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八個月了,我開始給她講故事,我是拿了一本故事書講的,可她沒有專心聽我講,一味搶我的書來吃,搞到我無法講下去,請問我該如何是好?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幾位
熱心網友
寶寶還小,現在的寶寶口欲比較重,她都是用嘴巴去了解事物,要等寶寶大一點,象我家兩個寶寶,我女兒是從11個月的時候開始肯聽我講故事,但是只能堅持5分鐘,現在可以堅持10分鐘。兒子是13個月的時候才剛開始肯聽故事,所以千萬別急要慢慢來。
熱心網友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講故事時常苦于缺乏創意及方法。要使故事聽起來生動易懂,讓孩子理解故事的意義,家長們應掌握一定的講故事技巧。 切忌一氣呵成。講故事好像交談一樣,是一個互相交流及分享的過程,講者及聽者需要留意互相的反應,何時停頓、發問、總結均十分重要,像錄音機般不停地講的做法十分呆板。 無須依書直說。忠于原著是好的,但就講故事而言,倘能將故事背景“現代化”,故事情節及結局“生活化”,會令故事更具時代感。 不必注重教訓。家長常常想知道:“這個故事有什么教訓呢?”其實講故事不應過分注重吸取教訓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有趣味地分享感受,讓孩子漸漸領會故事的寓意,理解就會更深刻。故事講完時可嘗試地問:“故事講完了,你覺得怎樣啊?”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家長還可加插游戲及笑料,將故事趣味化;讓孩子進入角色,協助主角解決問題,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此外,家長還可自編自演,把自己的職業實踐、兒時軼事、生活體驗編成故事與孩子分享,讓孩子從中體會父母的經驗及克服困難的勇氣。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有不少家長認為,講故事是最容易不過的了,只要看一本書,再消化一下,然后再講出來就行了。其實不然,講故事是有很多學問的。 首先,講的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這表現在時間上不能太長,一般控制在20分鐘內為好。如果家長給一兩個孩子講就可以因人制宜。小孩思想能集中,多講一會兒也無妨,分心了就趕快剎住。 在內容上,給2~3歲的幼兒講些動物、植物和仙女等故事,故事要短,形象要生動,情節不要太曲折。4~5歲有了想象力了就可以講些神話、童話、民間故事。形象可以豐滿一些,詞匯量要逐步增加。為了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要多用夸張的手法,甚至荒唐一些也未嘗不可。再大了就應講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和成語、諺語故事,這些故事宣傳愛國主義,富有哲理,是啟蒙兒童思維和言語的好材料。 家長對膽小的孩子多講些勇敢者勝利的故事;對自私的孩子講些自私者孤獨的故事。從這一點講,家長講故事比教養員和老師更為重要,因為老師講故事其對象是一群,他一般只能照顧到一個班的共性,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進行針對性強得多的教育。——還應注意的是,講故事的言語要生動。有的家長故事選材很好,可是,他們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念在故事,他們按照書的上的文字一個字地念。由于孩子們對書面言語不熟悉,有的甚至聽不懂,聽聽就感到沒有意思了。最好在講的過程中要多用象聲字、象形字,必要時應手舞足蹈,眼睛、嘴巴連同臉上的肌肉一起調動起來。只有自己講得津津有味,孩子們才能聽得津津有味。 故事活動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讓孩子復述故事,復述不是照背,而是要用孩子自己的言語來表達故事里的人物和情節,這對孩子的言語、記憶、思考、邏輯、想象等諸方面的能力是最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