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960萬平方公里中國今天的領土面積經最新科學測量的數據是1045萬平方公里參見1986年4月20日《信息日報》,經證實:我國領土面積不是960萬平方公里,而應為104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940萬平方公里,島嶼75400平方公里,灘涂12700平方公里,內海693000平方公里,領海22萬平方公里”誰知道:一、當初這960萬的數據是什么時候測出來的,我聽說好象是解放前。那它包括外蒙嗎?二、我們現在的教課書上注明的國土總面積是960萬還是1045萬
熱心網友
十分贊賞你的問題,而恰是這樣的一個基本問題,至今中國也沒有一個定論!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這雖然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問題,但其中有一個細節大概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960萬的數字之前加了一個"約"字。可千萬別小看這個"約"字,當精確的位數徘徊在某萬或某十萬平方公里時,就這樣一下子"約"掉一個山東,或"約"出一個山西來,也并不怎么稀奇呢。 翻開地圖冊或百科全書,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國土面積多精確到百位甚至個位,如柬埔寨181035平方公里,緬甸676577平方公里,朝鮮122762平方公里等,而中國是最大的例外。更奇怪的一點是,有心人曾把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面積逐一相加,結果得出的數字與960萬大相徑庭,而不同的地圖冊給出的數字之間也各有出入。如依據成都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圖冊》,把各省市自治區的面積累加后得到的總面積是935。0616萬平方公里;依據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分省中國地圖集》,得到的總面積 平方公里,均比960萬少了大約25萬平方公里左右,幾乎就要割去一個遼東半島。是不是數字過時了?再看2004年1月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發行的《中國地圖冊》,累加的結果是 平方公里--這下可好,連上海也賠進去了。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三本地圖冊中,省級行政區的面積有許多標為某某多萬,或某某萬多平方公里,如廣西23萬多平方公里,內蒙古11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本16個,第二第三本25個。落實到具體的省區則又不一致,如安徽省的面積成都地圖出版社給出的數據是14萬平方公里,而中國地圖出版社說是13萬多平方公里;重慶市的面積是前者是8。5萬平方公里;后者卻是8。23萬平方公里。是不是因為省區劃界后數字有了新的變動?不知道,也根本找不到具體說明--反正都是"模糊數學"。 領土,是國家主權的最重要標志之一。而建國五十多年,至今我們的國土面積(不包括海洋)仍然是一個約數,這實在令人難堪。而也正是出于類似的"模糊數學",有的領導大筆一揮,幾億幾十億的資金全部交出去做學費;搞運動時,隨便定個百分比就往下壓指標,而下面也跟著放衛星。大躍進里,糧食的畝產量可以從一百斤一下子躍升到十萬斤,結果就是這個縣,1959年17萬人口餓死了5萬人。反正930萬與960萬也差不多,100斤與10萬斤也差不多,17萬與12萬也差不多,自然也犯不著斤斤計較的。 若大一個國家,國土面積居然讓許多國人發出質疑,這是何其的難堪!不過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還是弄清楚了許多國情。全國先后進行了兩次人口普查和一次1%的人口抽查,開展了大規模的國土、資源和國有資產普查,普查的結果之一就是將你所說的960萬改為了1045萬平方公里! 960萬的面積并沒有包括外蒙的面積。蒙古,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人口225萬。首府烏蘭巴托。境內多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全境1/3為戈壁。杭愛山脈主峰埃恩赫塔伊萬山海拔3905米。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科布多河等。烏布里蘇湖面積3350平方公里。畜牧業為傳統經濟部門。鐵路長1800公里,公路5萬公里。行政區有:烏蘭巴托市、額爾登特市、達爾汗市、色楞格、中央、東方、肯特、庫蘇古爾、蘇赫巴托爾、東戈壁、中戈壁、南戈壁、前杭愛、巴彥洪戈爾、戈壁阿爾泰、科布多、巴顏烏列蓋、烏布蘇、扎爾汗。另有俄占克孜勒。 如果加上蒙古,中國應該有1200萬平方公里了,可嘆! 當然現在最新的教材已經改為1045了,但只是約,因為中國與周邊國家(印度,俄羅斯,日本,越南等)的爭議區域太多,也很難做出一個令國內國際都滿意的國土數字。。
熱心網友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以前也見過要求更正目前960萬平方公里的說法, 現轉全文如下: 知識窗: 中國面積有多大 中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大?答案似乎是清楚的,人人都可脫口而出,而且確信無疑。1949年9月21日,一代巨人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以震撼五洲的湖南口音,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就是在這篇載入史冊的光輝文獻中,一句"我們的極好條件是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的人口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成了中國國土總面積的第一次公開宣布。之后,從呀呀學語的幼童到鶴發童顏的壽星,都在沿襲這一說法。教科書是這樣寫的,廣播影視中是這樣說的。幾十年如一日,人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常識",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這 一個錯誤的概念和數字,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失誤。"96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充其量只是我國的陸地面積,沒有遼闊的海洋國土。 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沿海國不僅對12海里領海,而且對24海里毗連區、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享有"主權權利"。按照此公約,中國管轄下的海域面積應為3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陸地面積的1/3的這300萬,與陸地一樣,是中華民族神圣的國土。所以,隸屬于中國主權管轄之下的國土總面積的正確數據應該是1260多萬平方公里。 人類的未來海洋,現代的藍色"圈地"運動在日趨尖銳的復雜化中已令人難以駕御。 1988年,我國的多家新聞媒體曾紛紛報道:日本政府撥款300億日元,不遺余力地搶救其最南端的領土沖鳥島。沖鳥島雖說有著島的桂冠,實際是距日本本土遠達1700公里,在太平洋露出海面僅有一席之地的兩塊礁石。這兩塊礁石由于海浪的 長時間沖刷,支撐它的石柱愈來愈細,隨時都有被沖斷的可能。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如果沒有島礁的存在,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以原島礁為中心劃定的國家管理經濟海域。不言而喻,到那時日本失去的決不是兩塊礁石,而是面積多達4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管轄經濟海域。數百億日元的付出,如果僅僅是為了換取兩塊礁石的存在似乎是得不償失,但當與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相比,顯然就成了一樁高瞻遠矚的流芳百世的偉大舉措了。 日本人精明,英國人睿智。 由2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馬爾維納期群島決不是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每年的雨雪天氣長達250多天。惡劣的氣候,艱苦的環境,使在島上能堅持生存的只有2000多人。當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占領馬島的消息傳出后,海洋意識極強的英國人,出動了占其海軍實力1/2的117艘艦船,近300架飛機,總兵力多達27000多人,長途奔襲13000多公里,以損失包括導彈驅逐艦、護衛艦在內的艦船17艘、飛機19架,傷亡450人,耗資21。6億美元的巨大代價,用武力將該島奪了回來。在我國曾有同胞對英國這種舉動的正確性表示懷疑時,英國人卻舉國上下狂熱地慶賀自己引為驕傲的偉大勝利。 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先不僅給我們留下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陸上國土,還留下了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但對相當多的海洋國土來說,卻當無地自容: --在富饒的南中國海上,目前南沙群島除永暑、華陽、東門、南薰、赤瓜和渚碧礁由我人民海軍駐守,太平島由臺灣軍隊駐扎外,其它稍大些島礁均被他國搶占。在這些海域上,在我們的海洋國土上,有600多口外國人的鉆井在作業,每年掠走的石油達1925萬噸,天然氣達215億立方米。 --鉤魚島自古屬中華,可現在也有他人在上面立碑豎塔建站。…… 海洋權益將決定著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未來。這話雖然并非出自哪位導師巨人之口,但卻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判斷。世界各國在激勵地爭奪著海洋,而我們不少同胞卻連自己擁有多少海洋國土這一基本國情仍然無知。請記住960萬平方公里+300萬平方公里=1260萬平方公里這一算式吧。 。
