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A能力在F—16最先進型號之上嗎?。。。

熱心網友

  中國軍事迷盼星星、盼月亮一般期待的J10A 殲擊轟炸機已經于今年8 月配備南京軍區空軍。10 架先導型J10A 率先裝備南京戰區表明這一戰區在最近兩年間已經先后裝備了最先進的J10A、SU30MKK、SU27SK 三種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表明了中國基于“臨戰準備”心理而產生的迫切心態。  10架先導機裝備部隊顯然在于優先培訓種子教官、編寫訓練大綱之用。隨后明年開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J10A 與SU30MKK、SU27SK 同時裝備中國空軍的舉動已經表明空軍開始在物質力量上具備了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空軍轉移的條件,并且生產航空母艦已經不再成為一句空話。兩岸乃至中日空軍已經進入“以優勝優”的時代。  J10A 的發展可謂20 年磨一劍!其間經歷了國際關系的急劇變化,J10A 的假想敵也從原來的MiG25、MiG29、Su27 轉向F16、F15 等美國、臺灣、日本戰斗機。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今日,當J10A 與SU27SK 在南京戰區上空比翼雙飛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具備莫大諷刺意義的空中世界。  中國航空工業基礎薄弱、底氣不足,是妨礙J10A 發展的主要原因。1985 年前后開始正式發展的這種第三代戰斗機從一開始便雄心勃勃,“10 號機”計劃非常龐大,由WS10 渦輪風扇發動機到機載火控雷達一切都從零開始準備。后來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軍方不斷對性能提出新的要求。飛機的名稱也從J10 變成了J10A,“當年研制J10 的第一代人今日已經白發蒼蒼,當J10A 首飛的時候,他們不斷流淚”。盡管由于政治原因,在本屆珠海航空展上航空工業界的專家不愿意多談J10A,但是,還是有人情不自禁地作了以上表示。沒有J10A 的航展令大多數航空迷絕頂失望,但是,J10A 的影子無處不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播出的錄音帶上,只有一秒鐘的一個鏡頭即刻被筆者捕捉,它就是J10A。  對J10A 的采訪也貫穿于平可夫的整個軍事記者生涯。  2000 年俄軍方最權威的消息來源對筆者表示J10A 將配備AL31FN 渦輪風扇發動機。  2001 年年底開始首批54 臺AL31FN 將陸續交付中方。  2002 年3 月,首批俄式Zhemchung 多功能火控雷達交付中國。  2002 年8 月首批10 架裝備1473 國產化雷達的J10A 先導機進入南京軍區空軍。  這僅僅只是包括詹氏防衛周刊在內的國際媒體公開的小小一部分筆者的報道。為了J10A,平可夫的足跡走遍了莫斯科、巴黎、倫敦、珠海,自己也兩鬢白發。與SU27 、SU30MKK 在中國的發展一樣,J10A 的發展也應該有筆者的一份操勞。  J10A 的心臟--- 發動機  J10A 進度嚴重拖后的最主要原因是發動機。第三代以后的戰斗機采用高推重比、大推力、低耗油量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必然的趨勢,然而中國卻沒有研制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歷史。因此,只能暫時使用俄式發動機。AL31FN 由俄羅斯SALYUT 研究生產中心生產,在未來若干年內一共將為中國生產300 臺AL31FN 渦輪風扇發動機。由此推斷,J10A的產量第一總批次未來10 年內將在300 架以上。  為滿足中方提出的要求,SALYUT 對AL31FN 進行了重大的技術改進,以符合J10 戰斗機的機身尺寸。這些改良工作在中方技術人員的參與下進行。包括移動變速器位置,AL31F 的變速器位置在發動機頂部,J10 AL31FN 變速器移動到發動機下方。尺寸的變化還包括縮短長度,由AL31F 的4。99 米縮短到4。897 米,最大外部直徑由AL31F 的1。28 米1。