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溶血是指紅細胞(紅血球)因各種原因造成細胞膜破裂,細胞內容物溶出的現象。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血型不合。 已知的人類的血型有26種,最重要的是ABO系統,在ABO血型系統中,A型血的人紅細胞上有A抗原,B型血的人的紅細胞上有B抗原,AB型血的人的紅細胞上有A和B抗原,而O型血的人的紅細胞上沒有抗原。而血清中含有非自我抗原類型的抗體。當抗原與對抗自己的抗體相遇時(如A型血和B型血放在一起)便會發生溶血。 孕婦一般情況不會出現溶血,也并非所有的胎兒都會出現溶血,只有在母子血型不合時才會造成新生兒溶血癥,主要是母親為O型血,子女為A型或B型血的緣故。在正常情況下,母體與胎兒的血液在胎盤中被一層天然屏障——胎盤的一層膜隔開,通過這層膜進行物質交換,保證胎兒的營養和代謝物質的出入,但母體和胎兒的血液并不是相通流動的。譬如,母親是O型,胎兒是A型,由于某種原因,胎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胎兒有少量的血液流入母體,這就等于胎兒給母親輸血。由于母子血型不一樣,胎兒的血刺激母體產生抗體。 母親的這種抗體會通過胎盤帶給胎兒,進而與胎兒紅細胞發生作用,尤其在有較多的抗體進入胎兒體內是,便會破壞紅血球,這就造成新生兒溶血癥,也就是ABO溶血癥。除了ABO溶血癥外,還可發生其他血型系統的溶血癥,但在中國以ABO溶血癥最為常見。 新生兒溶血癥,輕者表現為黃疸、貧血和水腫等;重者發生核黃疸,使腦神經核受損,出現抽風、智力障礙癥狀;更為嚴重者,胎兒可在母體內死亡。 新生兒溶血病只要能及時發現,盡早給予光療,藥物冶療,療效是令人滿意的。 。
熱心網友
一、病因 常見的母兒血型不合為ABO血型不合,一般孕婦為O型,胎兒為A型或B型,可以發生新生兒溶血癥。ABO血型不合比較多見,約占妊娠總數的20%~25%,而發生溶血癥者僅2%~2。5%,且一般都較輕。這是由于胎兒組織中含有或多或少的可溶性A或B物質,能中和A及B抗體的緣故。癥狀較輕的ABO溶血癥容易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混淆,部分發生嚴重的溶血癥,其進展速度較慢,有時在出生后第3~5天才達到高峰。因此,你不必過于擔憂。 二、疑有血型不合的實驗室輔助診斷 抗體檢查:ABO不合的孕婦應夫婦同時抽血測定孕婦血中對其丈夫紅細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體及其滴度,效價≥1∶64時才有意義,≥1∶512時提示病情較重,應住院治療。 不全抗體檢查孕早中期應每1~2個月檢查1次,在妊娠28~32周間應每2周測定1次,妊娠32周以后每周測1次。 為加強孕期保健,懷孕前夫婦雙方一定要查血型,以便早期發現血型不合,預防治療。 三、處理 1。妊娠期 孕期應加強胎兒監護,如果抗體效價升高,可給孕婦服中藥茵陳蒿湯加減(茵陳、黃芩各10克,制大黃4。5克,甘草6克),每周1次,直至分娩為止。也可口服有免疫作用的中藥(當歸、川芎、木香、益母草、白芍等),對ABO不合者有一定療效。 為提高胎兒抵抗力,可在妊娠24周后,30周、33周左右靜脈滴注葡萄糖加維生素C 10毫克。 每日吸氧3次,每次20分鐘。維生素E 30毫克口服,每日3次。 如妊娠已近足月,過去又有死胎或死產史者,可考慮引產。如ABO血型不合抗體效價在1∶512以上,除非有剖腹產指征,一般不需剖宮,可經陰道分娩。但如臨產后產程進展不順利,應放寬剖宮術指征。 2。產時 產時醫生會注意觀察,并給產婦吸氧,避免用麻醉藥及鎮靜藥。新生兒娩出后立即斷臍,以減少進入其體內的抗體量等。 3。新生兒 為防止新生兒黃疸醫生會做必要處理,如:口服葡萄糖水有利于間接膽紅素轉變為直接膽紅素;光照療法,用藍色熒光照射新生兒全身,能促進間接膽紅素氧化分解成水溶性,并從膽汁排出,簡便有效,現臨床應用較多。
熱心網友
同意樓1
熱心網友
1樓說的明白
熱心網友
樓上已經說明的很詳細。如果你是O型血,而你老公是A、B或AB血型的話,就要去接受檢驗,但一般都很少會出現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