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點兒,謝謝!如果能告訴我裝備在那型戰艦上更好!
熱心網友
中國反艦導彈 c301超音速反艦導彈 北約綽號:據木架 HY-3(C-301) 反艦飛彈 研發背景 在 1990 年代早期中期,C-301岸艦在C101反艦導彈的基礎開始研制。 設計特征 HY-3/ C-301是用四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二個沖壓發動機的一種超音速海岸防衛反艦導彈。4個固體助推火箭把C301加速到1。8M,然后再由沖壓發動機加速到2M。 其射程能達到180 km ,而且它能在到達目標之前50公尺的高度掠海飛行,導彈接進目標時,能在100公之下的巡航高度突然升高,然后從高空俯沖攻擊目標。 C301超音速反艦導彈性能指標如下: 尺寸: 長度9。85m 翼展:2。24m 重量: 3。4噸 彈頭: 重約300~500 公斤,引信為延遲引信 推進: 四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兩個沖壓發動機 最大值速度: 2M 最大射程:100~180 km 巡航高度: 50 m 指導模態: 被動雷達制導 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 導彈全重:艦載型 1850公斤 機載型 1500公斤 導彈全長:艦載型 6。5米 機載型 7。5米 導彈直徑:0。54米 巡航高度:50米 有效射程:45公里 戰斗部重量:300公斤 翼展:1。62米 平飛速度:2馬赫 C-701 空射、艦射反艦導彈 該型導彈是中國精密進出口公司最新推出的空射、艦射反艦導彈。 彈長約2米,彈徑約為250毫米,發射重量150公斤左右,最高速度約0.8馬赫,最大有效射程在15至20公里之間,可裝備多種尋標器。 1998年珠海中國國際航天博覽會公開展出的C-701導彈,另外還配有紅外熱成像尋標器,導彈的彈身和彈尾 分別裝有十字型彈翼,其中彈身彈翼的翼尖裝有可收折的裝置,為較特殊的設計。 由于C-701導彈的尺寸和彈頭重量較小,因此它主要用于攻擊導彈快艇之類的小型目標,或作為小型戰術空對地導彈使用。 海鷹-2(HY-2)岸艦、艦艦導彈 海鷹-2(HY-2)岸艦、艦艦導彈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導彈平飛速度:0。9馬赫 導彈平飛高度:30~50米 制導方式:自主式控制加自動導引 地面火控系統:攻擊目標運動前置點 制導有效性:捕捉概率 98%; 對目標的自導命中率90% 發射點高度范圍:0~400米 發射架射擊扇面:±85° 發射方式:單射或齊射 導彈起飛重量:3000千克 導彈全長:7。36米 導彈直徑:0。76米 導彈翼展:2。4米 戰斗部重:513千克 海鷹-4(HY-4)岸艦導彈 技術參數: 有效射程:35~135公里 導彈平飛速度:0。85馬赫 導彈平飛高度:70~200米 制導方式:自主式控制加自動導引 地面火控系統:攻擊目標運動前置點 制導有效性:單發命中率70% 發射架射擊扇面:±85° 發射方式:單射或齊射 導彈起飛重量:2000公斤(岸艦型),1740公斤(空艦型) 導彈全長:7。36米 導彈直徑:0。76米 導彈翼展:2。4米 戰斗部重:513千克 動力系統:一臺高效渦噴發動機 3M54E反艦導彈 莫斯科將向北京636型(“基洛”級)柴油-電力驅動潛水艇,潛艇裝備著諾瓦托爾設計局研制的“克拉布”導彈系統。導彈系統包括高精度的反艦(3M-54E,3M54E1)導彈的獨特的反潛(91PE1)導彈。 其中3M54E導彈的射程為220公里;飛行速度約為240米/秒;可躍升至400米的高度飛行,以便檢查各目標,當距目標約20公里時,助推器脫落,增速至1000米/秒,進攻距水面5—10米范圍的目標;彈體長8.22米,重1920 千克(包括所有增速動力裝置),彈頭重200千克。3M54E1巡航導彈可通過水面艦艇或潛艇發射,射程為300公里,彈頭重200千克。 上游一號(SY-1)艦艦導彈 上游一號反艦導彈。北約稱之為“CSS-N-1”,1967年設計定型,是中國研制的第一種艦載反艦導彈,與蘇SS-N2A很相似,有共同的飛行方式、尺寸和重量。導彈發射后迅速爬升到100-300米高度,捕捉目標后,急速降到30米高度,巡航飛行。在彈道末端,導彈再次降到8米。 裝備艦艇:鞍山級 成都級 江湖級 河谷級 黃蜂級 性能參數 彈長:6。55米 直徑:0。76米 翼展:2。41米 重量:2095千克(帶助推器) 戰斗部重:510千克 飛行速度:0。85-0。9馬赫 射程:50千米 制導:主動單脈沖雷達制導,工作頻率為10-20千兆赫。 推進系統:液體燃料 飛龍一號(FL-1)是上游一號(SY-1)的出口型 海鷹1號(HY-1)反艦導彈 1974年設計定型,原為岸對艦導彈,后改為岸艦通用。 主要性能數據 全 重: 2300公斤 主尺度 全長6。