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測量⒈長度的測量:⑴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常用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米=10-3千米=101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⑵長度的基本測量工具是刻度尺。正確使用刻度尺,要會觀察(最小刻度線、零刻度線和量程)、放置、讀數、記錄測量結果(記錄結果由準確值、一位估計值、單位三部分組成。)⒉質量的測量:⑴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常用單位:噸、克、毫克。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千克=10-3噸=103克=106毫克。⑵在實驗中,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盤天平。要會正確調節和使用天平。⒊體積的測量:⑴體積的國際單位是“米3”,常用單位有:(分米)3、(厘米)3、(毫米)3、升、毫升。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米3=103(分米)3=109(毫米)3;1升=103毫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⑵液體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測量。如果量筒或是量杯里液面是凹形的,觀察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若量筒或量杯里的液面是凸形的,觀察時要以凸形的頂部為準。⒋力的測量:⑴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⑵在實驗室里,測量力的工具是彈簧秤。彈簧秤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量程(測力不許超過它的量程)和它的最小刻度,如果彈簧稱的指針沒有和零刻度線對齊,應調節指針使它對準零刻度線。⒌時間的測量:⑴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小時、分鐘。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小時=60分=3600秒。⑵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是鐘表。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的途徑和方法,測量是物理實驗的必要手段,所以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掌握測量方法,學會熟練地進行單位換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驗中,注意培養觀察能力,規范實驗操作要求,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好物理重要性的環節。二、簡單的運動⒈機械運動:⑴一個物體相對于別的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⑵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⑶為了研究機械運動,必須要選擇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做標準,這個物體叫做參照物。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位置改變時,則說它是運動的,若無位置的改變,則說它是靜止的。在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時,如果選擇 不同的參照物,其結果可能不同。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但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參照物應選最合適的。如果研究地面上物體運動的時候,以地面或地面固定的物體做參照物;若研究乘坐在火車、飛機上人的運動,可以選車廂、機艙作參照物。⒉速度:⑴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國際單位是:米/秒,常用單位是: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⑵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V=S/t。⑶為了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的快慢用平均速度,因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體在某段路程的運動情況,所以解題時,必須指明是哪段路程上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公式為。本章重點是:會正確選擇參照物,用其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理解速度的概念,能運用公式進行分析和計算,注意培養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三、聲現象⒈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⒉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⒊樂音有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樂音的高低,它與發聲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是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還跟發聲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跟距離發聲體遠近有關。四、熱現象⒈溫度和溫度計:⑴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⑵溫度計是準確判斷或測量溫度的儀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常用的溫度計的溫標是攝氏溫標,它是這樣規定的: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1攝氏度。用“℃”表示。⑶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它的量程,要充分與被測物體接觸,視線要與液柱表面相平。⑷體溫計與常用溫度計不同。 ⒉物態變化:在溫度改變時,物質可以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物態變化。⑴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做凝固。因為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所以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現象中有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在熔化的過程中都需要吸熱。不同點:①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也就是說晶體的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熔化。(該溫度叫做晶體的熔點)非晶體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中,溫度不斷高升,它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②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直到晶體全部熔化成液態為止。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也要繼續吸熱,但溫度不斷升高。③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圖像不同,見圖⑴所示。我們可以通過圖象特點,不僅能區別晶體和非晶體,還可以判斷晶體的熔點及晶體物質的名稱。同一種物質它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⑵汽化和液化:①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汽化分蒸發和沸騰兩種。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由液態變成氣態的汽化現象,完成這一過程都需要吸熱。不同點:發生地點不同(蒸發是液體表面發生汽化現象,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上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溫度條件不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則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劇烈程度不同(液體蒸發是平和的汽化現象,沸騰則是劇烈汽化現象)。②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叫做液化。所有氣體,在溫度達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增大壓強和降低溫度是液化的兩種方法。⑶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升華要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要放出熱量。本章的重點知識有兩部分:溫度和物態變化。溫度的重點是溫度計,要與學習刻度尺的知識相對照,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物態變化是人們生活常見的一種熱現象,要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實際問題。在本章里,我們還學習了一些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例如,用圖象的方法研究物理量的變化規律;用對比的方法研究晶體非晶體、蒸發和沸騰,掌握這些方法,對今后的物理學習是非常有利的。五、光的反射⒈光的直線傳播:⑴光的直線傳播條件是──在均勻介質中。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這些生活例子都是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⑵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都小于這個速度,記住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的速度。C空C真=3×108米/秒。⒉光的反射:⑴光的反射定律可包括兩點:一是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⑵在學習反射定律時要明確:①反射角、入射角是指各自的光線與法線夾角,而不是與鏡面的夾角;②入射光線靠近法線,則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到平面鏡上時,入射角為0°,反射角也為0°,反射光線沿原路返回。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⒊⑴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望鏡的制作);平面鏡可以成像。⑵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特點:像的性質──虛像;像的大小──與原物等大;像的位置──與物在鏡面的兩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垂直于鏡面。虛像是因為當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人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經驗,以為光是從鏡后的某一點射出的,但這個點并不存在,則這個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人眼看則稱之為虛像。本章的重點是光的反射定律。要正確理解入射角、反射角、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等概念,會用光路圖直觀表示出光的性質,并能運用光路圖分析有關光的反射現象。六、光的折射⒈光的折射:⑴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在界面上光的傳播方向通常發生改變,一部分發生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改變傳播方向后,進入另一種介質繼續傳播,叫做光的折射。⑵光在折射時,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利用光路可逆這一原理得到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利用光的這些性質可以分析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例。⒉透鏡:⑴透鏡有凸透鏡和凹透鏡,它們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⑵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它有兩個實焦點;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它有兩個虛焦點。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是:(u—物距: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V—像距:像到透鏡光心的距離;f—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u2f,f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uF2)合力方向與F1相同。正確理解力的概念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運用力的概念去分析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常出現錯誤,所以一定要掌握力的概念。用彈簧秤測力,用力的圖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圖表示物體受力情況,這些都是本章基本技能所要求掌握的,正確分析物體受力,是對能力培養的較高要求。掌握好本章的各方面知識,對今后的物理學習是重要的基礎,所以一定要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