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某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規定中午12時下班,而機關食堂從11時起就開飯,不少機關干部提前下班就餐,影響工作,政府辦公室主任擬將食堂開飯時間改為12時,并就此事請示領導。秘書長同意辦公室主任意見,而分管機關事務的副秘書長考慮到家屬就餐和避免就餐時間太集中所造成的排隊等候,則主張該為11時30分開飯。由于領導意見不一致,辦公室主任無所適從,此事只得作罷。從行政組織的指導原則來考察更改開飯時間一事為什么未能辦成?如果你是辦公室主任,準備怎樣處理此事?[案例分析]二:某市公安局新上任的交通處處長張某,為盡快改變交通處存在的紀律松弛、干警不安于位的落后狀況,他首先深入基層單位和干警進行調查研究。然后,他針對該處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如:(一)派人到外地學習先進交通管理經驗,制訂崗位責任制;(二)對少數違法亂紀干警給予必要的懲處;(三)派工作組進駐問題多的交通隊;(四)改善干警工作條件和必要的福利待遇。這些措施實施后,該處工作有了明顯起色,張處長的威信也因此大大提高。各科、隊和幾位副處長遇事不論大小都要向他請示,沒有他的點頭許多事情就很難辦。張處長自認為:領導干部的威信就是要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來樹立,手中無權就談不上威信,就沒有號召力。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張處長通過使用行政手段,雖然使交通處的工作有了明顯起色,樹立了個人威信,但該處存在的主要問題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而且還使一些人害怕他,對他敬而遠之。后來他離休了,他的威信也隨之消失了。交通處的干警對他褒貶不一,有的說:交通處沒有張處長這樣的干部不行;有的說:一個領導干部僅靠權力來樹立威信是調動不起下屬人員的積極性的。 試分析:行政領導者的威信(或影響力)來自哪里?張處長建立起的威信為什么不能持久?[案例分析]三:為了加強縣文化局的領導班子建設,某市人民政府辦公會議決定任命張某為縣文化局局長,并以縣人民政府的名義發出了正式任命通知。該縣人大常委會認為縣政府的任命通知違背了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遂建議縣人民政府予以糾正,但縣人民政府不予理睬。為此,縣人大常委會專門召開了常委會議,委員們一致通過了撤消縣人民政府關于任命文化局長的決定。 請從行政法制、行政監督的角度來分析該縣人民政府、縣人大常委會對上述問題的處理是否得當?為什么?[案例分析]四:某市制革廠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氣熏天。附近1000多戶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某報記者對此作了專門的采訪,并在該報的監督專欄里對有關部門提出了批評和建議,終于促使有關部門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解決了下水道堵塞問題。 請從行政監督的角度看,上述報紙的報道和批評屬于何種監督?這種監督具有什么作用?[案例分析]五:A湖是某市的一大風景點,又是市民的飲水源。1987年發現其西北岸邊幾百米的湖面被藍藻覆蓋,水生生物被窒息,水質惡臭,水廠被迫停止供應市民用水。省市領導對此非常焦慮,決心治理A湖。省政府派一位副省長帶領有關人員到主要污染源之一的南西河去檢查,見到鋼鐵廠、化工廠、造紙廠等流出的污水都向A湖流淌。省政府很快就保護A湖水資源問題制定出規章。市政府為治理A湖成立了常設機構:劃定5公里以內保護區不準建污染水源的工廠,責成環保部門加強治理藍藻的科研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向市民進行環保教育,經過一年多努力,A湖流域500萬人民群眾的恢復A湖秀麗姿色的盼望,即將成為顯示。有些人對政府治理A湖污染的工作提出異議,說什么:政府何必花這么大財力、精力來管這本該是那些污染水源的工廠應負責的事;重重懲罰那些工廠,問題就可解決;A湖污染治理,一般市民沒有責任,何必老是向市民大作宣傳呢!試從行政職能的角度出發,分析上述案例中政府的做法是否值得?三種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案例分析]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前幾年因受賄鋃鐺入獄而"名噪一時"的某省級干部的自白頗為典型。他說:"近幾年來,我官做大了,便放松自己,不注意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沒有了堅定的道德信念,再加上來自各方面的監督制約很少,即使有也是形式化、表面化,因而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地被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淹沒了。"請運用行政道德的有關理論,分析在新形勢下應如何制止政府官員腐敗。

熱心網友

案例一:政府機關辦事太麻煩,就其內部事件都要請示來,批示去,要在別的單位,早就解決了,延長開飯時間,11點家屬打飯,12點工作人員打飯。再怎樣也不能因吃飯耽誤工作,一點沒有敬業精神,盡拿老百姓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