熱心網友
960是國土面積,既陸地基本面積1024是領土面積,既所有領域面積的總和
熱心網友
測量960萬平方公里時,不包括外蒙古。我們現在的教課書上注明的國土總面積不是960萬,也不是1045萬。中國的實際領土面積約為1260萬平方公里。包括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300萬平方公里。請不要把960萬當成國土面積。
熱心網友
我國實際領土面積104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940萬平方公里,島嶼75400平方公里,灘涂12700平方公里,內海693000平方公里,領海22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1、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中國陸地面積約 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 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南到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16、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 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 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31、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32、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3、因位于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于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34、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 35、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 陜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 “陜”。 36、陜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37、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右圖)。 39、遼寧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 40、吉林省位于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46、西藏自治區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漢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左圖為西藏布達拉宮。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8、同緬甸、老撾、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 邊疆省份是云南省,簡稱“滇”或“云”。 49、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里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50、“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51、貴州省出產的茅臺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52、因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簡稱“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53、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 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有“火爐”之稱。 54、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全省,所以簡稱“湘”,人民政 府所在地是長沙市。 55、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南昌市。 56、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7、因位于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的山東省,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所以簡稱“魯”。 58、山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59、江蘇省位于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人民政府所在地 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60、浙江省位于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 61、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62、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 63、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64、廈門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 之稱的 鼓浪嶼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65、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臺灣,簡稱“臺”, 臺北和高雄是兩個最大的城市。 66、臺灣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過去的,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 67、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區內的桂林、陽朔一帶是世界聞名的景旅游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68、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右圖為北京天安門。 69、天津市是首都北京的門戶,簡稱 “津”,是全國著名經濟中心。 70、上海位于長江的入海處,簡稱“滬”,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商業中心、貿易中心。 71、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72、重慶市,簡稱“渝”,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它是長江上游 73、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的海南省,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74、廣東省位于中國南部,毗鄰港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大洋州、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簡稱“ 粵”。 75、廣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南方最大商貿中心。 