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夢里無花落》是不是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的續作啊?
熱心網友
作者是陳長林!何人夢里無花落 ■陳長林 冬去春來,春來花開;朝朝暮暮,世世代代。世人見就是見了,沒誰肯學林黛玉去筑花冢。詩人嘆也是嘆了,偏偏會看在眼里,念在心頭,寫在紙上。結果花是“零落成泥輾作塵”了,還有文字構成瘞花銘,讓后人回味不已。像“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張若虛)、“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等,俱為此中名句。字面上空寂恬淡,細品則不無滄桑。待到今人感嘆“夢里花落知多少”時,意境雖不如舊時蘊藉,追問倒也直逼人心。 《夢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的名篇。文章開頭寫三毛隨除夕鐘敲十二響許下十二愿,句句都是“但愿人長久”,不料丈夫荷西還是棄她而去,人天永隔,千里難共嬋娟。可見造化弄人,向來不淺。幾年后三毛重尋故地,見荷西墓木已拱,十字架“有若朽木”,而碑上字跡幾近于無,不由悲從中來,馬上掃墓描字。低語喃喃,亦真亦幻,油漆未干,人已沉沉睡去,恍然間似有歌聲從遠處飄來——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 我愛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里花落知多少 顯然,此時此刻,此地此人,歌聲也是心聲,感覺就是幻覺。那個地方華人足跡罕至,怎么會有人唱得出這歌來? 說來慚愧,未讀三毛此文時,我不知道世間有《夢里花落知多少》,也沒有想過其意境與古詩的關聯。知道三毛同荷西的故事后,怎么也放不下這歌,甚至想知道它旋律是什么樣的。一次偶然從電視上看到一群老人,有男有女,白發蒼蒼,縱情高唱《夢里花落知多少》,不覺心頭一熱,頓時明白了三毛為什么要在文章結尾寫下這段歌詞。誰人心里不曾有夢?哪出夢里不曾落花?也許不待回味明白,已是樹老枝殘,有花難開。惟有一縷情愫,常在心頭徘徊,揮之難去。 羊年三八節前一天,打開新浪網一個聊天室窗口,偶然發現有女自名“夢里花落”。料想是個“三毛迷”,隨手點擊,遂有如下對話: ——夢里花落知多少 ——不知道——數一數 ——數不清 ——可請風兒幫你數 ——要是風兒不愿意呢 ——還有立在風中的人 ——你是么 ——我不配 ——為什么 ——我老了 …… 這有點像一個故事的開頭,或者是一個故事的結尾。對話不多,語意平平。沒有“眾里尋他、回頭驀見”的歡喜,也沒有“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憂傷。有的只是“夢里花落”、聽之任之的情味。我想我是真的老了。時光若于十年前定格,說不定我會在“你是么”之后,隨手續上“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走天涯”,權作回應;或信手敲出“等到了十年終于見你到達/等到青春終于見了白發/倘若能撫摸你的雙手面頰/此生也不算虛假”,以通款曲。“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誓言等于謊言,承諾不外瞎說。他人拿互聯網當圓夢園,我卻無心作造夢廠,網上花開固然迷人,到頭來總不免“夢里花落”。 歌詞作者許由寫過一首《兩天》,棒得很: “我只有兩天 我從沒有把握 一天用來出生,一天用來死亡 我只有兩天 我從沒有把握 一天用來希望,一天用來絕望 我只有兩天 每天都在幻想一天用來想你,一天用來想我 我只有兩天 我從沒有把握 一天用來路過,另一天還是路過……”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紅塵滾滾,人海茫茫,有誰敢說自己不是“路過”?聊天室里常見“過客”身影,想來多屬夢醒之人。惟余一點堪自慰,“路過”畢竟勝錯過。不像一場夢里,即使花開,也是花落。 是不是這篇呢?。
熱心網友
《何人夢里無花落》是陳長林的作品。他是讀了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后有感而發的。
熱心網友
其實這是后人讀了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之后所發的感慨。 1、人生匆匆多行色 ,不是路過即錯過 ; 哪池潭中留月影 ,何人夢里無花落? 2、花開就有花落時,何人夢里無落花?
熱心網友
同上,不是另加一句,《夢——》書也是郭敬明抄襲別人的書作成的,這件事法院已經做出了判決,結論就是郭敬明抄襲。因為這件事所以弄得我很不喜歡郭敬明,就算“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也別抄完了還敢拿出去發表啊……這就很不合適了。……………………汗,跑題了?…………………………………………
熱心網友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