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前坐久了,有時有胸悶,氣喘,面部發燒的感覺,我感到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

熱心網友

希望下面的內容對你有所幫助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一、何為電磁輻射:電磁輻射(electromag net ic radiation):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它的傳播速度即為人們通常所說的光速。電磁輻射可按其波長、頻率排列成若干頻率段,形成電磁波譜。頻率越高該輻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學作用也越強。二、電磁輻射的來源:電磁輻射的來源主要有兩類:1天然電磁輻射,如雷電、火山噴發、地震和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暴等;2人工電磁輻射,如空調機、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微波爐、卡拉OK機、電熱毯、移動電話、微波發射站、高壓電線、X光放射線發生器、激光發射器等,在正常工作時所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三、電磁輻射的危害: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波污染”,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之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它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實在不可小覷。1.對人體的危害:近年來,電磁波對人體危害的例子多有發現,只不過其影響程度與所受到的輻射強度及積累的時間長短有關,目前尚未較大范圍地反映出來,所以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有關研究表明,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電磁波的干擾,使人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HA密碼排列錯亂,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等。(3)對視覺系統的影響:表現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表現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5)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癥,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癥,對兒童還可能誘發白血病的產生。(6)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2.其他危害:(1)產生嚴重的電磁干擾,破壞建筑物和電氣設備;(2)在長期存在電磁輻射的區域,如微波發射站所面向的山坡,會造成植物的大面積死亡。(3)電磁輻射有可能泄露你的電腦機密 ,電磁波向外泄漏的途徑有:電腦本身、電源線、連接到電腦的電纜(包括網絡電纜)、電腦的外圍設備。它們所起的作用就跟發射天線一樣。電源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泄漏渠道,因為它連接到公共的電網上,因此就會跟有線電纜有一樣把電腦里頭的信號交連傳送出去。四、電磁輻射有危害的依據:1.事實依據:(1)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離高壓電線太近,受到嚴重電磁污染所致;(2)美國一癌癥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3)電磁輻射對孕婦的危害更大,據最新調查顯示,在中國每年出生的約35萬殘缺兒童中,有25萬為智力殘缺。(4)中國內陸某省對某專業系統十六名女性電腦操作員追蹤調查發現,接觸組月經紊亂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八人十次懷孕中就有四人六次出現異常妊娠。(5)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孕婦每周使用計算機超過二十小時,其流產率增加百分之八十,同時畸形兒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6)幾年前,在風景名勝峨眉山發生過一起微波污染事件,在面向微波發射站的坡面上,由于長期遭受輻射,松樹等自然植被全部枯萎而死,而山的另一面,植被卻郁郁蔥蔥。(7)1995 年 4 月,日本岡山紅十字醫院一位患者的自動點滴器突然停止,經多方調查,最后發現事故的真正“兇手”是同病房病友打手機時產生的電磁波。(8)1997 年 8 月 13 日在深圳機場發生的我國第一起因無線電干擾航空通信導致機場關閉兩個小時的嚴重事件,系深圳機場附近的山頭上無線尋呼臺的發射功率過高所致。2.實驗依據(白鼠試驗):900 MHz微波輻射對小白鼠脂質過氧化作用及神經遞質含量影響射頻微波輻射,特別是高強度的輻射,能引起機體致熱效應,造成健康危害。但也有許多研究資料表明,人體在反復接觸低強度微波照射后,體溫雖無上升,但也能造成機體的健康危害。為探討移動電話手機電磁輻射對使用者健康影響,我們對900MHz微波電磁輻射對小白鼠腦神經遞質含量及全血中谷胱苷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對人的心血管有所影響)、丙二醛(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含量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表1 各組動物全血GSH-Px、MDA及GSH-Px/MDA比值(x±s,n=12)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P組別 平均年齡(x±s) 男/女 吸煙率*(%) 飲酒率(%) 年人均收入(元x±s) 睡眠不規律(%)觀察組 37。