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詳細的評價一下?我們演講用,謝謝大家了
熱心網友
片名: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又譯為《1900傳奇》)導演: 朱塞佩·托納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主演: 提姆·羅絲 Tim Roth 佩瑞提·亞諾·萬斯 Pruitt Taylor Vince 梅蘭妮·希瑞 Melanie Thierry類型: 劇情 音樂片長: 168分鐘導演加長版本文件: 2CD 出品: IMAGE ENTERTAINMENT字幕: 中文首映: 1998/10/28 簡介: 大海、游輪、鋼琴——如果只這三個事物就構筑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藍中顛簸飄泊,在悠揚的音樂中領悟人生。世界很小,從船頭到船尾,在舞廳中的那架鋼琴前,從左到右,總共88個琴鍵;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藍天下,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融入世間百態,寬廣無邊。朱賽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鋼琴師》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故事從一個潦倒的小號手麥克斯的獨白中娓娓道來,一段唱片中的鋼琴獨奏溝沉起了他腦海中的無限往事。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亞號游輪一等艙舞廳的鋼琴上撿到了一個棄嬰,他將這個小孩起名叫1900。1900從小在丹尼細心的關懷和善意的謊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長。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夜深人靜之時,1900悄悄溜入舞廳,坐在鋼琴前,雙手落在了琴鍵上——于是1900的傳奇正式開始!沒有任何人的指導,沒有任何人的傳授,甚至剛剛才聽到鋼琴的演奏,絕對是上天所賜,無師自通,1900就這樣與他的宿命不期而遇,展示出了他超凡脫俗的鋼琴演奏天賦。 麥克斯初登上弗吉尼亞號的一個夜晚,狂風大作,波濤洶涌。整條船在不斷的左右搖擺,麥克斯也被整的東倒西歪,嘔吐的一塌糊涂。就在這時,麥克斯遇上了那個令他一生難忘的人。那個人帶他來到了舞廳,坐在鋼琴前,放開了腳閘,彈起了鋼琴。在輕盈動人的旋律中,他們兩個隨著鋼琴一起在大廳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樣悠然自得,那樣輕松灑脫,仿佛兩個天使在童話世界中自由地飛翔。他們在飄飄仙樂中沖破了落地窗,滑過了走廊,一直撞進了船長的房間。那是怎樣的輕舞飛揚,怎樣的詩意浪漫!那個彈奏出天籟之音的人——就是1900。 一等艙舞會上的各色人等:謀殺親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紅塵的妓女、偷穿禮服期待艷遇的三等艙乘客……這些都成了1900演奏鋼琴時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1900也用這些靈感演繹著蕓蕓眾生的內心世界。人間萬象如同弗吉尼亞號上的乘客一般,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在船頭與船尾之間來回顛簸。對于1900來說,整個世界從他身邊擦肩而過,而任何的偽裝與面具在流動的音樂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擊、一覽無余,1900只需伸伸手輕撫琴鍵,便可將一個人的一生在樂聲中靈性地寫意出來,所以他雖身在海上,但卻早已看盡了陸上人世間的繁華與落寞,輝煌與凄涼。 爵士樂開山鼻祖謝利上船來向1900挑戰。三個回合的較量是全片音樂的高潮。謝利彈奏了三段技藝精湛的爵士樂,可謂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本以為足可把1900殺個人仰馬翻,落花流水。孰知1900卻一步一個臺階,先彈奏簡單清新的“平安頌”,然后將謝利第二回合中彈奏的曲子按照原樣彈了一遍。第三回合中才顯示自己的最高水平,達到頂峰。尤其是第三段如閃電般迅速的節奏,如同兩雙手在同時演奏,正所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一曲終了,驚為天人,全場震驚,鴉雀無聲。直至1900將預先準備好的香煙放在因飛速演奏而摩擦生熱得滾燙的琴線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謝利嘴中,淡淡地說了一句:“這煙給你抽,我不抽煙。”全場才如夢初醒,掌聲雷動。老女人恍然意識到自己掉了假發,胖紳士方才感覺到掉在褲子里依舊燃著的雪茄。而謝利的名譽也隨著他嘴邊的余燼灰飛煙滅,落在他皮鞋上的煙灰如同1900登峰造極的琴技一樣——神秘莫測而不可思議。整個高潮部分一氣呵成,精彩絕倫而又妙趣橫生。充分體現出導演深厚的功力與劇本的精巧構思。如此酣暢淋漓之感,不由教人看得大呼痛快。 音樂制作商得知了1900的超凡琴技,于是來到了弗吉尼亞號上為1900錄制唱片,打算借此大發橫財。