6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 彈頭重: 513公斤 飛行高度: 100-300米 速 度: 0。8馬赫 射 程: 85公里 推進系統: 液體燃料 改進型: 海鷹1號甲 導引方式: 圓錐掃描雷達 裝備艦艇: 旅大級 海鷹-2岸艦、艦艦導彈 “海鷹”-2岸艦導彈系統由跟蹤雷達站天線車、跟蹤雷達站顯示車、移動電站、指揮儀車、射前檢查車、發射架車和發射架牽引車組成。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索目標,并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發射架隨動社射擊指揮儀。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面并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發送射擊前置角和末導雷達開機主動搜索時間,在導彈發射瞬間,封鎖發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導彈升空。“海鷹”是雷達主動彈,屬于發射后不管的武器。導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后助推器脫落。導彈爬高到300米改為平飛,速度為0。9馬赫。導彈飛行中末導雷達開機時間到時,自動打開雷達搜索海面。雷達天線初始有一定下視角,搜索海面發現目標后,自動駕駛儀控制導彈向目標俯沖,同時雷達天線按預定回調角抬頭。因為此時不抬頭的話,雷達波會全打在海面上丟失目標。 海鷹-2岸艦、艦艦導彈1974年設計定型,原為岸對艦導彈,后改為岸艦通用。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導彈平飛速度:0。9馬赫 導彈平飛高度:30~50米 制導方式:導彈:自主式控制加自動導引 地面火控系統:攻擊目標運動前置點 制導有效性:捕捉概率 98%; 對目標的自導命中率90% 發射點高度范圍:0~400米 發射架射擊扇面:±85° 發射方式:單射或齊射 導彈起飛重量:3000千克 導彈全長:7。36米 導彈直徑:0。76米 導彈翼展:2。4米 戰斗部重:513千克 C-803(YJ-83) C-803延續了C-802的彈體氣動布局,長度 似乎較C-802的6。4米更甚,其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渦噴發動機結構,彈頭整流罩較前者略為尖細,采 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此外,折疊式彈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 星的導引,也是分辨C-803同之前型號的主要識別標記。C-803的發射箱也同以往有異,上有三條加強肋 筋,顯示彈箱可承受導彈發射時更高的沖壓,箱蓋舍棄了鷹擊81/82的破片式改采上下開啟式,軋制成形 的凹凸面也稍有不同。 同意大利的“奧圖馬斯”改良型和俄羅斯最新研制的3T-54Y1艦艦導彈類似,C-803也采用了高亞音速巡 航,超音速終程俯沖攻擊的作戰模式。助推器先將導彈加速到高亞音速后由渦噴發動機接管,此時助推 器脫離彈體。當外部資料鏈或導彈自身彈上計算機啟動終程攻擊程序后,二級火箭發動機點火,渦噴發 動機脫離,導彈進入俯沖飛行狀態,此時的導彈將在離目標20-30公里處達到1。3~1。5馬赫的低超音 速,取決于是否需要作戰術機動動作。 C-803還有空射型和潛射型,不久也將陸續裝備海航的殲轟-7、蘇-27和“宋”級常規潛艇。 “白蛉”-21世紀的反艦導彈 3М-80 “白蛉”反艦導彈的研制工作始于1973年,由“彩虹”機器制造設計局研制,總設計師是И。С。謝列茲涅夫。 “白蛉”是一種超音速低空自尋的巡航導彈。“白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導彈,它在低空的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在研制這種導彈時采用了30多種發明和科學發現。比如,在“白蛉”導彈身上沖壓式巡航發動機首次與類似于套蛙的發射裝置組合到了一起。 導彈的制導系統是由“牛郎星”國家科研生產聯合體研制的,項目負責人是C·克里莫夫。為了研制這種制導系統使用了別-12作為飛行試驗裝置。 “彩虹”設計局最初研制的是艦載型反艦巡航導彈,主要用來裝備驅逐艦、導彈快艇和地效飛行器。1984年,艦載型的3М-80Е“白蛉”反艦導彈被956型“現代”級驅逐艦列裝。在這種驅逐艦上安裝了2個KT-190型四聯裝發射裝置。 由戰斗機攜帶的3М-80“白蛉”空艦巡艦導彈的研制工作起步較晚,大約在1992~1994年間列裝。