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中國的思想最鼎盛的時候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百家爭鳴”,各有各的學說。然而,到了后來,我們更多見到的是某某人“發展”了某個學說,而非創立一個新學說。還有更絕的,比如向秀,竟把儒家與道家的思想結合了起來。難道中國人的思想創新越來越少了嗎?這是為什么?
熱心網友
大一統情結是主因吧。有美麗學長在,我就不用多說了。再者,改造后儒家的先聲奪人,結合世俗政權的力量,其強勢地位,是不是也抑制了新思想的萌發和傳播?最后,魏晉南北朝之際,佛教在動蕩的中國廣泛傳播。此際,很多優秀的士人將自己的思辨融入了佛教思想中,形成不同于印度本土的中國佛教。佛教,后來成為很多有能力激發新思想的士人的歸宿。儒家在中國思想界的強勢,應該也和中國是個農業國家有關。儒家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儀制度,本身就以嚴密的等級性劃定社會價值體系。祖宗、先王之法,都是不可撼動的。在一個國土四隅相對穩定,社會主體是只求溫飽的農民階層,少數精英分子又能學而優則仕的土壤中,內部是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動性的。你的問題,和雪孩子的不沉迷一樣,折磨人。
熱心網友
缺乏思考的個性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