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設備綜合管理(total plant management)是在總結我國建國以來設備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外設備綜合工程學等觀點而提出的設備管理模式。其具體內容是:堅持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發展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在設備全過程管理工作中,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運用技術、經濟、法律的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設備,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以達到良好的設備投資效益,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
熱心網友
設備綜合管理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源于國外設備綜合工程學的引入。70年代末期我國從國外引入了設備綜合工程學,而當時我國在設備管理上多年來實行的分段式傳統模式也急需改革,因此,這一概念引入后,在國內設備管理領域中成為了一項主要的宣傳內容,并在以后的幾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7年由國務院正式頒布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設備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企業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由此,設備綜合管理更成了企業設備管理的重要原則和內容。 從這一概念開始引入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由于形勢的變化、企業的重組以及人員的變動等原因,有的企業對設備綜合管理已不是非常熟悉,一些新參與設備管理工作的人員對此亦不是很了解;另外,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設備綜合管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也應賦予新的含義和內容,我們對此也應有新的認識。 設備綜合工程學是英國維修專家丹尼斯·帕克斯(Denis Parks)1970年提出的,當時他的主旨是要進行設備整個壽命周期的管理而不僅限于維修,同時追求壽命周期費用的經濟性。經過兩三年的宣傳和討論,企業進行了一些實踐,1974年對此學科定義進行修改后,牛津大學將這一新的學科命名為“Terotechnology”,并將其定義列入到牛津辭典中。1979年引入我國時有了中文譯名“設備綜合工程學”,這個名稱被廣大學者、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所接受。80年代初期在我國進行了比較普遍的宣傳,在大學的設備管理或設備工程專業中還開設了這門課程,各種形式的設備管理講座也都將其列為主課。“設備管理”的是以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為依據,運用各種組織、技術和經濟措施,對設備從規劃、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改造、更新直至報廢整個壽命周期進行全程的管理,以提高設備綜合經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