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六歲上一年級,每次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地,以至在考試的時沒能答完試題。遇到動腦的題又不愿多想,總依靠我為她完成,所以成績總是很差。讓我傷透了心,現向大家請教一下,怎么才能改掉這壞毛病。
熱心網友
初為人父母,您一定會給呱呱墜地的小寶寶準備各種東西。我想,除了生活必需品,您一定不會忘了把那些有助于小寶寶智力發展的用品,如教育音帶、智力開發卡片或是玩具,列入購物計劃之中。 那么,這些智力開發用品,是否會真正幫助小寶寶的智力發展?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做才會使小寶寶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在這里,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談一些看法和具體做法。 小寶寶出生時已擁有一個了不起的腦袋 為了便于后面的說明,我們在這兒先對人腦做一個簡單說明。 眾所周知,人的腦可以分為大腦和小腦兩大部分,由4個“葉”即“頂葉”、“額葉”、“顳葉”和“枕葉”組成的大腦,占了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70%。 頂葉皮質對語言、視覺空間和軀體感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額葉皮質具有多種感覺功能,而且對于運動、情緒表達以及語言表達(左側)都有重要作用。 讓我們來看看新生兒的大腦具備著怎樣的構造。 心理學家們發現,小寶寶出生時已擁有一個了不起的腦袋。 當新生兒出生時,頂葉皮質的神經系統已基本完備,并能基本控制新生兒的手腳活動;當新生兒長到2~3個月的時候,頂葉皮質開始活動。因此,嬰兒的眼和手的配合就來得更加靈活,還可識別物體。 額葉皮質則要等到新生兒長到1歲左右才慢慢發展,隨著額葉皮質的發展,嬰兒的會話能力和推理能力也開始得到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的小腦。 小腦掌握著平衡感覺,當胎兒出生時,為了能讓新生兒保持姿勢平衡。小腦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當胎兒呱呱墜地時,腦中那些支配人的呼吸、心跳、運動等神經系統已完備,可是,那些支配人的會話能力和推理能力等高級機能的神經系統還處于未開化狀態。嬰幼兒以后的種種經歷,是促使這些神經系統生長發展的主要因素。 那么,當你懷抱著剛剛來到人間的小寶寶,您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來促進他(她)的大腦中的掌管高級機能的神經系統的生長,從而使您的小寶寶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呢? 請用母乳喂養 眾所周知,喝母乳的嬰兒,要比人工喂養的嬰兒來得健康,不易感染疾病和過敏。然而,用母乳喂養大的孩子,真的會更聰明嗎?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回答是肯定的。 研究結果1:用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 有研究表明,用母乳喂養大的孩子的智力商數,要比靠人工喂養大的孩子的智力商數平均高出8分左右。 還有的研究發現了這樣的事實,不管是在對嬰幼兒進行智力測驗中得出的結果,還是在小學生的成績記錄本上,用母乳喂養大的孩子的得分更高。 研究結果2:母乳有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 1992年,有一篇關于早產兒的研究報告引起了轟動。研究者用乳汁滴入早產兒的口中,看他們的生長情況。給其中一組的早產兒滴入的是母乳,而給另一組早產兒滴入的是奶粉。結果,被滴入母乳的早產兒,比起另一組早產兒來,他們的生長發育要快得多。 “雖然還不能絕對地說,不用母乳喂養的孩子不聰明,但許多文獻卻說明了這一點。”全美小兒科學研究會的加德納德士的這番話意味深長。 請給孩子更多的愛 母乳喂養有利于嬰兒的腦的發展,但作為聰明的母親,要做的還不僅僅局限于此。與此同時,應把自己的一片愛心奉獻。愛,是使您的小寶寶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的重要條件之一。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受到愛護的嬰兒和受到虐待的嬰兒,他們的腦的發展情況完全不同。受到愛護的嬰兒的腦內額葉皮質,能得到迅速生成發展,神經細胞的活動非常頻繁。而受到虐待的嬰兒,腦內額葉皮質的生成發展緩慢,神經細胞的活動基本處于停頓狀態。因為額葉皮質與人的感知能力、感情智商以及語言能力等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生成發展對孩子將來是否能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有著很大影響。 請多跟小寶寶說話 華盛頓大學的科爾是研究嬰兒聽覺的專家。他根據腦內皮質的神經元的活動區域,勾畫了腦內“聽覺地圖”。嬰兒的腦內“聽覺地圖”,大概到一歲左右完成。神經元到這個時期為止,從來沒有對進入聽覺地圖的聲音會難以分辨。因此,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到0歲的嬰兒的耳朵里,越能促進嬰兒的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有研究表明,幼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孩子說話的數量。研究者在對20個月嬰兒的詞匯掌握的調查中,得到了這樣的結果,比起不太能聽到母親說話的嬰兒來,經常聽母親說話的嬰兒所掌握的詞匯要多131個(平均)。而在對2歲的嬰兒所作的同樣的調查中,兩組之間所掌握的詞匯量的差距,竟達295個(平均)。 那么,讓嬰兒坐在電視機前,請熒屏人物代替母親說話,是否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呢?回答是“不”。因為對嬰兒來說,如果所說的話和眼前發生的事沒有任何關聯,這些話語對嬰兒來說只不過是噪音而已。 請讓小寶寶的手指接觸琴鍵 “因果關系”的理解和掌握,是邏輯思維的關鍵所在。要促進嬰兒腦內主管抽象思維等高級機能的皮質的神經元的生成發展,重要因素有兩個: 一是情感。