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的戰斗性能是怎么樣的呢
熱心網友
當然是俄羅斯的"花崗巖"。“花崗巖”SS-N-19反艦導彈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制的遠程超音速巡航導彈。它可以從水面艦艇發射,也可以從潛艇發射。彈體長10米,射程在500公里以上,發射重量為7噸,可裝填各種型號的彈藥。導彈在高空的飛行馬赫數達到2。5,末端飛行馬赫數可達3。5。如果航母被一枚擊中,7噸的重量加上3。5馬赫的速度,即使是一塊沒帶戰斗部的鐵塊,我想也沒有哪艘艦艇能承受得了如此大的動能。 “花崗巖”導彈的制導方式可謂別出心裁。在一次發射的10多枚導彈中,有1枚“指揮彈”,它在2。5萬米高空飛行,把目標數據通過彈間數據鏈傳輸給在低空飛行的其他導彈,以保持低空導彈的隱蔽性。一旦“指揮彈”被擊落,馬上有一枚導彈升高負責繼續“指揮”。進入敵方視界后,彈群才散開,各自開啟導引頭進行末端攻擊。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過殺”(重復攻擊同一目標),另一方面可選擇航母的關鍵位置攻擊。 “花崗巖”裝備有大威力戰斗部。因為航母擁有空前的抗打擊能力,所以為保證導彈擊中目標后能造成足夠大的破壞力。“花崗巖”反艦導彈上裝的是一噸重的戰斗部。 自研制以來,“花崗巖”的具體情況一直受到俄羅斯的嚴格保密。它從未公開透露過詳情和照片。直到2000年8月13日,俄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參加北方艦隊演習時出事沉沒,該核潛艇上裝載的“花崗巖”反艦巡航導彈才不得不揭開神秘的面紗。
熱心網友
永遠都沒有最先進的,要看對方的防御能力如何,矛和盾的故事。
熱心網友
俄羅斯的“花崗巖”,中國的“鷹擊12”二者都是為了打航母而設計的,所以二者相似點很多,比如大威力戰斗部,超音速飛行,航程遠
熱心網友
俄羅斯"白蛉"反艦導彈 號稱為航母生也為吃航母亡 飛行速度2.8馬赫(近似值) "花崗巖"反艦導彈 "魚叉" 法國"飛魚"等
熱心網友
花崗巖
熱心網友
SS-N-19“花崗巖”反艦導彈可算是一種超重型反艦導彈性能無與倫比----目前世界上尚無一種導彈可以與之媲美輕型反艦導彈非瑞典“企鵝”莫數而中型反艦導彈則是群雄林立C803、魚叉、飛魚都是一流重型反艦導彈只有同樣是俄羅斯血統的“寶石”
熱心網友
戰斧對艦攻擊型.
熱心網友
上樓回答是錯誤 時候隨時在發展~
熱心網友
中國的鷹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