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觀世音,梵名Avalokites/vara ,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愿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另一梵名為A^rya^valokites/vara ,音譯阿?o耶跋盧枳羝鑠筏?ス凼酪糝濉S氪笫浦療腥鞣郊質瀾綈⒚滯臃鷸彩蹋萊莆鞣餃ァ7燦瞿閻諫心釔涿牛腥詞憊燮湟羯巴齲食乒凼酪羝腥S忠蚱溆誒硎攣薨常鄞鎰栽冢食乒圩栽諂腥?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此菩薩于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眾生。摘自《佛光大辭典》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您說《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是指“觀音菩薩”也無錯。但我們應當明白,佛經是佛從真如般若里流露出來的,是離分別執著的,我們應當明白“觀自在菩薩”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人,是指我們的性德,凡是能如《心經》觀心修行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而“觀世音菩薩”也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他是我們的性德,是我們自性里本具的妙德,只要我們能如“觀世音菩薩”般舍己為人,助人為樂,尋聲救苦,大慈大悲,我們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我認為前幾句是這樣:看那些自由自在的得道者到達了彼岸,那是他們結束了業障,有著菩提心的結果.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后面說就是世界的真相,修行的方法.....

熱心網友

《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含意: 其一,“觀自在菩薩”是《心經》的作者釋迦牟尼佛的自稱,是作者以主人公姿態為自己找到一個真實而平易近人的稱呼。 其二,“觀自在菩薩”的意思是能自由自在、得心應手的觀照查看眾生佛性和宇宙一切自然規律及物質變化現象。這位菩薩對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過程及其原理的認知,以達到隨心所欲的自在程度。 其三,“觀自在菩薩”這五個字標明《心經》作者本身,首先是一個能夠觀察自我佛性的來源、發展、變化等特性,這屬于最高層次的“觀”。 對于前面兩種含意,我們不必多言。然而,對于這后一種含意,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在學習佛法時,怎樣做才最適宜呢?當然應該以佛陀為榜樣,采取反觀內照、觀想、檢查、修正自身心性中的弱點的方法,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可以獲得良好收益的科學方法。 反觀內照,更明白的說,就是認識你自己。對我們而言,是對自己做人的形象,及自己的身體外觀、品德才能、優點和缺點、特長和不足、過去和現狀等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是我們在學習“觀自在菩薩”一詞中得到的啟示。

熱心網友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并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觀行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菩薩現前觀察到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這個心,這個本來自在的心,和覺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觀察的我同時存在。能夠這樣現前觀察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為什么玄奘大師不把它翻譯做“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為什么不這樣翻譯呢?因為《心經》所說的這種菩薩境界,并不是在觀察別人身上嘛!“觀世音”是要觀察世間眾生心聲的,但是“觀自在”卻是要觀照自己的自在心唉!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真心本來就自在,這才是‘觀自在’的真正意旨啊!”蕭平實《心經密意》P。223-224(佛經上說,明心者為七住位菩薩,見性者為十住位菩薩,無論出家在家都是勝義菩薩僧寶。所以,經中的菩薩應該是指已明心見性的菩薩,能觀自在心、本心的菩薩,而不是指觀世音菩薩。當然觀音菩薩也能“觀自在”,但這里說的并不是指觀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