當您的小寶寶開始注意到,在自己微笑的時候,您也會對他(她)報之微笑時,腦內主管抽象思維的皮質的神經鍵就會迅速形成。由此,神經鍵就成為他(她)理解和掌握復雜的“因果關系”能力發展的起點。像這樣把感情和概念以及語言聯系起來的能力發展,一般是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后的7~12個月左右。 二是音樂。音樂對促進嬰兒腦內主管抽象思維等高級機能的皮質的神經元的生成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音樂對促進嬰兒認識時間和空間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根據美國的神經科學研究雜志(1996年2月號)上登載的一篇論文,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結果:認識時間和空間能力只具平均水平的3~4歲的兒童,通過每周一次的鋼琴學習,半年后,在認識時間和空間能力的測驗中,有34%的兒童顯示出高于原來的平均能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那些在這半年中學習其他方面內容(如:學會用電腦的鼠標器進行操作、唱歌等)的兒童,在測驗中,他們的認識時間和空間能力與原先相比,沒得到提高。對這樣的結果,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格爾登·蕭做了如下解釋:“當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敲擊鋼琴鍵盤,演奏樂曲時,腦內的連接空間(鍵盤)和時間(樂曲)的神經元得到了刺激和強化。” 尋找出最適合小寶寶的有效強化刺激方式 要促進嬰兒的腦的發展,固然離不開對嬰兒進行一些適當的強化刺激,但適當的強化刺激,并不是完全靠那些價格昂貴的智力玩具來進行的。心理專家們認為,在一般的家庭環境中,就可以提供滿足嬰兒的腦的發展所需要的有效強化刺激。 在家里,要對您的小寶寶施行有效強化訓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自己制作語言小卡片。上文中講述了母親與嬰兒之間的會話的重要性。在這兒介紹一個有利于發展嬰兒的潛在能力的簡單方法,那就是為您的小寶寶制作語言小卡片。 美國的人類潛能研究所所長德爾曼發明了一個極為簡單可行的訓練嬰兒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將單詞和詞組分別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而后逐個展示給嬰兒看。什么時候開始訓練為好?回答是越早越好。訓練時間可以自己安排。 這樣的訓練方法雖然簡單,但在美國獲得了很大效果。有2萬多名家長談了實踐體會。其中有一位43歲的母親,對她的3個孩子同時試行了這樣的訓練。3個孩子的年齡分別為3歲、9個月和剛出生。兩個大一些的孩子都取得了效果,最為令人吃驚的是最小的孩子,到9個月時就能認識小卡片上的單詞。 第二,發現最適合您的小寶寶的強化刺激方式。大多數的心理專家們認為,比買那些智力玩具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對孩子進行仔細觀察,看看哪種強化刺激方式最適合您的小寶寶。 有些父母針對自己的孩子的特點,進行著非常樸素的嬰兒早期教育。比如有位母親,當她的女兒出生3個月的時候,她發現女兒對做成圓筒形的卡片特別感興趣,一看到這樣的卡片就顯得非常高興。因此,她就把語言小卡片都做成了圓筒形。還有一位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最喜歡看由光與影構成的各種形狀。所以,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她總把兒子放在能看到陽光透過樹叢的地方睡覺。 怎樣才能使您的小寶寶能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解開這把鎖的鑰匙就掌握在您的手中! 。
熱心網友
孩子學習要從小培養。我女兒四年級,原來一直是由家長負責給孩子聽寫語文的生字,背誦課文等,這回換了新老師,從這個學期我就沒有再管她,老師每天留的作業也不太多,每次單元聽寫,只要全對,下課語文就可以少寫生詞的遍數,這樣孩子們的積極性提高很大,都想少寫,但是要是有聽寫錯誤,生詞寫的遍數就得番倍。我女兒也為少寫而努力,所以語文沒有怎么管她。省心不少。我女兒也是寫作業慢,磨洋工,你看她一眼,馬上寫作業,不看她就開始玩鉛筆呀,橡皮呀,為此我也頭疼不少。后來我要求她,每次寫完一項作業就在記作業(老師每天都用記作業本記作業)的后面寫上所用的時間,這樣起碼她能稍微快一些。不過她考試倒是挺快的。還有孩子剛上學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再給孩子自行留家庭作業,孩子會產生厭學心理,再糾正就難了。我女兒剛上學時,我就給她留家庭作業,主要怕她跟不上,老想讓她多學一些,結果適得其反,一寫作業她就煩,弄得我還挺生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被剝奪了,那童年會多可憐呀,再說中學以后學習任務會繁重,只有小學期間能快樂地享受。可以買個復讀機,讓孩子自己將每一課的生詞錄音,再自己放音聽寫,你給判分,這樣孩子會有些興趣,你也會省心些。多給判高分,也可讓孩子自己打分,你檢查。別對孩子太嚴厲,要多夸獎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聰明,是班里的好學生,這樣會每天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充滿自信。可以多買些課外讀物,豐富知識,引發讀書和學習的興趣。要讓孩子多復述課上老師講的內容,做到要與孩子共同學習的姿態,讓孩子給講數學題,自己當一回學生,這樣孩子才能認真聽講,給家長當老師。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做好作業,學習應該沒有問題。永遠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她堅強的后盾,遇到難題和困難,家長會與她共同解決。試試看吧。。