140 米。重量由AL31F 的1570 公斤降低到1547 公斤。AL31FN 使用全動式噴嘴。盡管進行了上述尺寸縮小改良,但是發動機的功率并沒有降低。AL31FN 提供12500kgf 推力,燃油在最佳經濟動力狀態下的消耗量達到0。685kgf*h。發動機采用了模塊化設計。  上述方案的實施,加快了J10A 的研制進度,才可能在今年裝備部隊。隨后將是換裝國產WS10A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問題。目前這一型號的發動機已經在SU27SK 上完成空中測試,可能成為第300 批次以后的J10A 所用發動機。同時還應該成為第4 代重型隱形殲擊機的試飛發動機。為WS10A 加裝矢量噴嘴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江澤民本人高度關心這一工程,并且親自視察了工程。矢量推進技術也是21 世紀航空發動機工業發展的必然高科技方向。通過給發動機尾噴口加裝可以實施轉向的活動式噴嘴,控制發動機產生的動力方向,從而達到更為靈活的飛行性能。俄式SU37、美國F22 殲擊機都采用了類似技術,因此可以實施超常規飛行動作,諸如飛機在小速度狀態下實施360 度后側轉向等等。飛機在頃刻間即可進入大迎角狀態以便以最佳姿態發射導彈。由中國獲得的首批AL31FN 發動機的動向判斷,未來三年之類第一批次的J10A 產量可能達到50 架左右。單發單座的J10A 最大起飛重量18400 公斤,裝備一臺AL31FN 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125。5kN (28。218Ib)。基本上達到了F16 Block 50/52 的水平。后者出力29。000 Ib。  J10A 的大腦--- 火控系統  火控雷達系統是影響J10A 發展的又一個冰山。但是,由第一批J10A 裝備國產1473 型雷達的動向判斷中國方面顯然對自己生產的航電系統具備了信心。視海空軍發展的需求不同,后期型還可能換裝俄羅斯的Zhemchung 火控雷達系統。該雷達前/ 后半球的搜索距離為120-50 公里。邊跟蹤邊掃描20 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的4 個目標。去年10 月中國派遣了一個12 人代表團訪問俄羅斯驗收Zhemchung 雷達。今年4 月獲得了首批雷達。英國皇家空軍的消息來源告訴筆者強調J10A 的火控技術還取決于任務電腦的功能,總之,座艙依然具備很強的功能。“但是它依然是1980 年代的式樣”。  就作戰性能而言,J10A 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J10A 擁有11 個外掛,可以配備國產PL12主動雷達誘導空對空導彈和對地攻擊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艙擁有三個大型中視多功能顯示器。從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達告警、接受、導航、以及相關的雷達數據。J10A 將會提供中國空軍境外打擊的能力,以貫徹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  KANWA 已經把目光注意到J10A 以后的最新一代戰斗機發展。并且取得了下一代隱形重型殲擊機的風洞試驗模型圖片。這一動向表明,中國的航空工業已經正式啟動了第4 代隱形戰斗機研制。J13A 極有可能在未來10 年之內亮相。超音速巡航、全面隱形、武器掛架內藏、擁有相控陣雷達技術,如果達成這些指標,便意味著中國將晉升世界先進戰斗機工業大國的行業。通過研制J10A ,中國顯然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F-16原本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低成本、單座輕型戰斗機,第1種行產型于1979年1月進入現役。幾經改進,前后有A、B、C、N、R、XL、ADF和AFTI/F-16、F-16/J79、NF-16D等11種型種,有些型別的最大起飛重量已近20噸。截止到1996年已生產了3500架以上,裝備了17個國家的空軍和海軍。 F-16C/D是F-16戰斗機的主要型別。1984年7月開始交付給空軍。