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3歲零3個月了,可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只能說3-5個字的話,我無法與他長時間的交流,他已經上幼兒園小班了我很想知道他在幼兒園的情況每次問他他都順著我的話音說是或不是,怎么辦?請幫幫我謝謝!

熱心網友

主要是你和孩子交流的少,可采取如下辦法:他需要東西時讓他用語言表達出來,多和他說話,多交交他,耐心點.我門鄰孩子兩周多都不說話,用此法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很好.

熱心網友

在日常談話中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它可以使幼兒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感受或需要,讓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3至4歲的幼兒發音機制已開始定形。也就是說3-4歲的幼兒是學習發音和口語表達的最最關鍵時期。但通過與3-4歲幼兒的接觸后發現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以下現象:  3-4歲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有的幼兒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存在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發單音節多于發多音節、用詞不規范、語句不完整等現象。針對以上的現象,結合自己對語言教學活動的探討,個人認為采用“談話法”可以有效的促進3-4歲幼兒口語的發展。  談話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語言交往,即以提出問題及回答問題、或講等的方式,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它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談話,一種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談話活動。基于3-4歲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創設寬松的氛圍使用談話方法更有利于幼兒口語的發展。  一、創設寬松的談話氛圍  剛剛入園的幼兒,由于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時的孩子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于發現,將他們安置在自己的身邊,親近他們、撫愛他們,創設一個寬松的談話氛圍,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交談,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情緒就會逐漸消失,對老師、同伴發生興趣,同時也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說話的興趣,使幼兒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  如:我班的張艾佳、劉鴻銘小朋友,一個似有滿腹經文,一個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金口難開”。為了“鍬開”他倆的“金口”,我們經常靠近他們,與幼兒談他的家人、談趣事,談近來他們關心的事,對他倆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地表揚,多給他們一個笑容、一個撫摸、一個摟抱、一個吻都將成為讓幼兒說話的一把金鑰匙。幾周下來,艾佳愿意與同伴交流了,鴻銘肯主動地告訴老師他做了什么事了。這時我們發現原來他們并不是兩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其實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都還不錯。特別是張艾佳小朋友,由于家長平時較注意豐富她的語言詞匯,因此艾佳能正確地使用量詞、色彩的形容詞進行口語表達。由此可見,創設良好的、寬松的語言環境是發展3-4 歲幼兒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在日常談話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是發展幼兒口語的重要途徑,通過談話可以了解幼兒發音正確與否,詞匯的掌握情況,語言的表達能力發展的層度。同時也可以通過談話糾正幼兒的語言錯誤,發展幼兒的口語。  (一)教師通過與單獨或少數幼兒談話發展其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與單個幼兒或少數幼兒談話中,可以比較具體的掌握每個幼兒的口語發展水平,增加指導幼兒練習說話的機會,及時發現幼兒口語中的錯誤并給予糾正。以下談談在個別談話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1、幼兒發音不清晰、發單音節多于多音節  幼兒雖然已有3-4歲,但仍有個別幼兒口語發展較慢,出現發音不清晰或只發一個單詞句。如我班的吳安之、吳澤昊小朋友,發音含糊不清,對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常說“不”“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指導幼兒慢慢的從發單音節的詞發展到發多音節的詞并放慢講話的速度,要求幼兒將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話講清楚。2、代詞使用混亂  代詞的使用對3-4歲的幼兒來說相對較抽象和較困難。他們較分不清“你”、“我”“他”的關系。如:我班的黃澤真小朋友在開學初哭著要找媽媽,可他卻說“我要找你媽媽啦!”針對他的這種情況,我們單獨與他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我們拿出各自喜歡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指導澤真學說短句:“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這是他的***”。從而讓他分清三個代詞分別所代表的對象。  3、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  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而語言又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 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由于3-4歲的幼兒思維能力較差,以至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現象。如:有一4 歲的幼兒對我說“我有新筆,媽媽買的,昨天。”這就是幼兒因上述原因出現的現象,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指導教幼兒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幼兒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  (二)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幼兒發展口語的另一主要的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為輕松。一些口語發展得比較好的幼兒還將在其中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好模仿,當同伴說出一個較好聽的詞時,他們就會跟著模仿或糾正同伴的錯誤發音及病句。教師可借此機會傾聽幼兒的交談,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或糾正病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三、家庭中的日常談話對幼兒口語發展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環境,同時,日常生活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有著豐富詞匯、發展口語的很多有利條件。如:幼兒接觸到的詞句都是與具體事物、具體動作同時出現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多是常用的、反復出現的易于加深幼兒印象和理解。家長應善于抓住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的時機:在教幼兒穿衣服時,教幼兒正確叫出各種衣服的名稱;在盥洗時,教幼兒說出盥洗用具、盥洗動作、面部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帶幼兒外出時,主動與幼兒交談,向幼兒介紹所見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時豐富有關詞句。  在家庭中的日常談話中,家長最容易發現幼兒口語中的問題,如發音不準、用詞不當,口吃或語病等。發現以上任何問題,都能通過示范及時糾正,要發展3-4歲幼兒的口語就事半功倍了。 返回頁面頂端 。

熱心網友

  建議你帶孩子看看醫生,檢查一下。如果聽力沒問題的話,發音等其他功能也查一下。然后就是多和他講話。我有以前鄰居家的小女孩5歲才會說話,現在什么事兒也沒有。孩子能說簡單的話,能明白語言表達的意思,應該問題不大,平時多用清晰的語言和語速與孩子說話,注意語言環境,家里語種最好能統一,這樣會增加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容易表達,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交流時要有意識的減少肢體語言。  首先,應檢查聽力;其次,應檢查發音器官如上腭有無隱性腭裂,舌系帶短否,舌體能否靈活運動,牙齒、懸雍垂、咽后壁有無問題等。此外,要檢查幼兒神經精神發育情況,有無智力障礙,因為智力低下的兒童往往伴有語言發育遲緩。若無以上問題,應積極教他張口說話。寶寶為何說話晚   有的寶寶1歲多點就會說很多詞語,大多數寶寶2歲左右就會說很多話了。但是也有的寶寶說話晚,遲遲不肯開口學說話,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來說,大腦發育不良可以影響寶寶語言發育,但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時大人與寶寶很少說話,使寶寶很少得到練習說話的機會,因而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一些家長對寶寶過于溺愛和遷就,總是根據寶寶的手勢、眼神來滿足其要求,忽視了對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另外,寶寶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聽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語言發展延緩。  如果到了2歲還不會說話,又排除上述因素時,就應該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找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