熱心網友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但是有些學生對學習全無興趣,如何加以引導和培養呢?昨日,在本報舉辦的第十六期家長學堂上,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武漢“明心奧數”創始人劉嘉老師為260余名家長授課。 愛好不等于興趣 不少家長把“興趣”和“愛好”兩個概念等同起來,發現孩子愛好某一事物時,就認為他對其產生了興趣。其實不然,劉嘉認為,這兩個概念有區別,家長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把它們區分開來,才能有效地對孩子興趣加以引導和培養。 在這兩個概念中,“愛好”的范圍很廣,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興趣是人們對某一事物高層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看電視,這只能說他愛好看電視,而非興趣。所以,家長培養孩子的興趣要多樣化,但不能太濫,要讓孩子專心致志地集中到一兩門主要興趣上,而把其他的興趣作為一般愛好就行。 怎樣發現孩子的興趣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沒有誰比父母更能發掘他們的興趣所在。例如劉嘉曾教過一名學生名叫胡勁,現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學,他的父母就是有心人,看到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便重點培養。 胡勁讀小學時,對馬桶的工作原理產生了好奇,便動手拆了自家的馬桶,父母很支持孩子的這一做法。其間,胡勁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并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父母又因勢利導送胡勁學奧數,一直到現在,胡勁對數學熱情不減。 擴展視野對發現興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事物,他們很難對外界發生興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難找出孩子的興趣。因此,父母應該創造機會擴展孩子的視野。比如,當發現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雙眼發光的事物時,這種興趣就值得培養,父母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 興趣培養五點注意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發牢騷:孩子喜歡玩,為什么就是不愛學呢?劉嘉建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注意五個方面—— 啟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欲小孩子特別愛問“為什么”、“這是怎么回事?”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家長則會顯得不耐煩。然而,這些問題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家長應該耐心面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解釋。 從游戲中開發孩子的興趣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戲也能激發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同時,因為孩子的年齡偏小,他對有興趣的事情,一開始往往只憑好奇和熱情。因此,家長要引導他從興趣中探索和思考,從興趣中獲得科學知識,使其保持興趣的長久性。對孩子的興趣不聞不問無動于衷,是做家長的大忌。 學會鼓勵孩子家長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個權威評價者,他們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如果家長總是“打擊”孩子,有可能摧毀其求知欲。因此,當孩子做得好時,家長可以適時表揚,可當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敗時,要先發現孩子有創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勵他們。 把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也許有的孩子對學習某一科目的確沒有直接興趣。劉嘉舉例說,有名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但是他的目標明確,想讀名校、考上重點大學,結果他的成績也不錯。這名學生對數學是一種間接興趣,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就要琢磨如何把其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畢竟有了直接興趣,內動力才強,才能學得持久。在這一轉化中,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很重要。孩子學有成就,才能激發他對學習的直接興趣,產生內動力,主動而學。 教給孩子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高效的學習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發現樂趣,學有成就,這是保持興趣的動力源。 培訓要尊重孩子興趣 如今,培優成風,包含藝術、體育、科目學習等多方面內容。但課外培訓只有建立在孩子有興趣的基礎上,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家長盲目跟風、功利思想嚴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學習特點,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現場問答 問:我的孩子讀五年級,學奧數2年了,但他覺得奧數題太難,平時也不愿意多做奧數題,該怎么辦? 