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東北四十里。有東西南北中五峰對峙,相距各數十里,峰頂平廣如臺,所以叫做“五臺”。又叫做清涼山,因為山中盛暑時不覺炎熱。相傳此山是文殊菩薩示現之處。不僅中國漢藏蒙族如此傳說,即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國也同樣有此傳說。晉譯《華嚴經·菩薩住品處》(卷二十九)中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過去諸菩薩常于中住。彼現在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又唐菩提流志譯《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說:“爾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我滅度后,于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于中說法?!痹盒⑽牡蹠r,此山即有盛名,建有寺院。唐儀鳳元年(676)罽賓國僧佛陀波利來唐,就是專為入山求見文殊菩薩的。據說他來到山中進入金剛窟,不再出來了。山中寺院甚多,有漢僧寺院,也有喇嘛寺院,各有十大剎最為著名。普陀山為浙江定海縣東一百五十里海中的一個島?!捌胀勇邋取笔氰笳Z。義為小白華或光明,原是印度南方秣羅矩吒國海中山名,相傳是觀世音菩薩住處(見《大唐西域記》卷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來浙江,于此島潮音洞中見觀世音菩薩瑞相,因建茅而居,并取以為名。梁貞明二年(916),日本僧慧鍔于五臺山得觀音像,取歸日本,舟行至此,因筑庵奉之。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王舜封出使三韓,遇風濤,爵封望潮音洞叩禱,得平安濟渡。事還,以事奏聞,賜名寶陀觀音寺。自次以后,凡來往三韓、日本、阿黎、占城、渤海,取道放洋的人,多望山歸命,祈求平安,遂成為名山中的觀音圣地。山中有普濟寺(俗稱前寺)和法雨寺(俗稱后寺)二大剎。其余寺庵甚多。有元代修建的多寶佛塔,傳為元宣讓王建,所以俗稱太子塔。峨眉山在四川峨眉縣西南,兩山對峙如峨眉故名。相傳古時有蒲翁入山采藥,得見普賢菩薩瑞相,其實是宋人的附會。原因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嘉州屢奏普賢瑞相,因遣內侍張重進前往莊嚴瑞相。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0),又造普賢銅像,高二丈余,建大閣安置。其后屢加裝飾,增修寺宇。于是峨眉山成為普賢菩薩的圣地。九華山在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唐天寶中,新羅王子金喬覺出家為僧,名地藏,航海至此。至德中(755—757),諸葛節為購地建寺。貞元十三年(797),金地藏寂,年九十九。明代因以金地藏為地藏菩薩化身而崇祀之。山中現有金地藏塔(俗稱肉身塔)。此山便成為地藏菩薩的圣地。。
熱心網友
山西五臺山曾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曾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