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麻疹防治一、 麻疹是怎么回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末春初為多見,患者多為小兒。以發熱、流涕、咳嗽、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易感者感染麻疹病毒后約有90%左右發病。若無肺炎、喉炎、腦炎等嚴重并發癥者,預后良好。患病后獲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數人可終身免疫。35年前沒有麻疹疫苗時,幾乎全部兒童都受感染而發病,...
熱心網友
麻疹防治一、 麻疹是怎么回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末春初為多見,患者多為小兒。以發熱、流涕、咳嗽、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易感者感染麻疹病毒后約有90%左右發病。若無肺炎、喉炎、腦炎等嚴重并發癥者,預后良好。患病后獲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數人可終身免疫。35年前沒有麻疹疫苗時,幾乎全部兒童都受感染而發病,平均全球每年發病3億,死亡700萬-800萬人。麻疹疫苗接種后,麻疹發病率已明顯下降。二、麻疹是怎樣傳染的? 麻疹是由麻疹患者在傳染期內通過空氣飛沫播散,傳染給易感者的。經多年研究,目前認為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發病前1-2日至出診后5日內均有傳染性,尤其是潛伏期末期和出診早期的傳染性最強。退疹期已基本無傳染性。傳染期內,患者的口、鼻、咽、眼結膜分泌物,痰尿、血液內特別是白細胞內均有病毒。當患者打噴嚏、咳嗽、說話、哭鬧時,病毒即隨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或小滴而被噴出,與空氣混合,形成氣溶膠顆粒,以后隨著空氣的流動迅速播散開來。如果易感者吸入了這種帶有麻疹病毒的空氣,即可被傳染。三、典型麻疹的臨床表現? 未接種過麻疹或第一次接種麻疹疫苗未成功的人患麻疹時,幾乎全部表現為典型的臨床經過。麻疹潛伏期約10日(6-21日)。本病過程常表現為3個時期。1、前驅期(出診前期): 一般3-5日。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發熱多在38-39度,同時伴結膜充血、畏光、流淚、打噴嚏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精神差、食欲減退、患兒易煩躁、哭鬧、少數有嘔吐或腹瀉。發熱后2-3天,兩側頰黏膜上可見0.5-1毫米的小白點,周圍有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紅暈,稱麻疹黏膜斑,又稱柯氏斑。2、出診期: 發熱3-4日后,開始出現皮疹。首先耳后發際,繼之面頸部也有,再向軀干及四肢擴張,最后達手足心。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壓之退色,直徑約2毫米—5毫米,大小不等,開始散在皮疹多,融合者少,逐漸互相融合不規則的片狀,顏色也越來越深。此期體溫可達40度以上,持續數日,全身中毒癥狀更重,精神萎靡,終日昏睡,不思飲食,眼面水腫,干咳聲嘶。3、恢復期: 皮疹出齊出透后,體溫開始下降,1-2日即降至正常,全身情況也隨之改善。皮疹在退熱后2-3日消退,初留淺褐色斑痕或同時伴有少量糠麩樣脫屑,經1-2周開始完全消失。褪疹時的順序同出疹,自上而下,自中心向末梢。四、得了麻疹怎么辦? 麻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未發現有直接殺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藥。患麻疹時,需要精心護理,防止并發癥,并加強支持療法,幫助患者度過極期。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后5日,并發肺炎者延長至疹后10日。 2、前驅期及出疹期高熱時,不宜采用冷敷或較強烈的退熱劑,以防疹子出不透。發熱過高可冷敷頭部或必要時用少量退熱劑,切忌大量發汗與急速降溫。 3、患者應臥床休息,室內保持清潔、溫暖、空氣新鮮,切勿關閉窗戶,光線不宜過強。保持口、鼻、眼的清潔,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宜多喂水,給易消化飲食,但勿長期忌油忌蛋白等。 4、合并肺炎細菌感染時,無需常規應用抗生素。五、怎樣預防麻疹? 應采取以預防接種疫苗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并做到對麻疹患者的早期診斷,早期隔離治療。 1、管理好傳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傳染源,對麻疹患者設立隔離病室,對接觸者隔離3周。流行期間,托兒所、幼兒園等宜暫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兒入托,檢疫期每日進行晨間檢查,便能早期發現病人,早期隔離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如患者住過的房間應開窗通風半小時,醫務人員需洗手,更換外衣或在室外間隔至少20分鐘后再接觸易感者。 3、保護易感人群: (1)自動免疫:我國1965年麻疹減毒活疫苗制造成功,即在全國大面積接種,接種對象為未患過麻疹滿8個月的小兒,0.2毫升皮下注射,1次接種后保護率可達90%。 易感兒接觸麻疹2日內及時接種疫苗可預防麻疹。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后,一般反應輕微,約5—15%接種者接種后出現低熱或個別出現較高熱,1-2日即退。 (2)被動免疫:年幼、體弱患病的易感兒接觸麻疹后。可采用被動免疫,使不發生麻疹或減輕癥狀。常用人血免疫球蛋白3毫升、胎盤丙種球蛋白3-6毫升肌肉注射。接觸麻疹患者后5日內注射,可預防發病,接觸后5-9日注射可減輕癥狀,被動免疫只能維持3-8周。
熱心網友
此類疾病隔離期是7天。祝早日康?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