-100+100×10%)/(100×1)×100%=12%。
熱心網友
樓上的佩服佩服!!
熱心網友
國債漲,企業債當然也跟著漲,漲幅也并不亞于國債!個人投資企業債的困惑:企業債的發行量很小,通常只有10億20億,交易不活躍,除非持有到期。債息通常要比國債略高,但個人投資者要扣除個調稅20%。算下來也差不太多。債息到帳要在除權后,天天掛個心、太煩!理論上存在一種合理避稅的操作手法:派息除權前賣出,除權后再買進。但是事實上很難把握:市場價并非靜態,因交易量小故買賣價差偏大,吊個價又不一定成交。如有急用需化錢必須遷就接盤價,會離市場價稍遠。反之亦然!
熱心網友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媒體和交易所的網站查詢某只債券在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的到期收益率,它的計算公式較為復雜,除了考慮到本金投資的因素還充分考慮到獲得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人們往往將其稱為復利利益率,對于大資金運作的專業機構,用這種收益率計算方式較為科學。但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運用復利收益率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下面介紹一種簡單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償還期限)×100% 由于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余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例如,投資者于2001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7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持有到2002年1月1日到期,則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100+100×10%-102)/(102×1)×100%=7。8%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102-100+100×10%×4)/(100×4)×100%=10。5% 出讓人如果從發行時就買入該債,那么持有期收益率=(102-100+100×10%)/(100×1)×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