恰巧在1900錄制唱片時一位清純的少女無意間進入了他的視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藍天碧海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純潔動人,1900凝望著那天使般的面龐,手指間流淌出的曲調也變得輕柔舒緩,如細語呢喃,無限惆悵又無限向往。就這樣,那張現場錄制的唱片模版記錄下1900那甜美而又青澀的初戀。他只想把這張唯一記錄下自己杰作的唱片贈送給這位少女,因此他失去了使自己流芳百世的機會,也粉碎了音樂制作商的發財美夢。 然而1900終究沒能把唱片送出,他只是在少女熟睡時輕吻了她那花瓣般鮮艷的雙唇,他只是在少女將要下船時請她替自己向她的父親(那個會拉手風琴,曾經與1900攀談過的農夫,事隔多年后1900還是認出了那少女就是那農夫的女兒)問好,少女禮節性地吻了他,并告訴1900她們家在紐約的住址。等到1900要表白自己的用意時,他的話語已經淹沒在周圍嘈雜的人聲中。1900在失落中掰碎了那張唱片,也掰碎了那段沒有任何結果的初戀回憶。 后來1900曾想要踏上陸地,想在那片陌生的地方尋找自己的愛情婚姻事業生活。但當他提著行李走下舷梯的一半時,只見那遠處紐約城的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煙霧繚繞中一眼望不到邊際。他迷惘了,最終還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說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在哪里?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沒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是的,雖然他所在的那座海上浮城空間是有限的,但他在88個琴鍵上營造出的音樂世界是無限的。他憑著他對音樂的摯愛可以在那個無止境的國度里自由地翱翔。而盡管他看透了大千世界的眾生百態、世俗名利、人情冷暖、悲歡離合,可是到頭來他在陸地上依舊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把握自己的未來。他只可能在那個他自己認為是無限的陸地世界中過著有限的生活,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窮途末路。如果我們是1900的話,恐怕也會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吧。 所以當最后弗吉尼亞號已經報廢并要被炸毀時,1900依然選擇了與巨輪共存亡,麥克斯的勸說也無法使他回心轉意。這個落入凡間的精靈終于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鋼琴嗎?一定有的,因為有鋼琴的地方才是天堂。在巨輪被炸毀的前一刻,1900的雙手在憑空彈奏,那纖巧的手指隨著影片背景音樂的節奏在上下輕盈地起伏,仿佛在演奏著扣響天堂大門的樂曲。 “轟”,沖天的火焰奔騰而起,恍若一朵盛綻的生命涅??之花。為這個詩意浪漫的傳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從此1900流傳世間的,只有那一張由麥克斯藏在鋼琴里,又由樂器店老板拼粘起來的神秘唱片模版。 其實希望還是尚存人間的,正如1900所說:“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故事,并有人聽你訴說,就仍有希望。”影片結尾麥克斯的身影在塵世中漸行漸遠,他依然有他的小號,他依然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有他的希望。相信這時1900正在天堂里一邊彈著鋼琴,一邊注視著麥克斯,向他發出會心的微笑,而這微笑也向著我們每一個歷盡滄桑的世人。 意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 在《天堂電影院》里是多多回到童年的小鎮,他回到電影的真實與自己似乎已經消逝的愛里;在《海上鋼琴師》里是落魄的小號手回到曾經與“ 1900”相處的廢棄輪船上,回到最貼近“人”的音樂里;在《瑪蓮娜》里是當瑪蓮娜跟隨丈夫重新回到帶給她恥辱的小鎮,回到她存放在小鎮上的對一個人的愛里。下載地址: (另)生命像極了一場茫無頭緒的冒險,所以我們往往會敬佩那些流連于同一個地方,專注于同一件事情的人。被無常的命運折磨的時候,拒絕改變有時候能提供給人一種安全感。所以《海上鋼琴師》從一開始便給了我們很多期待。一個被遺棄在巨型渡輪上的孤兒突然間成了天才的鋼琴師,他一輩子都不曾下過這艘船。海、船、來來往往的兩千名乘客和他的鋼琴構成了他唯一的世界。這部根據意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柯的獨白體小說改編的電影原本可以成為一個非常豐富有趣的寓言,無論它是用來表現世事滄桑間閃現出的純真與靈感,還是那些勇敢自信、充滿夢想的移民,還是音樂給人的力量,還是一點點過了時的英雄主義。。。。。。只不過,影片想告訴我們的太多了,結果倒好像什么也沒有說清楚。 基斯比-湯納度,曾經導演了那部感人至深的《天堂影院》(Cinema Paradise)。和很多歐洲導演一樣,他不愿意大量的美國觀眾是通過字幕來理解他的電影的,所以他拍了《海上鋼琴師》這部英語片。影片中裝點上了很多好萊塢風味的元素:泰坦尼克式豪華龐大的海上巨輪、泛著煤氣燈光的鵝卵石街道、看到自由女神像時歡呼雀躍的移民,當然還有擦肩而過的愛情和爵士樂,只是這些看似聰明的小伎倆加上并不十分聰明的敘事,使《海上鋼琴師》看上去不再像一部哀傷、浪漫的意大利電影,那種帶著笨拙翻譯感的做作和書生氣糟糕地彌漫于影片的始終。 