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山王屋和太行,愚公決心要把山搬走。于是率領(lǐng)子子孫孫挖山不上,最終感動了上帝,替他背走了兩座大山。這個古代故事曾感動過幾代人。

熱心網(wǎng)友

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國人的意識》中也寫到了這個故事。 “不知為何,中國人似乎很崇尚“愚蠢”,厭惡“聰明”。記得很小的時候就聽到狐貍與烏鴉的故事,老師一遍遍的說“狡猾”的狐貍用計騙到烏鴉觜中的肉,讓我們從小就對狐貍厭惡之極,倒是同情起那烏鴉來。我就不明白了,狐貍又沒偷沒搶,只是靠自己的聰明賺到了自己的食物而已,為什么就對它痛恨不止呢?以至于有了“無商不奸”的說法,即使是那些利用自己智慧的靈光來賺錢的商人也不例外。以至于中國人看到一些問題的捷徑時說那是小聰明,那種很傻的做法卻被稱為大智慧。 ‘大智若愚’中的“愚”本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處處計較,干工作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但卻被我們曲解成很多的意義,實在讓我覺得不解。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本是愚蠢之極的人,他竟然在那個時代幻想用人力移走一座山,卻不知用其他更簡單有效的方法,比如把屋遷走,來解決問題。就是這樣的一個愚公,被我們代代相傳的歌頌,而那個可憐的智叟卻被人們厭惡了幾千年。 如果把這樣的愚公歌頌成“大智若愚”,而把可憐的智叟貶低成“大愚若智”,那真的是中國人的悲哀了。 崇尚愚蠢似乎成了中國人的一個情結(jié)。林語堂先生在其中《中國人》中就寫道:‘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傻瓜,都因為他們真癲或是假癲,很討人喜歡,很受人愛戴?!? 如果這樣想,你還會被他感動嗎?。

熱心網(wǎng)友

現(xiàn)在那些立志綠化荒山的人們不就是當(dāng)代愚公嗎?

熱心網(wǎng)友

我的天,我們的今天里有多少真正的"愚公"在干移山的蠢事呀.環(huán)境都被他們毀了.求他們自己死了得了,別再挖山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