答(劉嘉,下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解答奧數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孩子若對奧數有著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勇氣和信心面對困難。因此,家長要注重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問:課外培訓與學校教育、家庭輔導怎樣配合進行? 答:學校教育和課外培訓各有側重,可有機結合起來。學校教育是主導,家長要教育孩子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上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勇于發言。 課外培訓的教學重點是對學校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提高,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意愿來選擇是否上課外培訓班。若孩子饒有興致,有進一步探究更深知識的欲望,家長可通過課外培訓滿足其這方面的學習需求。 問:怎樣幫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答:粗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所學內容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所致。孩子平時做練習時因為是將同類題目歸納在一起,所以思路清晰,也能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因而正確率較高。但在考試中,各類題型的試題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求解,這時難免細節失誤,導致做題錯誤。其實,這種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對所考題目范圍的知識掌握不牢。第二種粗心是在解題中把符號和數字寫錯等情況,對此,家長應在平時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好習慣。 問:怎樣正確看待比賽成績? 答:無論成績好壞,最重要的是認真總結,找出成績和差距,明確努力方向。若孩子獲得了成功,家長應該與其分享;若失利了,則要對其鼓勵,努力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同時,還要幫助他認真分析失利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 。
熱心網友
不知你的孩子有多大,我兒子現在1歲10個月,在他四五個月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一些圖片書讀給他看,在此后的日子,我經常給他買一些適合他年齡的書看,現在他非常喜歡看書,有時大人顧不上給他讀,他就自己用小手指點著書上的字呀呀地念。現在已經會說、會認100以內的數字,會背兒歌,這些都不是我們刻意去教他的,都是我們平時讀給他聽、看時自己記的。所以說要培養小孩子的學習興趣,從小就要培養他讀書的愛好,大人平時也要多做榜樣,我們家很少看電視,平時沒事都愛看書,小孩看大人看書,他自己也就跟著拿書看,或讓大人給他講。
熱心網友
興趣是人們探求事物和進行活動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就會觀察得仔細,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思維靈活。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1、將孩子帶到大自然,讓孩子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大自然中的景物豐富多彩,充滿著勃勃生機,孩子對新鮮的事總是充滿著好奇,家長要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引出問題,鼓勵孩子自己提問題,如:一年為什么要分春、夏、秋、冬四季?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要下雨?為什么湖面上的水會動?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十分感興趣的。2、在生活中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多思考問題。生活中的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很多,父母要鼓勵孩子多提一些問題,如:下雨天上幼兒園,怎樣才能使身上不淋濕?停電了,應該怎么辦?等等。3、鼓勵孩子多動手。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喜歡拆這拆那,碰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能立即加以制止,這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愿望,父母要加以引導,要向孩子說明哪些東西可以拆,哪些東西不能拆。同時要給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裝的東西,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引導他思考為什么,進一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除了讓孩子拆裝一些東西外,還可以讓孩子動手進行一些小制作,如制作風箏、制作不倒翁、制作萬花筒等,這些活動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大有收益的。4、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孩子。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和興趣。當孩子完成一件作品時要加以表揚,當孩子解答一個問題時,有時不太準確,也應肯定他肯動腦筋的精神,只要孩子取得了點滴成功,都要給予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