在影片里,你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個穿著體面的角色,站在甲板上憑欄眺海,發表著關于自由生活和人生真諦的冠冕堂皇的演說,看起來就像在演莎士比亞戲劇的"泰坦尼克"版。影片擁有兩位十分優秀的演員:有著憂郁氣質、連笑起來都像在懺悔的添-羅夫和那個很會作眼球運動的胖子普里特-泰勒-文斯,只是這兩個本來都靈氣十足的演員在本片里卻顯得像兩個牽線木偶一樣。這完全是導演的錯誤,他災難性地讓主角每時每刻都用那些廉價的對白說出他們內心本可以更微妙的感情。毫無疑問,添-羅夫是個好演員,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一個執意要破壞那些含蓄微妙感覺的導演。 Ennio Morricone的配樂成了全片唯一值得關注的亮點,但可惜連這個唯一的亮點都被基斯比-湯納度處理成是超能力制造出的贗品。1900和那個傲慢的爵士鋼琴手Jelly Roll Morton(由Clarence Williams III飾演)在船上"飚琴"的那段戲應該是全片的高潮之一,只是好像兩人比的與其說是音樂的表現力,倒毋寧說是比誰彈得快、彈得響,添-羅夫的手部動作經過數碼剪輯看上去就好像有六只手在琴鍵上翻飛。一場琴技與內心的較量成了神乎其神的"武功大對決",不禁讓人覺得有點滑稽。 看片的時候我們也許隱約感覺到了點什么:1900的音樂是和他心底始終保有的那些價值分不開的,他彈琴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不離開他內心那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但影片沒有印證我們內心的期待,我們不知道這個男人在想什么?他是個英雄還是個瘋子?影片最后那段小號演奏仿佛是在追憶些什么。是的,也許的確是在追憶些什么,但,憑什么追憶呢?。
熱心網友
下面這篇文章是自己看完電影之后寫的,本來想應付老師的要求,可是之后卻不了了之,我一直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特別是看完之后還想去找過里面的琴譜。很喜歡最后1900說的那些話,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可以保證不是從別的地方弄來的。看看吧,也許有點用場呢。當世界窮極的時候——海上鋼琴師(Legend of the 1900)我們是不是都在蒼茫的世界中尋找著一個所謂的盡頭?1900自小在船上出生,他有音樂天賦,但有與陸地不符的個性。大概是音樂的浪漫,大概是追求美的情懷,他熱愛海洋熱愛船,熱愛他身處的那個不大的世界。他說,陸地上的世界太大,什么都擁有,而惟獨缺少的就是一個盡頭,當極目眺望的時候,滿目都是沒有邊界的繁華。成千上萬條交錯的街道,密密麻麻的樓房,還有無數個不同的女人,他感嘆,為什么自己只能熟悉其中僅有的幾條街道,住在僅有的座樓房,而且,只能娶一個妻子。這該怎么選擇啊。也許他的話在今天看來有些欠妥,我們誰也不能在一生中無限制地索取,但另外一方面,人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域邊緣豎起一座高墻,這樣,是不是就可以構筑起極樂的伊甸園了呢。手指下的鍵盤有個明確的開始,同時也有個清晰的結束,它只有88個琴鍵,錯不了的。然而在這有限88個琴鍵上,鋼琴師可以奏出無限的音樂,物質是有限的,而精神永無邊界。笑,這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大概只有在課本上才讀的到吧。人總是應該現實一些,盡管電影總是給我們太過崇高太過美好的憧憬,把一切事物都理想化了,便等于不存在。但鋼琴師說的也沒有錯,不然現在怎么這么多人在換房,移民,離婚再結婚呢。城市綿延不絕,像山脈一樣一連數千里,賣著不同商品的集市,有著不同屋頂的房子,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霓虹燈。這么大這么長的鍵盤,甚至找不到起始的音符,又該怎么去奏出音樂呢。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便有無數個探險家翻山涉水,用盡畢生精力去尋找那個“地的盡頭”。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了,也就逐漸習慣了安逸于現在的生活了。我們的城市,就是我們的船,鋼琴師不過是把它出生的弗吉尼亞號看作了他的世界,而我們的世界,即使比一條船大,也不會是沒有邊界的。因為人本身就達不到無限。有人說思想無限,但我們其實都只是拘泥于自己了解的某一領域,這是逃脫不開的圍城。當世界窮極的時候,我看見太陽從四面八方升起,照亮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把光和熱傳遞到了地獄的深處,前年千的神話漸漸蘇醒,后羿再也不用射下多余的太陽了,因為我們站在世界的邊緣。當世界窮極的時候,我看見海洋涌向每一寸土壤,滋潤大地,再淹沒,再退去,它不會再像海嘯那般盛怒澎湃,它就如同一個最大的金魚缸,裝下了人類的世界,之后,又繼續創造生命。當世界窮極的時候,那并不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因為我們的世界,總是會有個盡頭的,只是對于個人來說,這個盡頭算是太遠太遠了,100年的時間根本不夠我們走完這段漫長的旅程。也許我們都有無盡的夢想,但鋼琴師說的,又何嘗不是對的呢。。
熱心網友
英文好的話去這里看看,很有權威的影評網。我英文不怎么樣,所以就沒有翻譯出來了。