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小說里的神仙體系十分混亂,孫悟空師從須菩提,須菩提是佛教里的,孫悟空和他學習,如果學成,至少成個羅漢,怎么成了太乙散仙?成了太乙散仙不要緊,那你就是道教中人嘍,并且在道教中是個神格不高的小仙,怎么能打敗神格如此之高的玉皇大帝?好,這也不算,玉皇大帝被打敗了沒事,還有神格更高的三清在啊,去請三清來降服孫悟空啊,怎么去請一個教外的如來呢?如來是佛教里的,怎么能管你道教里的事呢?《封神演義》里更是亂的沒法說了,硬把燃燈佛整成道士了,還把西方佛世界和中土道教寫的和友好鄰邦一樣(西游記差不多也這樣),而且《封神演義》寫的是商朝末年的事,商朝道教誕生了嗎,釋迦牟尼出世了嗎?真是莫名其妙啊

熱心網友

通過研讀《西游記》可以感覺到,吳承恩比較禮佛貶道。他筆下的很多妖怪多裝扮成道士。比如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中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中的“虎力、羊力、鹿力三大仙;第七十八回“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中的國丈等。而描寫和尚的呢,最多有些貪心(如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中試圖謀取唐僧袈裟的老和尚)罷了。至于所謂“神仙體系”,神歸玉皇大帝所轄,仙屬道家,而在吳承恩筆下,他們都不如佛的法力無邊廣大。這只能說是作者個人興趣取向的反應,不必太過較真。《封神演義》的文學藝術水平遠不如“四大名著”。在第八十三回“三大師收獅象犼”中明確指出:“此乃是三大師收伏獅、象、犼,后興釋門,成于佛教,為文殊、普賢、觀音,是三位大士。此是后話,表過不題”。由此可見,觀音也好,文殊、普賢也好,早先是在道教,佛教興盛后,皈依佛教,那末,燃燈是否也是如此呢?談到道教,東漢順帝(122—144年在位)時張道陵所創“五斗米道”為道教定型化之始。他們所奉為教主的的老子則生活在商朝之后的春秋時期。但這是歷史學家們的考證,小說家是不會拘泥于這類限制的。讀者在閱讀小說時能弄明白書里哪些描寫與史實不符就是了,沒必要苛求作者,尤其沒必要苛求古代的小說家。看小說固然也是為了長知識,但更主要的還是消遣解悶兒,沒必要自尋煩惱。。

熱心網友

只要是人寫的就都難免會犯點小錯,人無完人嘛

熱心網友

這要看文章的主題了~~~無論安排什么,都不能偏離主題。我想你應該明白,小說中虛構的部分多辦都是藝術成分,以為真實的東西在原生態,但不加工修飾效果也不怎么好。

熱心網友

d dfrqe

熱心網友

我同意你的觀點,可是本來神仙就是虛幻的,難道還要到神仙中去問個清楚.虛幻小說最大的特點是虛虛時時,真真假假.別自擾了,是四大名著,他成名能沒有道理.

熱心網友

關鍵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他的意圖是反壓迫的,當然有些方面把大圣寫的很強了而他是有意把道教和佛教混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