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海嘯來臨時,洶涌的海浪撲向位于斯里蘭卡東南部的亞拉(Yala)國家公園,這里是斯里蘭卡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有數百頭野象和不少美洲豹在這里生活。野生動物專家12月29日對路透社記者說:“令人奇怪的是,我們沒有找到一具動物尸體。沒有一頭大象死亡,我們甚至沒找到一只野兔的尸體。”

熱心網友

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以后,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先后報道了災難中的奇觀:大災之后,動物尸體罕見。特別是印度南部TamilNadu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及斯里蘭卡的Yala野生動物保護區,原來棲息在海邊的野生動物在海嘯到來之前紛紛逃生,海嘯以后又重返棲息地。   動物感知大陸地震以及海嘯的記錄早已有之。在我國,民間也流傳各種大地震前夕動物反常現象的傳說,但是由于觀察數據的不確定性,這些傳說難以獲得學術界的一致認可。   就是在此次印度洋大海嘯中,有人報告狗成功逃生,也有人報告狗在海嘯中死亡。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如果我們假設動物能夠感知海嘯,那么動物到底是感知地震波還是感知海嘯巨浪發出的低頻次聲信號?   這里先介紹路透社的一則報道:在泰國,大象不同凡響的吼聲拯救了數十位國外旅游者的生命。泰國馴象人Dang及他的妻子Kulada向路透社的記者介紹說,在印度洋大地震發生的同時,他們馴養的大象突然吼叫,非常反常,因為這些大象平時是不叫的。隨后大象安靜下來,大約1小時以后又開始吼叫,此時馴象人的安撫不起作用,大象載著外國游客自行其是地往山上走,隨后人們發現海嘯巨浪正在向海邊的旅游勝地襲來。游客們因為大象的先知先覺而獲救。   其實,大象的特殊吼聲及聽覺早已進入科學家的視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者CaitlinO'Connell-Rodwell,RolandGünther及SimonKlemperer的研究表明,大象能夠發出一種頻率在30赫茲以下的低頻波,這種低頻波能夠通過地面傳播2千米之遠,這種低頻波成為象群在茂密叢林中進行信息溝通的一種主要手段,因為聲波在叢林中的傳播距離很有限。專家們認為,大象的這種低頻波通信實際上就是一種地震波通信。這種低頻波也是一種次聲。大象既然能夠發射并接收地震波,那么對地震波敏感也就不足為奇。   斯坦福大學學者的研究是否能得到學術界的一致認可?筆者目前不能妄作結論。   地震波分為體波及面波,體波有P波,S波,面波有Love波及Rayleigh波。那么大象用以通信的地震波是哪一種呢?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到physicsweb網站瀏覽有關報道。 。

熱心網友

因為動物的第六感挽救了它們的性命.

熱心網友

因為動物的第六感挽救了它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