武器系統包括AN/APG-68多功能雷達、廣角平視顯示器、任務計算機等火控設備和20mm M61“火神”6管炮、AIM-7“麻雀”以及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AIM-120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AGM-65“幼畜”空對地導彈、反輻射導彈和各種炸彈等武器。D型是C型的教練型,1983年首飛,1984年9月開始交付給空軍。目前C型和D型共約生產了1780架。 F—16原型機于1974年2月首飛成功,逐漸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殲擊機種之一。雖然F—16單價為2000萬美元,僅為F—15的一半,但其總體性能并不比F—15差多少,除了載彈量等個別指標低于F—15外,因研制晚于F—15,其他的指標甚至要優于F—15。 研制背景: 7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全面爆發,美國的第二代戰斗機F—4等投入實戰。這代飛機的特點是強調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對機動性能重視不夠。從實戰效果來看,第二代戰斗機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說走了一段彎路。這倒并不是說它的技術水平和性能沒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問題,而是由于對作戰方式的預測與實際情況不符。于是,美國從60年代中后期就開始考慮研制第三代戰斗機。 第三代戰斗機有以下一些主要設計特點: (l)有優良的飛行性能,強調中低空跨音速機動性能和遠程作戰能力; (2)機載電子設備先進,有良好的全天候作戰能力,下視下射能力大為提高; (3)機載武器毀傷威力強。有相當強的近戰火力,還普遍配備了中遠距全向全高度攔射導彈; (4)突出空戰能力,但也多兼有良好的對地攻擊能力; (5)飛機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能好,改進發展潛力大。 F-16在設計制造之初,就采用了不少新的技術,這在當時來說,也是甚為先進的。 這些新的技術主要有:邊條翼。沿前機身裝有大后掠角、前緣銳利的邊條翼,在機翼和機身連接部分提供可控渦流,因而即使在大迎角時也可保持附面層不分離,提高了升力和安定性。前緣機動襟翼。這種襟冀使機翼翼型有可變彎度,在持續大過載轉彎中能提高升阻比。翼身融合體。F—16的外形據說是從50多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特點是機翼機身結合處經過仔細整流,使之平滑過渡,融為一體。主要優點是減小波阻,提高升阻比和跨音速顫振邊界,增強剛度,使飛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并且增大機內容積和減輕飛機重量。 高過載座艙。普通座椅向后傾斜12一13度,而F—16采用高過載座艙,其座椅向后傾斜30度,腳蹬提高。這種姿勢能提高飛行員抗過載能力至少0.6-1G,一般均可承受到9G,超過原來允許的7.3g。此外,還可以維持飛行員的視覺功能。電傳操縱系統。主要由信號轉換裝置、飛行控制計算機、電纜和動作裝置組成。這種操縱系統是將飛行員發出的操縱信號,經過變換器變成電信號,再通過電纜直接傳輸到自主式舵機勸一種系統,優點是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易于安裝,維修,改善了飛機操縱品質,提高了操縱系統的可靠性,減輕了飛行演的工作負擔。 放寬靜穩定性。采用放寬靜穩定性技術,即放松了對靜穩定性的嚴格限制,氣動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前面。飛機的靜穩定性則變得極小或不穩定。因而飛機在低速飛行時靜穩定度是負值,飛行時主要靠“增穩系統”自動控制舵面,保證穩定飛行;在高速飛行時,飛機的靜穩定度才為正值。這樣做的優點是可減小尾翼尺寸,降低結構重量和阻力,改善飛機的操縱性和機動能力。 使用復合材料。 F—16飛機的尾翼采用復合材料,比采用鋁合金材料的尾翼輕30%。 F—16飛機的座艙它采用氣泡式座艙蓋,飛行員的視界很寬,其上半球的視野達36O度,側向為260度,前后為195度,側下方40度,前下方15度。