3М-80巡航導彈是整個導彈系統的一部分,這種導彈系統用來毀傷艦艇突擊群中的水面艦艇和排水量達2萬噸以上的運輸艦、登陸兵團、護送隊和單個艦艇,攻擊目標既可以是水面的、也可是水下,還可是氣墊的,它可以在敵方現有和未來各種火力和無線電電子對抗的條件下使用,給敵造成的破壞作用接近于小型的核爆炸。 使敵人無法逃脫的導彈 3М-80“白蛉”巡航導彈采用了標準的空氣動力外形,其空氣動力剖面呈X布局。它采用了復合式動力裝置,由沖壓式巡航發動機、空氣噴氣式固體燃料發動機和火藥助推發動機構成。而且,發射裝置嵌入巡航發動機噴管內。在起動3~4秒后,火藥助推發動機燃燒完,噴出經過壓縮的強勁氣流。這種沖壓式發動機是由670試驗設計局研制的,總工程師是M。M。邦達留克,后來又由圖拉耶沃的“聯盟”機器制造設計局進行過改造。 “白蛉”導彈采用復合制導系統,它由慣性導航系統和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構成,即使在敵人實施電子對抗的條件下也能保證很高的命中率。打擊敵艦艇突擊群中的快艇或艦艇等集群目標的命中概率為0。99;而打擊護送隊和登陸兵團的命中概率為0。94。 發射之后,導彈先做垂直躍升,然后下降到巡航高度,以20米的高度飛行,在接近目標后飛行高度再降低到7米,緊貼著海浪飛行。導彈可以進行密集的反防空機動,最大過載可達到10個G。 被攻擊目標要想躲避“白蛉”導彈的攻擊是不可能的。當敵人發現導彈時,導彈距被攻擊目標已只剩下了3-4秒鐘的飛行時間。“白蛉”通過巨大的動能擊穿任何艦艇的艦體,并在艦體內引爆。這種突擊不僅能夠擊沉中型艦艇,而且還能夠擊沉巡洋艦。而15~17枚“白蛉”導彈就可以擊沉整個艦艇編隊。據俄羅斯和西方的軍事專家評估,“白蛉”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反艦導彈。 出色的戰術技術性能 “白蛉”反艦導彈長 9。385 米,彈翼折疊時翼展為 1。3 米, 打開時為2。1 米。 導彈發射重量 3950 公斤,爆破戰斗部重 300 公斤, 其中 150 公斤為高能爆炸裝藥,有效射擊距離 為10~120 公里,巡航速度 2。4馬赫。 除956型驅逐艦和11551型“恰巴年科”號大型反潛艦外,“白蛉”導彈還裝備了12411型導彈艇。這種導彈艇在艇身的中部安裝了2部雙聯裝KT-152M型發射裝置。在1239小型導彈艇上安裝有2部四聯裝非旋轉式發射裝置。“白蛉”導彈還被安裝到了“鷂”式氣墊船上。此外,它還可以被岸防部隊用作岸艦導彈或被海軍航空兵使用。 3М-80Е的改進型增加了射程,目前由位于阿爾謝尼耶夫市的“進步”航空公司生產。這種導彈系統不止一次地在國際航空展上展示過,比如智利、阿布扎比(阿聯酋)和莫斯科市郊的茹科夫斯基航展。目前,它被出口到了世界一些國家,其中已被中國采購的956型驅逐艦用作標準配置武器。 空射型的3М-80(Kh-41)則用于裝備蘇-33(蘇-27K)艦載機,也可以用作蘇-32FN轟炸機的機載武器。在蘇-27K艦載機兩個發動機吊艙之間的機身下面可以掛一枚 3М80巡航導彈。但是,飛機攜帶的3М-80巡航導彈發射之后的引導問題目前仍沒有徹底解決。 說明 研制單位 “彩虹”機器制造設計局 生產廠家 “進步”工業公司(阿爾謝尼耶夫市) 代號 “白蛉”(3М-80) 型號 П-270 “白蛉” Kh-41 北約代號 SS-N-22 “日炙” 導引頭類型 慣性 +主動-被動雷達制導 一般性能 長(米) 9。385 翼展(米) 2。1 彈體直徑(米) 0。76 帶折疊翼的直徑(米) 1。3 在發射平臺上處于戰斗準備狀態的時間, 年 1。5 發射重量(公斤) 3М-80 3950 3М-80Е 4150~4500 彈頭類型 穿透型 戰斗部重量(公斤) 300 (320) 爆炸物重量(公斤) 150 動力裝置 研制單位 研制單位 “聯盟”機器制造設計局 (圖拉耶沃市) 發動機 ПВРД 3Д83 發射速度(米/秒) 1。8~2。5 發射時間(秒) 0。5 工作時間(秒) 250 飛行數據 速度(馬赫) 巡航(2。35) 最大(2。8) 射程(公里) 3М-80 (10~90 250) 3М-80Е (120) 行高度(米) 7~20 載機飛行速度(米/秒) 200~470 發射高度(公里) 12 發射旋轉角度 +/- 60 o 使用溫度 oC +/-60 齊射4枚導彈的時間(秒) 15 齊射時的射擊速度(秒) 5 。
熱心網友
那中?蓄?似俄羅斯日炙???的反????馬
熱心網友
11種
熱心網友
以上諸位的解答基本概括了中國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反艦導彈,但都是國產的。但是中國還隨同現代級引進了3M80E、隨同蘇30引進了kh31、51等先進導彈,本帖在此作為補充。
熱心網友
目前共有“上游”,“鷹擊”,“飛龍”,“海鷹”等型號其中上游系列導彈已經不再使用了。“鷹擊”系列導彈中現在是服役最多的有YJ-81,YJ-82,YJ-83,它們是中國最好的反艦導彈。其他的還有超音速的YJ-91(從俄羅斯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