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同學處理好關系?特別是寢室的同學還有 要在大學里做些什么呢我不想以后后悔 想:要是能從來一次就好了那么我要如何規劃呢
熱心網友
好好學習還是必要的! 待人以誠!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會成為你的兄弟的!在四年后你們分別的時候你們會互相十分的不舍,會在火車站抱頭痛哭的! 珍惜這四年??!
熱心網友
上大學前的心理準備進大學后,很多同學都會經歷心理上的震蕩,體驗到孤獨、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極的情緒。所以,在收拾行裝準備跨進大學校門之時,不妨對新生活多些心理準備。進大學的第一個心理準備是,對大學生活少一點幻想。大學新生入學一兩個月后,我常會收到一些來信,訴說他們對大學生活的“幻滅”之感。來信者抱怨說,真沒想到堂堂高等學府,教學設備如此陳舊,師資水平如此低下,圖書資料如此貧乏,他們甚至懷疑自己當初拼命努力是否值得。我想,他們在入學之前,心里都有一幅“大學”的美麗圖畫,但這幅圖畫多少有些失真。雖然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遠遠趕不上發展的需要。比如這兩年“擴招”,使得許多大學校舍和師資都非常緊張。北京的重點大學,8個人一個宿舍并不少見。除了硬件外,確實也有部分大學老師水平低、不敬業,令學生十分失望。這一方面需要大學進一步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學們能夠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期待。大學與中學的一個很大不同,就是更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同樣的條件下,人可以達到不同的發展水平,可見環境并不能決定一切。進大學的第二個心理準備是,重建生活的目標。我曾在一個重點大學請新生寫出入學后的心理感受,沒想到他們用的最多的詞竟是“茫然”。很多人在上高中時,曾把考上大學作為生活的目標,現在這個目標實現了,新的目標卻不知在哪里。不過,一時的茫然并不要緊。進了大學,思想更成熟,眼界更開闊,經過一段時間探索,完全可以重新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我這里所說的“目標”,并不僅僅是一個“大”理想,而是一套目標體系。在你思考和回答了“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活中什么對我來說最重要”這些基本的問題之后,還要結合現狀,制訂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具體目標,并將它分解為可以一步步實現的小目標。一個有目標的人,會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命。而失去目標的“茫然感”長期延續,就會損耗生命。第三個心理準備,是要重新給自己定位。許多同學考進大學后,會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這種“失落”首先是因為競爭的對手變了,大家都很厲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時的優勢地位;另外,在大學里,競爭的內容也不再僅僅是學習成績,眼界學識、文體特長、社交能力、組織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較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點。不過,有些人會因為看到自己的弱點而自卑,長時間情緒低落,甚至為了避免挫敗感而封閉自己;但也有些人看到弱點卻不會對自己整體否定,他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但仍有自己長處和價值。因此,對自己弱點的“發現”,既可能成為成長的阻力,也可能成為成長的助力,關鍵在于你如何看自己。第四個心理準備,是要學會和適應大學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大學的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師追著學生,而是要學生主動求教老師;大量的時間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師占用;要學會研究性學習,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等等。對于習慣于被老師安排得滿滿的、習慣于死記硬背的同學來說,可能會突然感到“失重”,不知道該學什么、怎樣學。我想,具體的方法因人、因學科而異,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并非僅僅是聽課和讀教科書,和老師同學討論、閱讀參考書目、聽學術講座等等,都是學習,關鍵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校園中的特殊資源,并將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整合。第五個心理準備,是要學會與背景不同人的共同生活,學會合作與分享。這幾年大學中的宿舍矛盾非常突出,許多人認為這是由于獨生子女多了的緣故。其實,大學和中學的一個很大不同是,學生的“異質化”程度更高。中學同學雖然家境不同,但大都是在同一地區生活;而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地區的差異帶來文化的差異,甚至價值觀的差異,比如對待個人空間、個人物品上,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態度往往就不同。因此,宿舍沖突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也有文化沖突、性格沖突。在大學里學會與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學會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沖突,無疑會有利于今后走入社會。第六個心理準備,是學會自我管理。對一部分新生來說,上大學是他們第一次離家,第一次開始獨立生活。因此,學會自我管理也是大學生活的重要一課。需要學會管理的東西挺多??吹靡姷?,如個人生活物品和錢;看不見的,如時間和情緒。個人生活物品怎樣保管、利用(想用時找得到、用得上),現在得自己操心;錢怎樣花,也需要認真計算;而時間怎樣利用,情緒怎樣調整,更是需要學問。自我管理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影響人的學習、工作的效能。從中學進入大學,在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未適應新環境之時,難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非常自然的,你不必為此而焦慮。不過,對新的生活多一點心理準備,你會適應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