飛行員的坐椅能向后傾斜30。這有利于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據稱其短時間的抗過載能力可達8—9g。為便于飛行員在身體后傾狀態下操縱飛機,F—16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側桿”方案,即將駕駛桿裝在坐椅的扶手上。這樣也提高了在高機動環境下,駕駛員對飛機的控制能力。 這使 F—16具有結構重量輕,外掛載荷大,對空和對地作戰能力比較好等特點。 由于F—16飛機的氣動布局先進;發動機的推重比高,因而其飛行性能、尤其是機動性能是相當不錯的。F—16的最大飛行速度與大多數第二代戰斗機差不太多,約在M2左右;但其最大飛行表速大,可達1480公里/小時。由于F—16飛機的推重比大、翼載荷低,因而機動性能相當好。F—16在M1.5前的水平增速性能是相當好的。在高度6000米時,從 M0.9增速到M1.2僅需19秒鐘,增速到M1.5需48秒鐘。F—16的可用升力系數較大、翼載荷又低,所以瞬時盤旋角速度較大。超低空低速飛行時,其瞬時盤旋角速度可達25.5度/秒。穩定盤旋性能也較好,在飛行速度為M0.7時,其盤旋半徑僅為650米。當飛行高度超過11000米、特別是進行超音速飛行時,其盤旋性能下降較為明顯。 F—16的升限并不很高,約18000米左右,但其爬升性能很不錯。在海平面,其最大爬升率為305米/秒左右;在6000米高度,爬升率為183米/秒;高度為9000米時,其爬升率仍達120米/秒。當速度超過M1.5、高度大于I1000米時,爬升性能下降較快。F—16飛機的氣動性能較好、機內載油系數較高、發動機的耗油率較低,因而飛機的航程較大。其不帶副油箱的航程為1825公里,外接3個副油箱時的最大轉場航程為3800公里左右。執行截擊任務時的作戰半徑可超過900公里;空中巡邏時的作戰半徑為700公里左右;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根據外接和飛行剖面的不同,其作戰半徑為440—1400公里左右。 機載設備 早期的F-16A主要設備有:APG一66脈沖多普勒雷達,下視距離37—56公里,上視距離46—74公里;AN/ARN—108儀表著陸系統;SKN-2400慣導系統;雷達光電顯示設備;中央大氣數據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等。F—16A裝AN/APG—66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進行空戰時有四種工作狀態,即仰視搜索和跟蹤,俯視搜索和跟蹤,格斗自動截獲目標,自動工作。對于雷達反射面積為5米的目標,APG—66雷達的發現距離,仰視為60—90公里,俯視為46—65公里。對于圖—95飛機這樣的大型目標,其最大發現距離可達140公里左右。 在空對地工作狀態,APG—66雷達有7種工作模式:空對地測距,真實波束地圖測繪,擴展的真實波束地圖測繪,多普勒波速銳化,信標,圖象凍結,對海搜索。而改進型的F—16C采用AN/APG—68火控雷達,這種雷達是由APG—66發展而成的。主要是對三個部件進行了改進,即可編程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低脈沖重復頻率組件。據稱,APG—68的探測距離比APG—66增大40%。這種雷達具有隨要求和武器變化而重編程序、高分辨力地圖測繪、超視距目標識別等能力。它能與“響尾蛇”、“麻雀”、AIM—120等空對空導彈配用。在空對空邊掃描,邊跟蹤狀態時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 在使用航炮時,可先用前置角計算光學顯示和快速熱線顯示模式。在執行對地任務時,有8種工作狀態可選用,即連續計算命中點,連續計算投點,甩投,光電式制導武器投放,掃射,信標,目視地標點和人工方式等。此外,F-16C和F-16A相比,還多了夜間低空導航和瞄準紅外吊艙系統,顯示裝置和計算機也作了改進。 武器系統 F—16飛機裝有1門M61A1型6管航炮,備彈515發,可與雷達和計算機配合計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F—16A有9個外接點:左右翼尖各1個,左右機翼下各3個,機身腹部1個。翼尖和機翼外測掛架只能掛裝“響尾蛇”導彈,翼尖掛架最大承受過載9g,機翼外側掛架過載限制為5.5g。