1±7。5 65/16 61。7 28。4 12263±3 26。6/21。5對照組 36。1±10。1 47/16 42。9 20。6 8889±3 14。5/3。2** p組別 簡單反應時間 數字跨度得分正確反應次數(ms) 平均反應時間(ms) 最快反應時間(ms) 最慢反應時間(ms) 觀察組 57。3±0。8 446。5±4。7 296。3±7。0 585。2±5。5 19。1±0。5對照組 58。6±0。9 425。0±5。4 285。5±8。 578。3±6。6 19。2±0。5             2。3 兩組人群神經行為測試情感狀態結果比較經協方差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神經行為測試情感狀態得分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見表3)。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神經行為情感狀態得分比較(x±s) 協方差分析組別 Santa Ana提轉敏捷度 數字譯碼得分 Benton視覺記憶得分 目標追蹤得分習慣用手得分 非習慣用手得分 觀察組 28。8±0。5 25。0±1。4 55。7±1。3 8。4±0。2 155。3±3。5對照組 28。5±0。6 28。2±1。8 58。4±1。5 8。5±0。2 158。5±4。1組別 緊張 抑郁 憤怒 有力 疲倦 困惑觀察組 8。62±0。01 7。78±0。02 63。74±0。02 20。49±0。01 5。35±0。01 7。51±0。01對照組 9。46±0。01 8。20±0。03 65。25±0。02 19。27±0。01 5。34±0。02 7。59±0。012。4 神經行為測試結果影響因素分析神經行為測試結果經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表明簡單反應時間測試--正確反應次數與使用手機年限呈負相關(p。尚未見移動電話手機電磁輻射對機體神經行為功能影響的測試調查報道。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移動電話手機可引起使用者出現神經行為反應時間方面的不良反應。移動電話尚處于發展階段,移動電話手機使用者隨使用時間的增長可能造成進一步的健康危害,所以應加強移動電話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移動電話手機電磁輻射強度。五、如何防止電磁輻射所產生的危害:1.防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1)屏蔽室:由金屬(片、網)所構成,多用于對大型機械組或控制室的主動場屏蔽;(2)屏蔽衣屏蔽頭盔和屏蔽眼鏡:這些均是個人防護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輻射強度,以保護從事接觸電磁輻射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3)屏蔽罩:這是對小型儀器的主動場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電阻率小的導電性材料,如銅、鋁等;(4)對于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可以戴耳機來減小電磁輻射,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泰爾實驗室的實驗證明使用耳機通話時頭部受到的輻射量處在直接用手機通話輻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間。2.防止電磁輻射泄露你的電腦機密的方法主要有:(1)被動模式:進行電磁屏蔽,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屏蔽不能徹底,高靈敏度的電磁接收設備還是可以獲取信息;(2)主動模式:發射電磁波,使得用于竊密的電磁接收設備接收到被干擾了的信號。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使用設計得非常好的軟件對接收到的被干擾了的信號進行分析,還是有可能和還原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混合使用這兩種模式。因此,采取被動模式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單一對顯示器進行屏蔽,還不足夠。當要在保密情況下使用電腦的時候,應當把所有不必要的電纜和外圍設備除去。使用電池供電的手提電腦就能夠免除這種連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電源的話,被動模式的濾波設備或者再加上主動模式的干擾信號注入電源線,就成是可考慮采用的措施。六、電磁輻射的功用:1.工農業:如測厚、探傷等;2.醫學:X射線,CAT掃描;七、尾聲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種潛在的積累型危害。如不重視,不僅對這一代人,而且對后代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除了宣傳、普及電磁輻射及防護知識,增強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外,從勞防用品這一方面入手,以“防微杜漸”,顯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盡快制定有關法規和制度并加以實施,這確實已是不容等待。但是公眾對電磁輻射不應該過度的恐慌,要在對電磁輻射有完整、清醒的前提下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電磁輻射對自己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