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已經讀六年級了,學習等各方面都沒有問題,就是太任性、好強,有時和同學相處不太好,想和已經做父母的人交流一下。
熱心網友
我覺得要考慮以下問題:1、12歲左右的孩子,還處于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階段,集體生活會給予她教訓和經驗,她會一點點進步的。因此,家長不必如臨大敵,只要用心觀察孩子,適當加以引導就行。2、給孩子提供質量較高的精神食糧,這包括提供一些好的書籍,以及家長現身說法、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12歲的孩子,很像一張潔白的紙,要在紙上畫最新最美的圖畫。3、談心與溝通。每天仔細傾聽孩子說話10分鐘以...
熱心網友
我覺得要考慮以下問題:1、12歲左右的孩子,還處于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階段,集體生活會給予她教訓和經驗,她會一點點進步的。因此,家長不必如臨大敵,只要用心觀察孩子,適當加以引導就行。2、給孩子提供質量較高的精神食糧,這包括提供一些好的書籍,以及家長現身說法、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12歲的孩子,很像一張潔白的紙,要在紙上畫最新最美的圖畫。3、談心與溝通。每天仔細傾聽孩子說話10分鐘以上,不要批評挖苦和指責,不要居高臨下,就當自己是另一個12歲的孩子,要充分體會孩子幼稚的樂趣和幼稚的苦惱。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機制,才能如春風化雨般的對癥下藥。4、自問,你能說出孩子班里5個以上同學的姓名嗎?知道孩子最喜歡的老師和最討厭的老師嗎?知道最近哪個同學生病請假了嗎?知道孩子們傳唱的流行歌曲是哪首嗎?如果回答不上,就說明家長做得不合格,對孩子關心太少,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孩子很難。5、最后,要記住,千萬不要太苛刻,要允許孩子犯錯誤,這是成長所必須的途徑。一切,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熱心網友
孩子為什么任性呢?父母是否考慮了自身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如何改變孩子。
熱心網友
其實這個問題應在父母身上找,孩子的任性是家庭嬌慣的結果,如果在孩子7歲前,多給一點挫折教育,讓他們多交朋友,就不會成為現在這樣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了。不過現在也不晚,向她多灌輸一點“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的故事,多給一點挫折教育,可能會改變她的性格。
熱心網友
你們自己要想辦法,帶動孩子去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