機翼中掛架可掛裝格斗導彈或各種空對地武器,機翼內側掛架可掛裝制導炸彈,核彈和常規炸彈,空對地導彈、子母彈箱和火箭彈或1個1400升的副油箱,這2對掛架的最大承受過載均為5.5g。機身腹部掛架可掛炸彈或1個1135升的副油箱。F—16A的最大外掛載荷為4760公斤(機油),6890公斤(機內減 F-16A的主要武器是空戰武器是“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其型號為AIM—9L,還有一種出口型的編號為AIM—9P—3。AIM—9L的最大射程為7公里左右,最大過載26—35g,離軸發射角正負30度,有一定購全向攻擊能力,其實戰戰果較好,AIM—9P—3是由AIM—9或AIM—9J改進而成,其性能不如AIM—9L。和F-16A相比,改進型的F—16C外接點的數量沒有變化,但可掛裝“麻雀”中距空對空導彈。而更加先進的AIM—120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現已成為F-16C/D的制式武器,F-16A/B并不能裝載。F—16C桂裝“藍盾”短艙后,投放激光制導炸彈時可由本機進行激光照射。新生產的F—16C還可使用空對艦導彈、反雷達導彈、“幼畜”AGM—65空對地導彈等對地攻擊武器。 F—16主要型別 F—16至今已有10多種改型,如單座戰斗機、雙座戰斗/教練機,偵察機、先進技術試驗機等類別其不同的構型可能達幾十種,但最主要的型別只有4種:A型,基本型;B型,雙座戰斗/教練型;C型,A型的改進型;D型,B型的改進型。 F—16A/B型一起裝備部隊。A型與B型的比例是2:1,也就是說,每裝備兩架A型戰斗機,就要同時裝備一架B型,主要作為教練型。最初美軍裝備的都是這種A/ B型戰斗機。后來經過不斷改進,在1984年出型F-16A/B的改進型F—16C/D。剛一開始,美國國會不批準向國外輸出F—16A/B這樣的戰斗機。后來,F—16C/D誕生了,美國國會才批準向國外銷售F—16A/B戰斗機。 目前美國空、海軍共有F—16戰斗機2800余架,大部分為F—16C/D型。第15批生產型F一16B飛機 第15批生產型 F—16B是新一代戰斗機。由于它加大了尾冀,所以在大迎角操縱時更加安全,同時也改變了低速飛行和進場著陸時的操縱性。但是,尾翼加大也帶來了機動飛行中阻力增大的問題。F—16B戰斗機在左右翼尖上各掛一枚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在翼根掛兩個1400升或2271另的副油箱;翼下外掛架也可以掛載武器,機腹中心線上的接架可掛一個1400升的副油箱,或一個AIQ一131電子對抗吊艙或一個偵察吊艙。90年代使用的第30批生產型F—16戰斗機更加先進。這批F—16將裝備休斯公司的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和LANTIRN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吊艙。機身的左側裝有美國空軍20毫米M61六管“火神”航炮,備彈510發。機身下部的進氣道和深深的附面層吸除縫給人以深刻印象。但是,這種裝備容易吸入外來物,如果在臟跑道上起降,就可能帶來問題。前機身邊條改為與座艙垂直,不但增加了機冀的升力,也改善了飛機橫向安定性,這等于增加了安定面的面積。 1975年,美國空軍第一種第三代戰斗機F—15服役。這是一種研制得很成功的飛機,與上一代戰斗機相比,不僅性能水平有臺階性的提高,而且作戰效能明顯增強,在實戰中戰果累累。截至目前,F—15在空戰中已取得96:0的好成績。但是這種飛機的價格較昂貴,即使是美國也難于承擔購置大量F—15飛機的費用。美國空軍為了解決經費與所需戰斗機數量之間的矛盾,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原則,即數量較少的高性能飛機與數量較多、性能和價格較低的飛機配合使用。F—16飛機就成為這種低檔飛機”的候選對象。 其實,F—16一開始并不是作為與F—15搭配的“低檔飛機”來研制的。它是美國空軍“輕型戰斗機原型機研制計劃”的競爭機。1972年1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輕型戰斗機"研制計劃,目的是驗證在戰斗機上采用新技術。并沒打算真的搞一個投產型號.