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通過衛星在空中測量出來的,再根據所需的比例尺畫出來就行了!

熱心網友

用尺

熱心網友

地球的大小是怎樣測出來的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個旋轉橢球形,那么最早是怎樣測量它的大小的呢?誰又是第一個測量地球大小的佼佼者?據史料記載,最早測算地球大小的人是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受亞里士多德《天論》思想影響很深,深信大地為一球體。他依著自己博學的數理知識構想,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測出了地球的大小。他的測地方法是這樣的。在地面上,他首先選擇了兩個南北基本上在一條經線上的城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居北)和阿斯旺城(居南)。然后在夏至(6月21日)這天的正午時分,對兩地水井的太陽照射情況同時加以觀測,發現在阿斯旺,陽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而在亞歷山大港,陽光只能照到井壁,光線與井壁的直立方向有一個7。2°的夾角。這個夾角的產生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亞歷山大港和阿斯旺城兩地間的地面呈曲面(地球球面的一部分)所致。埃拉托色尼根據商隊在通過兩城時在路上所用的時間,算出了兩地的距離,其值為5000斯臺地亞(古埃及的一種長度單位)。既然亞歷山大港和阿斯旺大體位于同一經線,它們這間又存在著7。2°的差角(相當于整個圓周角360°的1/50),根據幾何定理,埃拉托色尼求出了地球的圓周長:據考證,大約10斯臺地亞相當于1英里或1。609公里。250000斯臺地亞則約相當于40225公里,這個數值,和目前測量的經線圈長度(40008。6公里),已經是較接近了。埃拉托色尼當時是把地球作為正球體(半徑都相等)來考慮的,故有了經線圈的長度,就可以求出地球的半徑,以及地球的體積大小。公元723年,我國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張遂),曾指導測量隊,在河南省黃河南北的平原地帶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測地工作,測得緯度一度的距離為唐制351里50步。此距離與現代理論算出的僅差20。7公里。堪稱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球緯度一度弧長的測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測地方法日臻完善。在現代,除用大地測量方法外,科學家們還可通過測量人造衛星軌道,將更精確地測定地球的大小。從1980年起,國際上所采用的地球大小參考數值(如赤道半徑值為 米,地球扁率為1/298。257),就是通過大地測量、人造衛星測量等互相配合,而取得的地球大小精確值。地球的體積,也并非是恒定的。隨著時間的演進,它會發生“膨脹”。據科學家推算,地球從誕生至今,半徑已增長了1/3。地球變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與地內物質上涌,促使地球上部物質增多有關。因此,地球體積的測定,也絕不是一勞永逸的。(選自李希圣編著《少年地理學家》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 P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