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秦始皇用的那個,后來沒了.
熱心網友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卞和采來[何氏之壁]。藺相如就是奉[何氏之璧]赴秦后"完璧歸趙"。才演繹一場[將相和]。秦統一中國后撤。得璧。刻為傳國玉璽(國家之印)。劉邦破咸陽后。得秦[傳國玉璽]。繼續把它作為漢朝國家之印。 到公元190年獻帝時期。太后不滿軍閥控制政權。把玉璽砸在地上。壞玉璽一個角。后用黃金鑲上一個角。故叫[金鑲玉璽。]也在這個軍閥混戰時期。玉璽落到軍閥袁紹。袁術手中。他們帶上玉璽。跑回淮陽妄圖以此稱帝。結果在[官渡之戰]被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但[金鑲玉璽]卻失蹤了。從此。[金鑲玉璽]和近代[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一樣。神秘地沒有了。失蹤了 [大。嘆。二]一劇的歷史故事發生在明朝。相距1400年左右。當時根本就沒有[金鑲玉璽]一說。唱腔中"金鑲玉璽"泛指國家之印。并沒有真正的[金鑲玉璽]。 今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保和殿內還存放清朝政府的十幾個各種不同用途的大印。好像是孝元皇后用玉璽來打的王莽的兩個心腹王尋和蘇獻的。 聽說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丟失的。 后來歷朝歷代為了表明自己是中統的,都宣稱自己擁有金鑲玉璽。 清朝玉璽好像是25顆吧。 明朝第一顆據說是唐朝傳下來的,平時從來不用,只用做祭祀上天時用。這顆倒是有點兒金鑲玉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