其主要技術要求是最大飛 機速度M2,升限18000米,在9000米高度從M0.9加速到M1.5所需時間不超過1分鐘,在12000米高度、速度為M0.9時的過載為3—4g,飛機的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便宜。四個月后,就從五家參加強標的公司中選定通用動力公司的401和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兩個方案,并簽訂合同要求兩家公司各制造兩架原型機,進行試飛競爭.通用動力公司的4O1方案軍用編號為YF—16;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軍用編號為YF—17.原型機制成后,經過一年時間的競爭試飛。 1972年4月,美國選中了通用動力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的方案,并簽訂合同要這兩家公司各研制兩架原型機進行試飛競爭。通用動力公司方案的軍用編號為YF—16,諾斯羅普公司方案的軍用編號為YF—17。1974年4月,美國政府決定從YF—16和17兩種原型機中選擇一種投人生產,與F—15飛機搭配使用,即充當“高低搭配”中的低檔飛機。1975年1月,美國空軍宣布YF—16中選,正式確定飛機的軍用編號為F—16。1978年末,F—16開始裝備美國空軍,目前生產總數已達4000架左右,F-16現已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機種之一,共訂購了1859架。且向向多個國家出口,國外用戶有比利時、丹麥、荷蘭、娜威等四國,以及以色列、埃及、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南朝鮮、泰國、印尼、新加坡、巴林和委內瑞拉等.前四國還與美國合作生產.外國用戶訂購總數超過千架,難怪F—16有"國際戰斗機"之譽,F16生產型機 技術特點 雖說F—16是一種“低檔”飛機,但這是與F—15相比而言的,從F—16本身的性能水平來看,應當說是相當好的。“低檔”的低,主要是指價格和一些性能,從技術水平來講,F—16不僅不低,有些方面比F—15更先進。另外,當時F—16為了降低成本,因而機載電子設備比較簡單,后幾經改進其機載電子設備已日趨完善和先進,作戰效能和價格也隨之上升。因而,是否還能冠以“低檔”的稱號,也是值得商榷的。 實戰表明,F—16飛機的空戰性能極佳。它問世不久,美國就把約40架F—16A式殲擊機賣給了其中東盟友以色列。素以英勇善戰著稱的以軍飛行員很快就將這處飛機的性能發揮得非常出色,以兩次遠程奔襲作戰使F—16名揚四海。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在實戰中首次使用了F—16。F—16名揚四海。在這場戰爭中部署量最多:251架;出動量最大:13480架次;在美軍飛機中出動率最高:平均每架飛機出動537次;執行任務種類最多:有戰略進攻、爭奪制空權、壓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斷的近距支援,堪稱是“沙漠風暴”等行動中的一大主力。 。

熱心網友

我認為是的。

熱心網友

殲10的整體性能水平應與美國的F16BOLCK40批次的基本相當,(主要指的是機載電子設備方面)而在雷達性能上仍高于40批次上裝備的AN/APG68雷達,特別是10號的可一欠次攻擊4個目標,而68雷達只能攻擊2個,這只是對空作戰方面。在對地方面,10號一明顯不如F16,特別是后期改型,其中主要的原因與F16一致。F16最早也是一種專用制空戰斗機,10號研制的最初目標也是如此。所以說,在對空性能上10號與世界一些先進三代機相當,而在對地方面則要差一些,也許在以后的改進型可能得到加強。

熱心網友

F16也在不斷改進,現在的F16已經不是80年代時候的F16了,不能簡單地認為殲10比F16好,即使是綜合戰斗力上考慮。

熱心網友

殲10的電子性能和火控系統不如F16,動力性能和機動性能比F16強

熱心網友

F16是美國70年代開始研發的三代戰機,如果單按性能比的話,J10可能要略勝一籌,當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美國現在已開始用F22,所以我們也不能太樂觀。

熱心網友

J-10是3代半戰斗機 又是新研制的 肯定比F16強 而且升級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