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紫光閣位于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原址在明朝武宗時為平臺,后廢臺,改為紫光閣,清朝依舊。清康熙時紫光閣前曾作為閱試武進士的場所。到了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西域準部回部得勝,乾隆皇帝下令宮廷畫家(包括來自歐洲意大利、捷克的畫家),為一百位清王室平定西域而立下功勛的功臣畫像,并建紫光閣為之陳列,稱得上是精湛的國寶。前五十幅,還有乾隆皇帝用滿、漢兩種文字題寫的功勛要點。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紫光閣占為侵略軍的司令部,這一百幅官像燒的燒,搶的搶,剩下的流落歐美。在慶功的同時,“上嘉在事諸臣之績,因葺新斯閣,圖功臣大學士忠勇公傅恒、定邊將軍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兆惠以下一百人于閣內。五十人親為之贊,馀皆命儒臣擬撰”(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軍平定大小金川凱旋,“復命圖大學士定西將軍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定邊右副將軍一等果毅繼勇公戶部尚書豐?N額等一百人,列為前后五十功臣。御撰前五十功臣贊,命儒臣擬撰后五十功臣贊,一如平定伊犁回部例”(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到了乾隆后期,又增加了《平定臺灣功臣像》五十幅、《平定廓爾喀功臣像》三十幅。乾隆一朝,歷次繪制并懸掛在紫光閣內的功臣像,總共有二百八十幅之多。以后,“紫光閣功臣像”仍然還不斷有所增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