76、深圳毗鄰香港,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這里的“綿繡中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 77、中國五大經濟特區是,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以及海南省。 78、海南省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79、根據最新人口資料,1999年中國總人口約為12億(未包括港、澳、臺)。 80、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81、在世界上,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中國人。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 82、中國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多,特別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區,每平方公里達500600人;西部少,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下。 83、河南、山東、四川等省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人。 84、西藏是中國人口數量最少的省(區)。 85、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和華人大約有3000萬,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 86、中國華僑、華人主要分布在 東南亞。 87、中國政府把控制人口數量 增長,提高人口 素質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88、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 89、在中國各民族中, 漢族人口最多,約占總人口的92%。 90、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壯族,約有1600萬人。 91、中國各民族分布狀況是: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等邊疆等地區。 92、漢族與其他的少數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93、中國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94、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人口約481萬,喜愛賽馬、射箭、摔跤。“蒙古包”是他們居住的房子。 95、藏族主要分布在 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等地區,人口約459萬。 左圖為現代藏民。 96、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有160多萬。主要節日有“三月街”和“火把節”。 97、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人口有100多萬。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98、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和云南,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的文化藝 壯錦是其獨創的手工藝品。 99、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人口有740多萬。這是一個愛歌舞的民族,蘆笙是流行各苗族 地區著名的樂器。蠟染、剪紙等工藝美術品很有名。 100、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人口約為900萬。信仰伊斯蘭教。漢語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 101、同一省區里居住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 102、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維吾爾族約占全區總人口的3/5,人口數量為700多萬。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 103、滿族主要分布東北地區,人口1000萬。 104、朝鮮族主要分布吉林延邊地區,人口約有200萬。蕩秋千、壓跳板、摔跤是他們最喜愛的娛樂活動。 105、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 106、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占1/10多一點。 107、喜馬拉雅山位于中國 西藏同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主脈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108、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聳立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09、中國有四高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牦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云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云貴高原上石灰巖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于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岳: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岳是華山(陜西)、北岳是恒山(山西)、南岳是 衡山(湖南)、中岳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筑群。 129、西岳華山雄奇險峻,自古有“華山天下雄”之稱。(左圖) 130、北岳恒山最奇特景點是懸空寺。它建造在3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131、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岳 衡山,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祝融埋葬的地方。 132、衡山腳下的 南岳廟,占地面積9800平方米,是五岳寺廟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133、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內,被稱為“中岳”。自古代起,它就成為中國宗教、文化活動的重要地區。 嵩山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134、相傳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林寺,創立名聞天下的少林拳。 135、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136、位于浙江省的普陀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傳說,它是觀音菩薩說道的地方。 137、九華山位于安徽省境內,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右圖) 138、峨眉山(左圖)位于四川省境內,相傳是普賢傳道的場所,所以山上的寺廟大多供奉普賢菩薩。山下和山頂氣溫相差15攝氏度,垂直變化明顯,動、植物品種很多。 139、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140、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境內,在200多米長、3040米高的峭壁上開鑿石窟,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小佛像7000多尊。 141、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萬里長城的起點,號稱“天下第一關”。 142、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北戴河,氣候溫和宜人,夏季平均氣溫23攝氏度,是中國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 143、甘肅省敦煌縣的莫高窟、山西大同市的云崗石窟、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石窟規模特大,藝術最精,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144、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長達1000多年的古代珍貴壁畫和彩塑藝術品,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的寶庫。 145、冬季中國大多數地方溫度較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地區,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 146、夏季中國大多數地方氣溫普遍較高。 147、中國的吐魯翻盆地中部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國地勢最低的地方。 148、夏季中國氣溫最高的地方是吐魯番,七月平均氣溫為33攝氏度以上,人稱"火州"。 149、由于吐魯番盆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宜瓜果生長。這里出產的哈密瓜、葡萄特別甜,全國有名。 150、夏季中國長江沿岸的不少沿江城市氣溫較高。重慶、武漢、南京號稱中國"三大火爐"。 151、中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在臺灣省東北部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達6558毫米。 152、中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則數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 153、六月中旬,在江淮流域,細雨連綿長達一個月之久,此時正值梅子黃熟季節,因此人們稱之為"梅雨"。 154、每年的七、八月份,在江淮流域的梅雨季節剛過,隨之便出現季節晴朗干旱的天氣,這就是伏旱。 155、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風氣候區。大多數地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熱降水多。 156、從地理上看,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界線。但人們常常將長江一線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157、長江全長6300公里,它的長度,流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158、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流經中國11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 159、長江流經四川東部,江水橫切巫山,形成長江三峽,正在施工建設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和發電站。 (右圖長江三峽) 160、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長度5500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左圖黃河壺口瀑布) 161、從地圖上看,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漢字--"幾"字。 162、人們常說黃河是"一石(擔)水,六斗泥",說明黃河含沙量很大。 163、世界上開挖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它全長1800公里。 164、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中國面積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 165、中國五大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與浙江之是的太湖、江蘇的洪澤湖、安徽的巢湖。其中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翻陽湖。 166、位于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北緣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大的內流河。 167、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最大的峽谷。 168、中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但因中國人口特別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很少了。 169、水、土 是立國之本。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 170、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171、中國水源資源主要集中頒在西南地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 172、中國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 173、中國的草原主要頒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地區。 174、中國畜牧業較發達的地區主要頒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175、中國的林地主要集中頒在東北、西南交通不便的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山區。 176、中國的礦產資源頒相對集中,煤、鐵、石油的產區主要分布在北方;而有色金屬礦大多分布的南方。 177、中國稀有金屬、稀土金屬及一些有色金屬礦的蘊藏量居世界首位。 178、中國海域遼闊,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中國第一大漁場。 179、中國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單喬木就有2000多種。還有世界上的特有樹種,如著名的"活化石"水杉和銀杏。 180、中國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主持培育和推廣的雜交水稻,為中國增產糧食超過1300多億公斤,也為全世界糧食的增長作出很大的貢獻。 181、以北京、天津、唐山為中心的京津唐地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82、地處長江入海口,水陸交通便利的滬(上海)、寧(寧波)、杭(杭州)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中心。 183、靠近港、澳用東南亞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是廣州和深圳。 184、中國三大航天中心是:四川的西昌、甘肅的酒泉、山西的太原。 185、中國有四大名園,即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前兩座是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后兩座是南方園林的代表。 186、中國古代有四大工程,即長城、都江堰、靈渠和大運河。 187、人參、鹿茸、貂皮,人稱東北大寶。 188、大熊貓人稱"國寶",是著名的珍稀動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東緣、四川省北部和西南部的高山箭竹林地帶。(右圖) 189、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是長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可以江海聯運。 190、中國最大的港口是上海,其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191、已經回歸祖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192、云南物產豐富,有許多聞名中外的物產,如專治聽候打創傷的云南白藥。 19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被世界稱為"東方瓷園"。江西省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 194、江蘇省的宜興有"陶都"之稱,其紫砂工藝品最為獨特。 195、杭州出產的絲綢不但花色繁多,而且質量精美。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著名的"絲綢之府"。 196、被譽為"天上云霞,地下鮮花"的杭州織錦,色彩美麗,工藝精巧。
熱心網友
不包括阿現在書上是960萬
熱心網友
至今官方數字還是960萬平方公里,包括海島,不包括內海和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